第22章 第一桶金(上)
书名: 回到清朝建后宫 作者: 蜀龙 分类: 耽美

        陈易天吩咐六人在外面守着,陈易在走到门前,敲响了门。

        大门打开,一个身穿下人衣服的年青人站在那里,一见陈易天,问道:“请问,你们找谁?”

        陈易天道:“我是从石凤山来的,想见陶有元陶老爷子,麻烦这位大哥通报一下。”

        年青人大约十六七岁,他只是一个守门的,没想到陈易天呼他大哥,也感到受用,脸上露出一丝笑容,道:“小兄弟稍等,我这就去通报老爷。”

        年青人进去后,很快就回来,道:“小兄弟,请跟我来。”

        陈易天随着年青人进入大门。

        陶有元的住宅是典型的四合院布局,进入大门,是一个院子,左右和前方则是房屋,正面是会客的大堂。

        进入大堂,一人已经坐在那里,一见年青人带着陈易天进入大堂,目光就定在陈易天的身上。

        陈易天看过去,坐在那里的是一位老头,留着半尺长的胡须,身穿蓝绿色的锻绸衣服,看上去很有气质,他知道这位就是陶有元,上前一步,行礼道:“想必这位就是陶老爷子,在下陈易天,见过陶老爷子。”

        对于陈易天的不卑不亢,陶有元眼中闪过一丝异色,他看得出,陈易天出身并不高贵,身上的衣服也是破破烂烂,脸色呈菜色,一看就知道是长期营养不良造成的,不过,他的气质却不亚于出身高贵人家的人,想必受到很好的教育,这让他对陈易天也减少了轻视。

        “哦,原来是陈小兄弟,陈小兄弟请坐,上茶。”陶有元说道。

        陈易天坐到一边的椅子上,自有下人送上茶。

        陶有元看着陈易天,道:“不知陈小兄弟找有什么事?”

        陈易天道:“我有一样东西,想请陶老爷子看看,如果你有兴趣,我们再说以下的事。”

        陶有元“哦”了一声,道:“是什么东西,拿出来看看。”

        陈易天道:“为了礼节,我让人留在屋外,如果可以,我就叫人送到这里来。”

        陶有元道:“大福,你去叫外面等待的人进来。”

        大福正朝大门走去,应了一声。

        不久后,大福带着六人走入大堂,行了一礼,道:“老爷,他们已经来了。”

        陶有元挥挥手,大福行了一礼,出门而去。

        大福出门后,陶有元的目光定在箱子上,目光中带着讯问。

        陶易天道:“谢栋,你们把箱子打开。”

        谢栋是六人当中一个,现年十二岁,身材矮小,但头脑比较灵活,比较得陈易天的器重。

        谢栋与其他五人把箱子打开,把蜂窝煤灶拿出来,放在大堂中,又拿出几蜂窝煤摆在旁边。

        看着蜂窝煤灶和蜂窝煤,陶有元的目光带着疑惑。

        陈易天走到堂中,指着蜂窝煤灶道:“陶老爷子,这是一个炉灶,叫蜂窝煤灶。”又指着旁边的蜂窝煤道:“这些叫蜂窝煤。”

        陶有元站起身,来到陈易天的身边,道:“我大概明白了,这些蜂窝煤是用煤做成的,这个灶是用来做饭的吧?”

        陈易天点点头。

        陶有元道:“我也知道煤可以作为燃料,这里因为产煤,所以很多人都用煤来做饭,不过,煤很不容易引燃,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产生的烟比较大,你把煤做成这个模样,不觉得很费时吗?”

        陈易天道:“这样,我先为你示范一下。”

        陶有元的修养不错,点头道:“好,我先看看。”

        陈易天把蜂窝煤灶拿到外面的院子里,把蜂窝煤引燃后,当场烧了一壶水,然后为陶有元讲解了一番,陶有元的眼睛开始发亮,他是一个商人,已经看出这蜂窝煤的巨大价值,不过,他为人稳重,虽然听了陈易天的讲解,也见识了烧水的便利,但还没有看到其他的好处,所以,没有轻易表态。

        陈易天也不急于求成,把谢栋留下,让他照看蜂窜煤,而他则告辞而去,留下话来,明天再来听陶老爷子的回话。

        陈易天并没有回石凤山,而是到了矿场,他想看看这里是怎么开矿的。

        实际上,陈易天已经通地黄义强等人了解过这里开矿的情况,通过黄义强等人的叙述,他大概也知道这里是怎样开矿的。现在开矿的条件当然远远比不过后世,后世使用的是机械,有电池灯、电钴、矿车等,而现在,下矿的照明竟只是火把或灯笼,以充满着易燃气体的矿下非常危险,挖矿靠铁铲、钢撬,运送用竹筐背或抬,效率很低。另外是是安全措施太差,支撑通道只是一些木架,作用非常小,一旦矿井塌陷,根本支撑不住。

        通过黄义强等人,陈易天下了一次矿,只在里面呆了一会儿,就感到忍不住,条件太艰苦了,设备不行,安全系数太低,时时都面临着危险。

        从矿井里出来,陈易天深深吸了一口气,忍不住摇头,条件差、安全系数低、工作效率低,这就是现在矿场的写照。

        陈易天觉得有一些东西可以改进,矿灯是不可能做出来的,电池他倒能做出来,但灯泡却不可能。支架可以改进,只要能生产出水泥,就能做水泥支架,支撑力就会坚硬数倍。而运煤、运铁的方法是最容易改进的,可以铺设铁轨,通过铁轨来运煤、运铁。

        不过,矿场必定毕竟还遥远,陈易天只是略微了解了一番,暂时放下,把精力放在挣钱上来。

        第二天,陈易天就从石凤基地出发,因为考虑到如果用蜂窝煤卖到钱后会买一些生活用品,他带了十人到綦南镇。

        来到陶有元的住处,大福一见是陈易天,道:“陈小哥,老爷吩咐你一来就带你去见他。”

        陈易天吩咐跟其众人留在门外,他则随着大福来到大堂中,大堂里除了陶有元外,还有一人,那人大约三十多岁,身材中等,长相与陶有元相近,只是年青多了。

        一见陈易天走入大堂,陶有元就道:“陈小兄弟,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儿子陶庆远。”

        陈易天对着陶太庆拱手道:“见过陶大叔。”

        陶庆远连忙还礼,客气两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