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华里托生非血脉
书名: 离珠 作者: 金无彩 分类: 科幻

        “你只看到了就地格杀,我可还看到了另外四个字……”

        荀远悠悠地说着,笑意都淡了许多。

        宗悍招手让人:“去置一桌子饭,旁的算了,苦瓜是必须的。”

        “哎哎哎!”荀远拦阻不及,瞪着他发飙:“你就拿着鸡毛当令箭吧!”

        宗悍哈哈地笑:“如今那一位可都是郡主了,管你正好。你若是不服,我就让我那小儿媳妇给她写信,专门唠叨唠叨你这事。你觉得以那一位大夫的本性,她能放过你?”

        不知为何,荀远忽然想起先帝还在世时,自己上岛见着那位小公主,被满殿追着跑的情景,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哼,不就是苦瓜么……”

        “你从那四个字还看出了什么?”宗悍拿了一块甜瓜往嘴里塞。

        荀远也伸手去摸,嘴里含含糊糊地哼了四个字。

        宗悍停了口,大讶,看着他:“必是我聋了!你再说一遍?!”

        “满门抄斩。”荀远把嘴里的瓜咽下去,清清楚楚地说道。

        宗悍沉默下去。

        荀远定定地看了他一会儿,忽然一笑,三两口啃完了手里的瓜,满手的汁水都抹在宗悍身上,促狭道:

        “太后娘娘是大夏第一个遵纪守法的人。所以,不论是就地格杀,还是满门抄斩,必定是要有证据的。这个话提前传到咱们手里,不过是为了怕日后陛下难作。”

        “……你说得有理。若是离珠郡主去求情,陛下准还是不准呢?”

        宗悍笑着起身,若无其事地把外衫脱了扔到一边,且请了荀远去厅里吃饭。

        席间,到底还是重又要了那手令细看一遍,忽然发现了最后一句,情不自禁地扬起了一边的嘴角,笑了出来。

        荀远愁眉苦脸地吃着生拌苦瓜,见状凑过来看:“你笑什么?”

        “呃,看着太后娘娘这般模样,倒比这一位的生母还要操心些。”

        宗悍笑着指了那句话给荀远看:

        “离珠与其师兄钟某极亲厚,言听计从。然钟某身世模糊,宜详查。若有所得,即刻回报,不得有误。”

        荀远哦了一声,不在意地继续吃喝。

        然而待一个时辰后,他回到自己房里,却看着那句话,呵呵轻笑。

        渐次变成大笑,接着却笑出了泪水,最后变成了呜呜痛哭:

        “陛下啊,老奴见到她了……老奴竟然,见到她了……老奴终于,找到她了!”

        而回到自己房中的宗悍,也呵呵轻笑不已。

        心腹幕僚看着他一脸欣慰的样子,不由得轻声笑问:“东翁心情这样好,敢是那一位有了什么喜信传来?”

        宗悍一声长叹,感慨道:“天生血脉,不得不服啊!当时钱大省来劝我,我都懒得听,不过是看着大家祖上的渊源,给他面子。

        “可是那一位一开口,就直奔我这心窝子里来。你听听:欠你宗家的是中原百姓,又不是大夏南家。凭什么南家就该谢你?你又凭的哪门子的本事跟人家闹脾气?”

        幕僚默然下去,过了一时,方叹道:“东翁当时不肯告诉我们。但那位公子的气质,高华无双,举世难寻……但这句话……”

        “这句话哪里说错了呢?当年沈太后一家子战死在东宁关外,我都不为所动,只为了保住这一座雄关,保住中原百姓。

        “说起来,应该是我欠了大夏皇室才对。前头便为了老戴的事情来寻我的麻烦,本也是应当的。我又有什么立场拿架子辞官呢?”

        宗悍轻轻地说着,目光投向窗外落日。

        夏日的夕阳即便只露了一个隐约的金边在天边,却依然能将整个天空烧得如烈火一般!

        “东翁……”幕僚愣愣地看着宗悍。

        “那张椅子上坐的是什么人,我宗家从来不在乎。但是,”宗悍悠远的目光收了回来,眼皮微垂,遮住了瞬间的精光四射,“那必须是个好人。”

        幕僚斟酌了半晌用词,方艰难地轻声说道:“那个位置上的好人,跟平常的好人,可不一样啊!”

        “我还能不知道这个?”

        宗悍哈哈地一笑,长出一口气,格外舒畅欣慰,“那一位,聪明,能干,是个,特别合适的好人!”

        合适……?

        幕僚听见这个词,默默思考起来,不再置喙。

        看来,自家东翁,已经下定决心,选好了主君!

        ……

        ……

        六月初二。

        在钱家大宅中相处得日益默契的钟幻、严观、萧韵和游遇霞终于决定一起出去逛逛。

        “去普济寺吧?”严观提议,接着又叹了口气。

        萧韵好奇地看他:“老头儿,你去给自己求长寿么?”

        严观情绪越发低迷,却摇头:“我还几个月就六十六了,我活得挺够本了。泄露那么多天机……”

        “咳!”钟幻最不耐烦听这些神神鬼鬼的。

        “那您老怎么想起来去普济寺?路不近呢!”游遇霞忙打岔。

        严观朝天看去,怅然道:“我有一个老友,之前是普济寺的住持。前年传了衣钵,自己专心在普济寺后山译经,还发了宏愿,修行闭口禅。”

        这不是……在说元闻大师?!

        钟幻眯了眯眼,直直地看向严观。

        “就在一个多月前,他忽然把自己所有的手稿都整理出来,让人拿走。又过了没几天,便坐化了。”

        严观忍不住双手合十念了声佛,叹道:

        “今日是普济寺为他立舍利塔的日子。我想去看看老朋友。”

        “您说的,敢是普济寺的元闻大师?我,我家里人前几天提起京城有位大德坐化,说的可就是他?”

        萧韵忍不住问。

        严观微微颔首:“正是。”

        “原来如此,那倒真该去一趟。元闻大师是难得的得道高僧,这些年在京城做了无数的善事。下官也曾在普济寺得过他老人家的指点。”

        游遇霞面露悲戚,“怎么元闻大师走得这样静悄悄的?我都没听说。”

        “他特意留了书。普济寺现在的知客乃是当年服侍过他数十年的徒儿,自然说了算。”

        说到这里,严观皱了皱眉,

        “只是那孩子竟然推三阻四的,说什么都不让我看元闻的遗书。真是怪哉!”

        “亲眼去瞧瞧不就行了?”钟幻淡淡地下了结论,命人牵马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