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因为听说了头一年入学束脩全免,月考年考达到一定成绩还有奖金可拿,家有适龄孩童的大人们便有些跃跃欲试。

        为了不让原本在私塾教书谋生的夫子们失业,他们可凭本事考入棠梨书院正式任职。

        在一阵阵轰鸣的鞭炮声过后,那块由宁濯亲笔的‘棠梨书院’楠木大匾被工人们挂上了牌坊大门。

        有人迫不及待问,“齐院长,是不是过了今儿就可以带孩子来报名了?”

        一向性子清冷的齐峥在当上院长后,面对村民的发问时,面上罕见地露出几分负责任的笑容。

        “当然。”他莞尔道:“现在也可以。”

        村民们一听,马上争先恐后。

        “我我我!我先来,我儿子今年五岁,应该可以开蒙了吧?”

        “我儿子七岁!”

        “我儿子六岁!”

        报名登记的事,有老师们负责,齐峥无需操心。

        他只是听着村民们此起彼伏的高喊声,渐渐拧起了眉头。

        先前还能见笑容的俊美脸庞,没多会儿便沉了下来。

        终于,又听到有人高喊着给儿子报名后,齐峥终于忍不住出声。

        “入学头一年束脩全免,诸位不妨考虑一下让适龄的闺女也入学?”

        “闺女?”

        众人惊呆了,“闺女将来那是要外嫁出去的,是别人家的人,念书识字有啥用?”

        “就是,虽说头一年束脩全免,可到了第二年,不照样得给钱吗?一年二两银,还不如攒着给儿子娶媳妇儿呢。”

        “反正我是没那闲钱给我们家那丫头片子糟蹋。”

        旁边站着的几位老师见状,纷纷劝齐峥,“院长,算了吧,世道如此,强求不得。”

        齐峥冷笑。

        世道如此就一定要顺应世道规则吗?

        就像他曾是惊艳天子的殿前状元,本以为能自此大展拳脚实现抱负。

        谁料最终打败他的不是困难,而是官场里的暗规则。

        仿佛只要他不学一学别人阿谀奉承左右逢源,他这辈子就别想在官场上迈开步子。

        所以他撂挑子不干了。

        是逃避,也是为了坚持住自己的本心。

        可这一次,齐峥不想再逃避,也不想再活在别人制定的规则里。

        他是棠梨书院的院长,那么现在,他便是规则!

        收回思绪,齐峥望向众人,眼神坚定,语气郑重,“本院在此承诺,但凡入学棠梨书院的适龄女孩,一律不收取任何费用,若有成绩优异者,同样可拿奖。”

        他话音才落,下面的村民们瞬间沸腾起来。

        “我没听错吧?丫头片子来上学不要钱?”

        “那上学不得花时间呀?你们家不留丫头干活儿了?”

        “可是院长说,若是成绩优异,还能拿奖,那可是实打实的银子啊!”

        这一说,旁边的人也开始动摇了。

        宋弘走上前,面上露出一抹和善的笑容,“宋某替附近几个村的女娃谢过齐院长。”

        齐峥在之前的调查中就知道了这位便是宋青苒的爹,他耐心道:“其实让平民女孩入学,并非我突发奇想,最初提出这个构想的,是我很崇敬的一位前辈。”

        顿了顿,他问宋弘,“北齐名相舒仲孺,不知宋先生可曾听闻?”

        第60章 明知山有虎,偏去明知山

        宋弘垂下眼,淡笑道:“有所耳闻。”

        提起舒仲孺,齐峥就来精神了,请了宋弘去一旁坐下喝茶,感叹道:“十五岁便官拜丞相,那位前辈确实是个十分了不起的人物。”

        “但比起旁人惊艳他的才华,我更钦佩他敢在金殿之上向齐皇大胆提出面向全国成立女学,朝堂之中设立女官。”

        “只是可惜了……”

        话到最后,齐峥的语气里满是惋惜,“舒先生还未来得及实施他的构想就……”

        宋弘道:“宋某相信那位舒先生若是泉下有知,在遥远的邻国有人力排众议为他完成遗愿,他一定会很欣慰的。”

        “宋先生言重了。”齐峥摇头,“我这哪算是替前辈完成遗愿,只是略尽绵薄之力罢了。”

        宋弘莞尔,“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凡事都有个开端,院长不必妄自菲薄。”

        齐峥见宋弘容貌和言谈举止皆不俗,不禁有些好奇。

        宋先生这么豁达通透的人,怎会甘心让女儿去给人当外室的?

        齐峥不是个爱管闲事爱八卦的人,他也是个聪明人,大概猜到了宋弘并不知晓此事,便就此按下不提。

        先前挂匾仪式的时候,宁小北和宁小纯两兄弟就在一旁看着。

        趁着这会儿齐峥得空,宁小北走了过来,精致的小脸上明显有几分疑惑。

        宋弘见状,起身告辞离开。

        齐峥示意宁小北坐,又问他,“有事找我?”

        宁小北点点头,“只是有些想不通,让女孩子入学很难吗?”

        明明在他的认知里,京都那些六七岁的女孩子都在念书。

        齐峥问他,“《增广贤文》里有一句话,‘富人思来年,穷人想眼前’,你可还记得?”

        “记得。”

        “那便是了。”齐峥道:“如果连吃饭穿衣都成问题,试问谁还有多余的精力和钱财去培养一个将来会嫁到别人家伺候别人爹娘的女儿?”

        宁小北大概懂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