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分卷(93)

        金殿上。

        所有人都在看着莫少珩。

        包括变法派,他们一心想着官员制度变法,改善贵族推举制度。

        也的确修改了贵族推举制度,所以才导致贵族反抗那么激烈。

        但现在

        莫少珩说依旧保留原制度,在此基础上,为寒门添加了一个科举制度。

        北凉施行双规制,两条规则同时生效,最大程度保证了贵族的利益不受侵害。

        关键是这个什么科举制度,从莫少珩嘴里说出来,还有模有样的,让人眼前一亮,心神都能沉进去一样。

        说实话,还真有点想看看从科举之中脱颖而出的寒门子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莫少珩继续道,以前,凉京的贵族,最怕去远的地方当官,地方官又苦又累。

        如果选拔出了寒门子弟,可以直接将他们发放到地方上,你们不愿意去的,让寒门子弟去,也算是对他们的一个考验。

        等他们在地方上做出了政绩,再以政绩调升他们的官职,直到调他们回京。

        寒门入仕,的确艰辛,特别是让贵族放开这个口子,更加艰难。

        想要打破阶级的壁,注定是要付出比旁人更多的努力才行。

        所以,莫少珩往艰难的方向说。

        这样,才有可能让贵族松口,也算是给他们一个打破阶级的途径。

        当然,一但贵族肯放开这个口子,恐怕科举带来的影响,是他们也绝对始料未及的。

        众人:

        别人千军万马杀出来,结果,莫少珩说,将人放地方上去。

        没有政绩,连个回京的机会都没有?

        咕噜。

        也也太苛刻了。

        怎么感觉,不是让寒门来当官,是让他们来吃苦,当牛当马使啊。

        像发配到地方当官,特别是比较偏远的地方,贵族的确是不怎么愿意的,越偏远的地方,生活越艰难。

        是最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若是若是控制寒门子弟入仕的数量,让他们去干贵族不愿意干的这些苦差事,也未必不可。

        其实,莫少珩却知道,在他们看来的苦差事,在寒门子弟心中,却是可望而不可及。

        身在不同的阶级,对一件事物的价值的判断,也是截然不同的。

        莫少珩见众人有些意动,趁热打铁的道,诸位,不若我们今年先尝试一届科举,看看效果如何?

        再说。莫少珩看向几位反对派的代表,再说刚才几位可是答应,只要寒门的读书人数量足够,你们是不建议引一些寒门子弟入仕的。

        后面一句话,就有些堵人的嘴的意思了。

        众人:

        议论纷纷。

        若说科举制度,的确功在北凉。

        这种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自然有它的可取之处,对读书人来说,每三年就是一次鱼跃龙门的机会,甚至比现代一生直接由一次考试来决定命运,还善意一些。

        当然,各有各的优缺点,莫少珩不做置评。

        众人:

        莫少珩口中的科举制度,的确震撼住了他们。

        其中的智慧,他们也能管中窥豹,看到一二。

        按理,是十分复杂的制度,莫少珩居然说得一清二楚,将制度完善得如此彻底。

        其实,莫少珩也有点不好意思,这可不是他完善的,而是千百年来,老祖宗慢慢完善出来的。

        只是,老祖宗的智慧,最后却被钉在了耻辱柱子上,被所有人嫌弃,似乎没有了一点可取之处。

        但在莫少珩看来,这种制度,还是十分适合现在的北凉的。

        众人沉默了,现在有一种既能发展北凉,又能保住贵族权益的制度当前,他们的确很难反驳得了。

        还是那句话,只有北凉昌盛了,世家贵族也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议论停了下来,并没有人出来反驳。

        这时,圣人的声音传来,着六部完善科举制度,莫少珩从旁协助。

        务必在今年,让我北凉看到此制度的效果。

        六部尚书和莫少珩赶紧出列,领旨。

        不过,今年就要看到效果?

        看来圣人也有些意动呢。

        不对,应该是十分意动。

        莫少珩口中的科举制度,的确需要六部合作,完善成适合北凉,能被真正运转起来的规章制度。

        需要花的时间可不少。

        但现在圣人一句话,他们可能要忙得昏天暗地了。

        接下来的时间,在勤政殿中,给莫少珩安排了一个位置。

        说实话,勤政殿是三公三师三相三司马,还有六部尚书办公的地方,突然临时多出来莫少珩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官,哪怕只是一个临时的位置,也挺诡异的。

        不过,莫少珩已经没有时间去关注外面的评论了。

        他从进入勤政殿的那一刻,就是昏天暗地的开始。

        就差直接住进勤政殿了。

        除了他,六部也差不多。

        北凉的机器,运转了起来。

        一条一条制度的拟定,一条一条的审核。

        各地官员得如何配合,等等都得写进新制度中。

        还有,为了防止作弊,为了防止官员互相沟通,防备制度也得完善。

        莫少珩整整一个月,没有看到午时的太阳,整个月都在勤政殿里面,抬起头看看窗外的景色的时间都很少。

        这还是在莫少珩熟悉科举制度的运作方式的情况下。

        可见,要完善一种未知的制度,到底得多难。

        莫少珩走出勤政殿的那刻,如同重新活了过来一样。

        外面,春色明媚,树木绿叶舒展。

        都开春了呢。莫少珩嘀咕了一句,恍若隔世。

        当官,特别是当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官,果然不容易。

        简直不是人干的事情。

        还好,在开春时完善了制度,如果执行得当的话,明年的春天,刚好可以进行第一次春闱。

        莫少珩向宫外走去。

        皇宫的门口,一辆马车正等在那里。

        赶车的正是南一,少师,这里这里。

        莫少珩走了过去,上了马车,赵棣居然也在马车上。

        莫少珩累得不想说法,直接趴在了赵棣的大腿上。

        赵棣用手抚着莫少珩的头发,回家了。

        莫少珩恩了一声,舒服地合上了眼睛,实在太累了,他得睡一会儿。

        等他再次醒来,已经是在燕王府的床上。

        这一觉是这一个月以来,最舒服的。

        伸了伸腰,走了出去。

        结果,院子中,十几个学生,正在满院子踢足球。

        那猪膀胱做的足球,愣是都被踢得破了几道口子,看来平时没有少玩。

        见莫少珩出来,啊啊啊叫唤地冲了过来。

        莫少珩:

        感觉真现实。

        好久没有听到这些青春洋溢,活力四射的学生的声音了。

        赵景澄等激动得差点哭了,莫少珩去了勤政殿一个月,没办法给他们上课,所以他们没有逃课的理由了啊。

        他们也在国子监呆了一个月。

        野习惯了的一群学生,跟坐大牢一样。

        现在看到莫少珩,简直比见到亲爹还亲,他们也解放了。

        老师,我们快要被憋死了。

        以后再也不想去国子监了。

        你都不知道,我们这一个月是怎么过来的。

        激动到不行。

        一个劲儿地诉苦,不知道的人,还真以为他们过什么艰苦岁月去了。

        莫少珩说道,好了,今天杀一头牛吃牛肉火锅。

        也算犒劳犒劳自己,这一个月的幸苦。

        北凉基本上没有水田,所以用不上牛耕田,牛也是作为肉食饲养的。

        咕噜。

        一群学生口水都流出来了,是不是和羊肉火锅一样?

        现在,乌衣巷的羊肉火锅铺子已经成了他们经常去的地方,那味道,实在让人忍不住。

        莫少珩说道,还是有些差别的。

        今日,专门让人去赶的牛回来。

        等吃到牛肉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

        燕王府又开始热闹了起来。

        牛肉火锅和羊肉火锅的确不同,看着被切成一片一片,卷起来的牛肉,一群学生:

        肉质红嫩,看着像是能透光一样。

        整整齐齐地堆在盘子里面的一个个卷儿,看上去特别有意思。

        吃法也十分不同,羊肉火锅是直接将羊肉羊杂倒进锅里煮。

        而这鲜嫩的牛肉卷,烫几秒就能吃。

        锅底也不同,羊肉是白烫,牛肉火锅自然是红汤好吃。

        莫少珩在做示范,烫卷了就可以吃了。

        别烫太久,不然肉就老了。

        一群学生:

        赵棣南一:

        怎么就这么会吃呢?

        这种吃法也太新奇了。

        光是这一锅,红色的锅底,看着都稀奇。

        锅底散发的香味,也和羊肉火锅完全不同。

        就像完全不一样的,崭新的东西一样。

        也学着莫少珩,将烫好的肉沾上一点酱料,往嘴巴一放。

        独特的香味,将牛肉的味道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出来。

        这是在草原上养的牛,从来没有喂过饲料,牛的运动量也是足够的。

        连莫少珩都惊讶了一番,这牛肉的味道好棒,和那些饲料饲养出来的,完全没有牛肉味的牛肉,是完全不一样的。

        嘶。

        也忒好吃了。

        一群学生小嘴巴不停。

        莫少珩说了一句,别辣着了。

        毕竟加了很多辣椒,不是所有人都吃得了辣。

        今天用来做火锅的锅具,同样是两层,上面一层就放的清汤。

        选择自己舒适的味道就行。

        比如赵御宁就烫的清汤,他烫完还沾一点红烫再吃。

        赵景澄:

        你这是个什么吃法?清汤都没啥味道,红烫多香啊。

        他就不理解吃清汤的人。

        十分丰富的晚宴。

        饭后,一群学生在问,老师,什么时候在乌衣巷开牛肉火锅铺子?

        怎么也要带他们家人去尝一尝,忒好吃了。

        莫少珩心道,肯定是要开的。

        火锅店多赚钱啊,在现代,那是开得满街都是。

        第二日,莫少珩准备回一趟镇北王府,说起来他成亲后都好久没有回去了。

        也是因为推行科举制度的原因将他困了一个月,不然早该回去了。

        赵棣也上了马车。

        莫少珩:

        只要赵棣不嫌尴尬,他也不怕。

        就是怎么感觉像是回娘家一样,赵棣这家伙该不会也是这么想的吧?

        古时习俗,嫁出去的女子回娘家,丈夫必须陪同。

        莫少珩用狐疑地目光看着赵棣,他要是敢说是,非没完没了。

        他也是新郎官,可不是新娘。

        赵棣没答,倒是让人准备了好多礼品。

        莫少珩:

        得,他爱折腾折腾去吧。

        靠近镇北王府,莫少珩愣是被眼前的景象愣住了。

        还是那府邸那墙,只是从墙上往外漫出来了不少绿色的藤曼。

        这是一座花园,凉京城中的花园。

        有仆人正在将漫出来的藤曼用杆子往院子里面戳。

        莫少珩一愣,问道,这是在干什么?

        今日,镇北王府是知道莫少珩要回来的。

        那仆人道,也不知道是谁,认出来了漫出院子的藤曼是何首乌的藤,竟偷偷摸摸扯去了好多。

        这不,老夫人让我们将藤曼赶院子里面去,这样别人就扯不到了。

        现在周围的人,最喜欢到我们府邸外面转悠了,说是闻着点点药香,都能健康一些,还问我们是怎么种出来的。

        他们说我们府里的姑娘现在都因为这个变得好看了。

        莫少珩:仆人继续道,世子,快回府吧,老夫人正等着呢。

        莫少珩点点头,让马车继续。

        南一也有些懵,好像也没多久啊,怎么镇北王府都变了一个样子了。

        才到大门口,祖母和永安夫人等就出来了,估计是得了消息。

        说实话,她们到现在都还有点迷糊,莫少珩和燕王真的成亲了啊!

        不过,等莫少珩和赵棣从马车上下来,两人往那里一站,似乎一点违和感都没有。

        也是奇怪了。

        本来两男子成亲,还感觉挺奇怪的。

        但怎么轮到莫少珩和燕王,看上去就十分般配了呢。

        絮叨了一番,这才进府。

        一进府,那又是一番景相了。

        绿意盎然。

        各种药材,生长得特别茂盛。

        老夫人笑呵呵的道,这可是祥瑞之景,不知道多少人羡慕着呢。

        说来也怪,以前春天,也没见哪里的花花草草,像我们附中的长得这么好。

        看着都赏心悦目。

        别说,我们府里的姑娘们都长得好看了一些,水灵灵的。

        莫少珩一笑,对于北凉的天气来说,像这般景色的确少见,跟住进了花园一样。

        这般景色,哪怕是在现代的别墅中,也是见不到的。

        而且,住在这里,的确有益身心健康。

        莫少珩向一个方向瞟了一眼,一只小人参正将嘴巴拉得老大,对他挤眉弄眼。

        看来,药童这日子过得也挺潇洒。

        仆人们正在搬赵棣带来的那些礼品。

        莫少珩让府里的姑娘们自己去选,看上什么直接拿去便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