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我们仍未知道小皇帝藏的是金子还是刀子
书名: 朕,没钱 作者: 阪泉大火 分类: 修真

        

        “陛下。”魏瑾道:“已派人去催促了,鱼公公在外头,只要榜放出来,便会立即送来。”

        “嗯。”赵政见张识节一直盯着几案,知道这老匹夫是在观察哪里有钱,有些不爽:“张尚书,你猜猜这次的头名,会是谁?”

        “谁知道啊!反正不会是俺们陵州人,他们都是笨比。”

        张识节还是直愣愣的盯着几案,看来看去,这东西最有可能藏钱,比普通几案厚实点,得找个办法弄回家去。

        早前封赏,可是有不少人开出了好东西,有个五品官员,小胳膊小腿的,抱了个水缸回府,差点没累趴下,给人笑了一路。

        结果呢?

        特么的缸子里就表面半缸水,下头全是实心的银子,变戏法的都没这么厉害!

        不比拿俸禄爽多了?

        王守才看着张识节好像有些不满,连忙道:

        “张尚书,江淮自古便出大才,历来的会元,大抵都出自江淮,文风鼎盛,这可是实力。”

        赵政若有所思的点头:“江淮士人有才华,那便用江淮士人,他州士人满腹经纶,自然也要录用,英雄不问出处,即便籍贯不同,最后都是朕的臣子,为朕分忧。”

        周继笑吟吟的道:“天下各州府都有英才,江淮虽说多了一些,其实只是因为稍稍富庶了些,又是龙兴之地,对朝廷一片忠心,想为大乾出力,因而更加奋进罢了。”

        他谦虚了一下,可心里依旧还是很得意。

        赵政认真听着,记下每个臣子的想法。

        听着听着,心中愈加肯定,江淮士人势大,如今已成了顽疾。

        甚至很多人,根本不当作是弊病症结,反而觉得理所应当。

        张识节有些等不住了,想着早点结束会试,举办武举,武举办好了,他肯定有功,就能把这几案弄到手:

        “这榜怎么还没出来啊?甘惟澧吃王八长大的?”

        “张尚书不必急于一时,该来的,总不会少。”

        开口是一个江淮出身的官员,本来以他的身份,不太适合接兵部尚书的话,但科举放榜日,无数江淮士人上榜,给了他自信。

        “都是狗屁。”

        张识节嘟囔一句,陵州人不给力啊,不然怎么着,老子也整点乡党出来。

        等了片刻,终于有人来了:“陛下,榜来了。”

        “取来。”

        魏瑾躬身取过榜单。

        赵政低头,露出一抹无人察觉的笑容:“头名是……方明镜……其次……陈元龙……再次……陈汉瑜……”

        “……”

        他慢慢念完了所有名字。

        金銮殿一下子安静了。

        “咋听着大多都是江淮人啊?”

        “文绉绉的,是他们取名儿风格。”

        张识节好像没意识事情的严重性,冷不防的出声。

        人人倒吸了口凉气。

        这之后,金銮殿里才有了温度。

        哪是大多江淮人!

        全都是江淮士人!

        霸榜!

        初听时还激动异常,江淮包揽前三甲,越听越不对劲,到了最后,周继已经是汗流浃背。

        王守才亦是如此,满脸的难以置信,甘惟澧他妈的在干什么?平常占个六七成,差不多得了,这次直接霸榜?

        疯了?

        赵政露出喜色:“好啊!今次榜上尽是江淮士人,不错,不错,很不错!”

        连着三个不错,甚至眉飞色舞。

        但没有人认为,他们的小皇帝,是真的开心。

        魏瑾立即会意,展露出老太监风范,阴阳怪气的:“可喜可贺,当真是可喜可贺,老奴恭喜陛下!”

        “来,诸卿都看看吧!”

        赵政将榜单一下扔在地上。

        张识节立即动作飞快的拿在手里,不复刚才的混蛋模样,低头认真搜寻着榜上的名字,从头看到尾,忽然大笑:

        “哎呀,没有陵州人,这届陵州士人是真不行!”

        “等咱回乡了,逮几个读书人,拿马鞭可劲抽,好好让他们明白,什么叫鞭策!”

        其余朝臣各有心思,纷纷上前,拿着榜单找名字。

        “这届章州学子都是些什么歪瓜裂枣?”

        “潞州也拉胯。”

        “简直是奉州之耻!”

        非江淮出身的朝臣,纷纷开口,无不是捶胸顿足,为乡中弟子可惜。

        周继暗道一声坏了,这可是惹了众怒。

        老头儿依然帅,但已经没有以往的气定神闲,气质差了太多。

        这次甘惟澧真的做的太过了,不把外州士子当人看!

        周继干瘪的嘴唇咂了咂,不是咱们淮州人不帮淮州人,是你摊上大事儿了:

        “陛下,臣以为,这次科举有些问题,应当彻查。”

        “问题?”

        赵政爽朗一笑:“朕说这榜单为何来的这样迟,原来是有问题啊!”

        他忽的神情一变:“前前次科举,江淮士人占据榜上五成,朕没有说什么。”

        “前次科举,江淮士人占据七成,朕也没有说什么。”

        赵政软着声,叹息道:“先帝生于淮州,又在淮州起事,朕虽没有去过淮州几次,但心中,还是念着这个地方。”

        “淮州,是朕的故乡,乡人有出息,朕也开心。”

        “朕一直想着,江淮士子考得好,是因为先帝最先平定江淮,江淮稳定,战乱不多,而其他各地战事频频,立足不稳。”

        “再看看北方,遭濛人血屠,得一点点恢复元气,时不时还面临濛人南下劫掠,江南又有六国余孽煽风点火,很是混乱。”

        “江淮的经济,向来也是最好的,有船,就有钱,自然有书读。”

        “朕呐,一直拿着这些借口,给自己上眼药,告诉自己,有着这种种原因,才导致江淮士子频频高中。”

        “毕竟都是朕的乡人,自家人,放心,既然是自家人,又怎么会蒙蔽朕呢?”

        赵政声音渐渐变大,近乎于在咆哮:“要知道在会试之前,是乡试,是朕亲自任命的钦差大臣主持,这些人录用的士子,难道都是猪吗?”

        “如果说派去的一个钦差大臣,一时失察,没能选出人才,导致全军覆没无一人登榜高中,纵然令人觉得惊奇,但终归还是在理解范畴以内。”

        “可这全天下的钦差大臣,都失察了吗?”

        “他们瞎吗?”

        赵政猛地一拍几案:“他们不瞎,瞎的是朕啊!”

        群臣各是义愤填膺,这次真的忍不了。

        满榜尽皆江淮士子,这不就是在说,其他地方的人,全是傻逼吗?

        都到了这个地步,他们这些非江淮出身的大臣,难道还要顺着江淮官员的意思,说咱们这些外州人确实是傻逼,不予录用是对的?

        “张识节!”

        “诶...”

        张识节身躯猛地一阵,他又盯着几案去了。

        他刚才可是认真听了,小皇帝拍桌子的声音有些异样,几案是中空的。

        赵政将几案拉开,抽出一把刀,往张识节手上一扔:“兵部尚书张识节,立即将所有参考士子押入贡院,一应阅卷官员不得出贡院半步,朕要亲自彻查!”

        张识节下意识接着刀,这时候才反应过来,手里头冰冰凉凉的。

        “臣,遵旨!”

        太刺激了,人生就像陛下的几案,你永远不知道暗格里头,是金子还是刀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