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 第160节

        答道,“也就随便说了两句。”

        灵石公摇了摇头,你这随便两句,倒是让那些学子激动得不成样子了。

        然后道,“无论什么原因,来得晚了些,顽石公可没有我这么好说话,快些入座吧。”

        莫少珩点点头,因为路上堵,的确晚了些。

        这次出题,是为科举的第一试,县试出题,相对于后面的题目,应该是最简单的题目。

        还算轻松。

        虽然以前没有过这样的情况,但这里的人出个题还是没有问题的。

        科举出题的规则,莫少珩也写在了制度之中。

        因为是全国统一卷,题目泄露的话,影响就太大了。

        所以,出题分成了好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就是众人出题,比如诗词,每人各出一题。

        第二个环节,抽题。

        最终使用哪个考题,需要抽题人从他们的题中抽取,也就是说,连出题人都不知道会考哪一题。

        第一届的抽题人,自然是圣人。

        第三个环节,封题。将抽出来的各个题目,组成完整的试卷,这就是学子们需要答的题目了。

        这一个环节就是将试卷封起来。

        当然,其中得用到莫少珩的活字印刷,大量的印刷出来一模一样的试卷,然后用牛皮纸做成的密封的袋子,将试卷封起来。

        第三个环节,就是将封起来的考题,在合适的时间,送往各地了。

        送题的官员,亦是监考官,他们要在考试当天,和当地官员当着所有人考生的面一同验证,密封袋是否提前被打开过。

        并需送题的监考官和当地官员一同签字确认。

        如果出了问题,自然知道找谁了。

        虽然不可能完全杜绝问题,但尽量规避了问题。

        莫少珩他们每人是要出一套完整的题的,然后让圣人在他们出的题中来进行挑选。

        比如明经题,说不定一人里面选一题,总共的题数不变,但题的内容来源不定。

        试卷分成了几个大部分。

        第一部 分,明经。

        其实就是考,学子对先贤的诗经子集的熟悉程度,有些像莫少珩的飞花令游戏,只是搬到了纸上。

        这一题是最好出的。

        因为是县考,不能太难,出的基本都是名诗名句。

        结果,等各种的初版考题收上来,一看。

        众人出的题也差不多。

        但……

        看向莫少珩的出题。

        众人:“……”

        题还是那些题,但莫少珩的题全是让答出的诗句的上一句。

        众人:“……”

        这不是为难人嘛,故意的吧。

        抽到莫少珩出的题,那估计是倒了八辈子霉,这才是县试而已。

        莫少珩说道,“虽然是县试,但总得有点难题,才能拉开距离。”

        “在说明经部分,圣人也不可能全抽中我的题。”

        众人:“……”

        好吧,你说什么都有理。

        也是,得多倒霉才全抽中莫少珩出的题。

        第一天,主要就是明经题。

        他们先要相互看一遍,将其中一些不适合,或者有问题的题目剔除出去。

        试卷的第二部 分,是常识题。

        和明经题有些类似,但又不同。

        因为考的不是诗词歌赋,而是一些生活常识,北凉常识。

        对于这一部分的考题,一开始各位大人是颇为疑惑的。

        莫少珩的解释是,“我们要选的是北凉的官员,如果连常识都不懂,连北凉最基本的情况都不知道,如何为官?”

        众人:“……”

        他们开始发现一些不对劲的苗头了。

        这样选拔出来的人,怕是有点厉害啊。

        但到了他们这个年纪,又数十年如一日的在朝廷为官,也明白了一点,光读书还真治理不好地方。

        那些平时啥都不懂的贵族,被派出去当官,可没少闹笑话。

        其实莫少珩也很无奈,若是在现代,自然不用考什么常识,因为读书后从事的工作太多了,不懂一些甚至都无所谓。

        但现在,选的是官员啊。

        众人:“……”

        好吧,他们以前也没有用过这种方式选拔过官员,莫少珩说得好像也有道理,常识题安排上。

        莫少珩出的题又让人有些无语了。

        什么北凉一共有多少个洲,多少条河流,北凉主要的粮食有哪些,甚至还有不少算术题……

        他们觉得,要是连这些都能答上来,真算得上是人才了。

        只是,县试后面还有好几关才道京试呢,后面的题还不得难上天。

        莫少珩的解释是,“我北凉遍地尽是人才,放心出题,难不住他们。”

        其实,这也是因为是第一次县试,基本包括了所有的寒门读书人,还没有被筛选出来层次。

        当然也有人担心,“要是题太难,到京试的时候人都没有几个,你让我北凉的脸往哪里搁?圣人怕……”

        怕都要面上无光。

        那时候可就要尴尬死人了。

        莫少珩你现在出题玩得这么大,到时候真丢了人,你也跑不掉。

        莫少珩:“……没事,我们矮子中间找高个,反正……反正我会将数量凑足。”

        想让他丢人,没门。

        众人:“……”

        好吧,反正圣人抽题也不可能全抽莫少珩的。

        继续出题。

        第三部 分,是八股制艺。

        第四部 分是,贴题诗,就是出个题目,让人写诗。

        第五部 分是,策论。

        有些人说,古人答题死板得很,呵呵,那是只看到了古人八股文的死板,而没有看别人的论策部分。

        说实话,比现代的小作文,可要有意义得多了。

        当然现代不是以培养官员为目的,古代读书,基本就是为了入仕,所以策论才会遍地开花,必考之一。

        最后第六部 分是一个附加题。

        是莫少珩提议的,考的是北凉律法。

        为什么要考?

        当官的不懂法,那还得了,至少也得有一个概念才行。

        众人:“……”

        他们觉得,就算他们现在各地的官员,都未必看得懂最后这一个附加题。

        莫少珩:“……我们是选人才不是?”

        “所谓人才,自然……自然是要比其他人厉害才行。”

        再说,这也不是童考。

        再说,北凉律法其实也就一本书,还没有现代那么复杂。

        只是,等圣人拿着题的时候,听说都倒抽了一口凉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