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棉布风潮(1)
书名: 我在现代留过学 作者: 要离刺荆轲 分类: 穿越

        

        回到福宁殿的时候,刘惟简已经带着人在等着了。

        “还请大家降下,今年馈岁大臣名单!”刘惟简迎上回殿的赵煦,躬身下拜请示着。

        作为赵煦的家臣,刘惟简从熙宁时代开始,就已经在负责每年的馈岁赠礼了。

        “嗯!”赵煦点头,然后对冯景吩咐一声:“冯景啊将我拟好的名单,取来给老钤辖。”

        “诺!”

        不一会,名单被取来,刘惟简接过来,再拜之后才起身仔细审阅。

        然后他就惊讶了一声。

        因为在名单上,有一个本该不在其上的名字——中书舍人苏辙。

        他抬起头,看了看赵煦。

        赵煦吩咐道:“除了宰执家,须劳钤辖亲自走一遭,其他各家,老钤辖自遣内臣去办就是了。”

        “诺!”刘惟简低下头去,眼中闪过一丝异色。

        当朝官家除了记仇之外,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性格特点——护短。

        这两个特质,是相辅相成的。

        以至于外人根本说不清他到底是因为护短而记仇,还是因为记仇所以护短。

        但,所有人都知道,给他办事,只要认真,那么就算搞砸了,他也会护着你。

        典型的就是李宪了。

        元丰八年,朝野内外,对李宪一片喊打喊杀。

        当时李宪自己都以为自己要完蛋了。

        结果……

        什么事情都没有!

        所有弹章,到了宫中就石沉大海。

        刚刚即位的少年天子,顶着内外压力,硬生生的保下来了李宪。

        虽然褫夺了李宪兵权,但其富贵和待遇不变。

        而且,自那以后直到今年,李宪都安生了一整年。

        直到最近,才又起波澜。

        但结果依然不变!

        所有弹劾李宪的弹章,只要入宫就没有下文了。

        现在,还是一般。

        经筵官苏辙,尽管被内外围攻,但他还是出现在了今年馈岁礼物的名单上。

        这个态度,可真的是太重要了。

        ……

        兴国坊,张耆旧邸,苏辙所租住的院子。

        苏辙是满脸愁容的坐在书房之中,正在修改着自己的自辩书。

        这已经是他修改的第七版了。

        但他依然不满意。

        没办法!

        这自辩书,需要解释他为什么要将汉文帝、汉宣帝,列于大宋祖宗之上。

        虽然说,在学术角度和历史角度,他没有错。

        但在政治上,他大错特错。

        上纲上线的话,这属于吃饭砸锅,对赵官家不忠诚,对大宋不老实。

        再抠一点字眼的话,这就是——心怀叵测,思念刘氏。

        须知,卯金刀的谶言可是自蜀汉灭亡后,就一直流传在世间。

        历代帝王,对此都是极为警惕。

        更要命的是北方的辽人皇帝,自称刘邦后人,其汉姓就是刘氏。

        通辽,可是死罪!

        所以,苏辙必须严肃认真的对待这个问题。

        他必须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解释,告诉宫中,他真的只吃了一碗粉!

        不然的话,宫中两宫和官家,稍微敏感一点,他全家都得跟着他倒霉!

        正发愁,门外传来了妻子史氏的声音。

        “苏郎,苏郎……”

        “宫中来人通知,将有天使驾临!”

        苏辙听着,顿时无比慌张。

        “天使?”

        “可是来问罪的?”他紧张的问道。

        “不是!”史氏道:“是官家遣来送今岁馈岁之礼的!”

        苏辙听完,顿时泪流满面。

        “馈岁之礼?”

        “吾竟也能有!”

        太不可思议了!

        他犯下那样的错误,官家依然遣人来送礼给他。

        潜台词,其实就是安抚——朕相信爱卿的忠心!

        若非如此,又岂会有天使来馈赐御物?

        别说赐物了,多看一眼都嫌烦!

        于是,苏辙连忙开门,然后在史氏的服侍下,穿上公服,戴上幞头,系上鱼袋,领着全家来到院子中,摆好香案,静待宫中来使。

        ……

        傍晚时分。

        兴国坊内的张耆旧邸内。

        抑扬顿挫的内臣宣旨声,从苏辙的院子里传出来。

        左右邻居,都是竖起耳朵,认真听着。

        “敕苏辙:礼以正名,国之旧典!载阅充庭之实,式将三千之心,朕眷忠勤,良深嘉叹!”

        听着敕书内容,那些与苏辙交好的官员,纷纷放下了心中的担忧,开始变得欣喜起来。

        为什么?

        因为敕书引用了两个典故。

        充庭之实,典出礼记——庶羞陈于碑内,庭实陈于碑外!

        后汉书班固传中引用此句,赞美班固的功业:于是庭实千品,旨酒万钟。

        从此,庭实被代指为贡物然后化用为朝廷的权力、资源、财帛。

        用到人身上,就代指赞美这个人的才华,是国家的瑰宝。

        后一句就不得了。

        典出尚书.泰誓:予有臣三千,惟一心。

        前一句则是: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

        讲的是君臣团结如一人,则战无不胜的真理!

        用到这里,就是在说:朕视苏辙你如瑰宝,咱们君臣一心,外人是离间不得的。

        ……

        苏辙听着天使宣读的敕书,整个人都已经哭成了泪人。

        君视臣如国士,则臣当以国士报之!

        他伏地再拜:“臣恭遵德音,不敢或忘!”

        然后才起身,接过敕书。

        接着,又让家人,将准备的交子,塞到来宣读旨意的内臣手中。

        那内臣接过谢礼,摸了摸质地,感受一下大小就知道,这是一张五十贯的交子。

        顿时笑起来:“多谢舍人!”

        说着,就让人将天家的赐物都给搬了进来。

        一张被精心裱好的钟馗画像,一饼贡茶,一套茶具。

        另外,则是两个箱子。

        箱子里,装着的都是布,但这些布,苏辙的家人都没见过,不免好奇起来。

        那内臣见着苏辙的家人好奇的模样,便道:“两位郎君,这些是绫锦院扑买后的织工们新织的棉布,也就是过去的吉贝布!”

        “用的都是今年熙河路入贡的棉花,用来做衣裳的话,又保暖又舒服,还非常耐用!”

        “两位郎君可以差人缝成衣服,一穿便知此物的妙用了!”

        “对了!”这内臣对苏辙拱手道:“却是差点忘了,与舍人交代……”

        “来前大家有口宣旨意……”

        苏辙连忙面朝福宁殿跪下来。

        “舍人苏辙,朕所赐之物,皆乃熙河百姓汗水所种,不可浪费,宜当缝为衣物,穿戴于身,如此方可谢熙河百姓辛勤之苦!”

        “臣谨遵德音!”苏辙对着福宁殿方向顿首再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