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第七百二十三章 大教之间(2)

        

        玉虚宫中,盘古幡微微摇动。

        元始圣人额间的法眼,悄然睁开了一丝,旋即迅速闭合。

        这个过程快到,连燃灯道人,也只微微皱了一下眉头。

        “方才是哪位圣人窥伺玉虚?”燃灯道人想着。

        答桉迅速从他道心中浮现。

        只能是西方教圣人。

        “嘿!”燃灯心道:“西方虽说广纳三界有缘,自诩要以佛法洗涤人心,度化亿兆元元,以慈悲之心,普渡众生,以平等之道,对待三界众生!”

        “然则……”

        “怕是连两位圣人,也未必能做到西方之道所宣扬的种种吧!?”

        西方教的立教,在一开始就不稳定。

        是为了证道而立教!

        纯粹只是拿来做一个工具,一条渡河的船。

        故而,两位圣人,虽颇纳三教之长,悉心听取和请教了玄门四圣。

        但是,先天不足,根基不稳!

        兼之两位圣人证道时,乃是走的宏愿证道之路。

        这就更是雪上加霜!

        更糟糕的是,因为走了捷径,取了便利,许下了宏愿来证道,结果却发现,圣人果位是证得了。

        但证出来的道果,两位圣人,却已经无力再从虚空之中,开辟出一方天阙来寄托。

        而道果不能寄托诸天,那么圣人,就不算完整。

        西方教于是先天不足!

        本来,这也算不得错。

        按照洪荒的天地法则,圣人之位,一证永证,不死不灭,无灾无劫,混元如一,阴阳圆满。

        两位圣人,大可以在西牛贺洲,慢慢经营,用一个又一个会元的水磨工夫,来打磨西方,完善自身。

        最终,慢慢的慢慢的,补全短板,圆满自身,偿还宏愿。

        其他圣人对此非但不会阻挠,说不定还会援手相助!

        毕竟,在洪荒时代,诸圣之间,都以道友相论,并无门户私见,也鲜少算计彼此。

        然而,巫妖大劫改变了一切。

        随着十二祖巫与妖族天庭的消亡,人族的出现。

        天地规则,开始改变。

        人族在逐鹿一战,底定自身天地主角,天道嫡子的身份。

        人道应运而生,整个三界的因果与规则,全部被改写。

        而圣人们的超脱之路,也从此被绑定在人族身上。

        对于玄门四圣而言,这算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前路终于出现曙光。

        超脱不再是不可捉摸,无法揣测的未来。

        而是一个确定的方向!

        只要自身大道展开的道与理,与人族道统结合。

        待到这个人族道统,升华为天、朝之时。

        圣人自身道果,也将圆满。

        同时,圣人也可借此,超脱三界。

        于是,西方教在这全新的人道时代,立刻陷入极大劣势!

        西牛贺洲本就贫瘠,西方教又先天不足。

        天生就缺乏对南瞻部洲的影响力!

        人皇时代,夏后氏人皇,口含天宪,甚至曾直接干涉西牛贺洲之事。

        那时,人皇座下之臣,曾在西牛贺洲,建立城郭,以人皇法旨为法理,教化百姓。

        即使是殷商时代,盘庚中兴后,西牛贺洲,也出现过朝觐朝歌,请求册封的国王。

        这就让两位圣人,根本无心,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打磨大道,完善道统了。

        可以这么说,在封神大劫前,根本无人看好西方。

        西方昔年,都是些什么人?

        最出名的,也不过是一个陆压。

        而这陆压道人,也只是在西方挂了个名而已。

        封神大劫,改变了一切。

        正是借着封神大劫,西方才能掳走那许多的人间豪杰,掠走那些南瞻部洲、东胜神洲的仙山、灵脉。

        】

        可以说,西方的崛起和兴盛,就是建立在对南瞻部洲、东胜神洲的掠夺之上。

        然而如今,一切却又已然不同。

        杀劫再起,三界因果再次迎来清算之日。

        三界大势,悄然发生了玄妙的变化。

        没看到那镇元子,都已经带着他的万寿山,搬到了东胜神州吗?

        须知,镇元子此人,虽然修为不算太高,跟脚也并不深厚。

        然则,他手握地书,又是三界地仙散修一脉的祖师。

        自开天辟地以来,便没受过什么劫数,更没有被牵扯到什么祸事里。

        现在,连镇元子都已经提山跑路。

        这西方在燃灯眼中,自然就变成了是非之地了。

        而燃灯道人,素来不讲脸皮。

        见了大势如此,又见那因果纷纷。

        自然而然的,就用脚投票了。

        反正,阐教圣人从未,宣布过开革他的副掌教之名。

        更没有将文殊、普贤、慈航等人,逐出门墙。

        玉虚宫内,昔日洞天依旧。

        前些时日,李靖父子三人,回归阐教门庭。

        依旧受圣人信任、重视。

        这还有什么好顾忌的?

        就是……

        “本会元之劫,竟是争?!”

        “大争之世,各显手段,各展所长……”

        “此天道之意,也是诸圣之意,如封神劫般,画押已定!”

        燃灯道心中,闪烁着元始圣人方才所讲的种种。

        无数疑问,难免浮上心头。

        于是,燃灯道人稽首一叹,便到了元始圣人面前,恭身一礼后,问道:“道兄在上,贫道于天道之意,甚为不解!”

        “既是大争之世,那么,争得究竟是何物?”

        这是很关键的事情。

        封神劫,重点在封神。

        天意至少要陨落足够数量的仙神来填补天庭空缺。

        以此消弭孽障,清静因果,也补完天庭。

        故而,封神劫前,阐教、人教、西方教,就针对着封神来布局。

        通过种种手段,将那截教门下,送上了封神榜。

        替自家弟子门人,挡灾挡劫。

        元始圣人听着,脑后功德金轮,微微一动,将那西方来的窥伺念头,送出玉虚宫。

        他是故意让西方圣人念头,遁入玉虚宫的。

        不然,以他的神通法力与那坐镇大罗天的元始天尊的力量。

        休说是西方圣人了。

        道祖之下,谁能窥探玉虚?

        这算是一个小小的算计吧。

        算计的目标,倒不是西方,而是就在这玉虚宫内的燃灯等人。

        目的也没什么。

        只是顺手埋下一个后手罢了。

        目前来看,可能起不到什么作用。

        但谁知道呢?

        圣人无为,就是这样的。

        闲来一手,漫无目的,成败随心,不落痕迹。

        但也正是如此,圣人们才有足够的筹码和棋子、空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