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封侯和献俘之后
书名: 大明话事人 作者: 随轻风去 分类: 穿越

        

        又过得几日,皇帝颁布诰书,封东征功臣林泰来为带方侯,并且按惯例赐予丹书铁券。

        从此时起,理论上“与大明同休”的勋贵又多了一家。

        虽然林泰来之前一直很低调,但接受了册封之后的几天就不能太低调了,需要把这种兴奋表现出来,不然皇帝怎么想?

        所以林府匾额换成了带方侯府,林泰来成了“君侯”后,便大摆三日筵席,广邀宾朋庆贺,好一派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场面!

        当然能去林府赴宴其实也不算什么,赴宴之后还能进内院喝茶聚会的,才是核心圈人士。

        基本上就是更新社一帮子人坐在这里,也是林泰来回到朝廷后首次召集开会。

        这次尤其特殊的是,吏部尚书王世贞也坐在这里。严格意义上,王天官并不是更新社社员。

        结果王天官的嫡长子王士骐就很不自在了,和老父亲坐在一起开会的感觉,谁开谁知道。

        更新社坐馆林泰来喝了几口醒酒汤之后,开口道:“我这一生如履薄冰,如今又到了一个最关键的时刻。”

        众人:“.”

        “如履薄冰”这个词和坐馆你能有什么关联吗?

        以武入道,从文坛打到科举、从江南打到京师、从西陲打到东国的人是谁?

        林泰来又说:“所以我决定,等献俘典礼结束后,我就辞去除了词林之外的所有官职!

        毕竟这些年来东征西讨实在太累了,回苏州休息几年。”

        林坐馆这个决定,宛如一声炸雷,震得更新社众人脑中嗡嗡响。

        又听到林泰来叹道:“功名到了我这个程度,在朝廷的一举一动都必定会饱受非议。

        与其坐看猜疑嫌隙日积月累,不如暂且归去。

        何况从近一两年的情况表明,即便我不在京师,你们也能维持住局面。

        这说明,我们的组织建设已经非常完善了,不再是完全依赖我的状况。”

        别人还在发愣,周应秋问道:“君侯何时回来?”

        林泰来很自信的答道:“等到非我不可的时候。”

        朝臣可能都认为,万历皇帝已经彻底摆烂了。但万历皇帝总能用事实告诉大家,他还能更摆烂,现在才到哪?

        正好可以利用皇帝摆烂的时机,先去苏州苦心经营几年,掌控住经济命脉,以及构建面对皇权也能自保的势力。

        表明了自己的未来想法后,林泰来又道:“其实你们也可能会奇怪,为什么我一直身兼数职。除了词林官之外,还有太常寺少卿加三部郎中四个官职。

        今天我就告诉你们,其实我不惜冒着种种非议、屡屡被讥讽为贪恋权势也要身兼数职,都是为了你们好啊。”

        众人一时没明白,这也能“为了你好”?

        林泰来转头看向王天官,“等我辞职以后的事情,就劳烦天官安排了。”

        王天官身体不大好,只言简意赅的说了一个字:“是。”

        然后林泰来对申用懋说:“等我辞职后,你就接替升为正四品太常寺少卿。”

        对陈允坚说:“你接替我,升为吏部考功司郎中。”

        对沈珫说:“你接替我,升为礼部主客司郎中。”

        对王士骐说:“柯挺将接替我升为兵部通信司本司郎中,而你则可以升为员外郎。”

        听到这里,众人似乎才理解,林泰来一直身兼数职,原来是为了帮他们占住坑位,等他们熬够资历接班!

        感动,实在太感动了,不敢不感动!有这样的领袖,真乃全体社员之福气也!

        最后林泰来说:“当然我也不是彻底辞职,我将仍旧保留翰林院侍读的职务,并且准备出任兵部通信司江南行司的郎中。”

        王天官淡淡的说:“知道了。”

        众人也才明白,今日王天官为何列席。这样大范围的人事布局,必须要天官全力配合。

        十月底,京城的天气已经寒冷了,但是依然举行了献俘大典。

        有了前年的经验,这次朝廷准备献俘礼就从容娴熟了许多。

        甚至连主角都没变,还是万历皇帝,不会有人以为献俘礼的主角是林泰来吧?

        在数百乐舞生的凯歌声中,文武百官在午门下列班,万历皇帝登上午门五凤楼,接受朝贺。

        时隔两年后,文武百官又一次看到皇帝了。

        林泰来又一次打破了惯例,站在午门下高声向皇帝奏报战果,按制度这本该是兵部尚书的工作。

        然后象征性的一百名倭寇俘虏被带到午门前,接受大明的审判。

        当然这一百名俘虏也不是随便选的,都是足轻组头之类的角色,算是最低级武将。

        普通足轻倭兵上不了台面,而高级点的倭将又都拿去换银子了,所以只能挑选这种“足轻组头”级别的倭寇来充场面了。

        刑部尚书陈于陛上前,代表朝廷宣布了对这批属于“最穷凶极恶死硬分子”倭寇的判罚结果——立即处斩,并且请求皇帝批准。

        献俘礼就是这样的,这些象征性被拉到午门的俘虏,统统都要杀掉,以震慑四方。

        不过午门上的万历皇帝这次面对处斩请求,却稍稍犹豫了片刻,没有像上次献俘那样痛快响应。

        每个俘虏送去铜山,平均每年可以给自己创造四两白银利润,一百人一年就是四百两

        最后万历皇帝既牙疼也心疼的下旨道:“拿去!”

        两侧的锦衣卫官一个接一个的传话,传到午门下,继续由上千站班的大汉将军喊话。

        随即这一百名倭寇被推出皇城,经由长安右门游街示众后押往西市,斩首示众。

        献俘礼结束后,朝臣开始为今年工作收尾。

        反正皇帝不上朝不祭祀,各种岁尾年初的典礼大加简化,大家全都轻松。

        再加上林泰来这次回朝后也不惹是生非,朝廷乱象起码能少一半。

        当朝臣以为朝廷将会太平无事一段时间时,新贵林泰来突然上疏,请求辞去所有兼职,并且告假回乡探亲。

        朝堂为之震动,没人想到以林泰来之权力欲,这次突然就“退让”了。

        在大部分人看起来,林泰来此举似乎有种“隐退”的意味。莫非功高之后,就想急流勇退了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