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遇事不决,李治求签【求订阅求月票】

        

        大明宫之内,路过道观的人,都懵了。

        他们都是一脸震惊,眼神震撼。

        “难道说,难道是那个仙人?”

        “云渊山的仙人,是他,真的是他,我家里供奉的就是他啊。”

        “拜见仙人,拜见仙人。”

        许多人乌拉拉的跪拜下去,一些闻讯而来的侍卫,也是跟着跪拜下去。

        虽说已经两年多没有苏尘的任何消息了,但是他在大唐长安普通人心中的地位,还是难以替代的。

        许多人就算是信佛,他们依旧是对苏尘恭敬万分。

        晋王李治也是跪在地上,磕头道:“小王李治,拜见天师大人。”

        苏尘道:“起来吧。”

        他对李治的印象不深,好几次李世民上云渊山,他都没跟去。

        李治连忙起身,显得十分激动,“天师大人,您出关了,总算是盼到您出关了。”

        苏尘对外宣布,乃是他闭关了。

        很多人都不知情。

        苏尘道:“晋王殿下此次盼着贫道作甚?”

        李治连忙道:“小王其实有一事不决,想要找天师大人求一支签。”

        苏尘点了点头,道:“行吧,入观再说。”

        李治狂喜。

        他没想到,苏尘这么好说话。

        本来还内心忐忑的,而苏尘如此好说话,让他胆子也大了一些。

        赶紧吩咐人去准备东西供奉,同时也要把消息压住,尽量不要让更多人那么快知道苏尘出关了。

        但是。

        太迟了。

        皇宫之内藏不住消息。

        道观之内,许多道人见到了苏尘之后,都有些激动,纷纷跪拜迎接。

        苏尘乃是道门领袖,又是陆地神仙,乃是无数道人的楷模。

        他又是皇家道观的真正主人,自然是深受爱戴。

        许多人会来这儿出家,都是奔着他来的。

        公主李丽质也出现了,她此时盘着头发,看起来更加出尘脱俗。

        一身道袍穿在身上,却不显得宽松,依旧是能够看到一丝她美好身材的轮廓。

        李丽质给苏尘行礼,“长乐拜见天师大人。”

        苏尘道:“不必多礼,想不到公主真是一个至诚之人,真能在此静下心来修行。”

        李丽质苦恼道:“只是可惜,长乐天资一般,至今也没有修出什么东西来。”

        苏尘笑着摇了摇头,道:“无妨,贫道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李丽质大喜,“是长乐能够跟着天师大人修行了么?”

        苏尘道:“不是啊,我给你修炼口诀和心法,然后再给你几粒仙丹,助你修行,你将来成为凡仙,都不在话下。”

        随后他真的默念了口诀,传音入密,教给李丽质修行法门《天仙决》,又从乾坤袋里拿出几粒普通的灵丹。

        灵丹有一些洗筋伐髓的作用,还有一些增加神力的功效。

        对于他这种级别乃至是云渊山的众多弟子门人来说,已经没有什么作用。

        但是。

        对于普通人,甚至是大宗师来说,都是需要抢破头的好东西。

        李治和许多道人看了,都有些眼红。

        李丽质自然知道仙丹的宝贵,虽说不能跟在苏尘身边,但是能够修道成仙,也是她梦寐以求的。

        赶紧将仙丹吃下去,这东西,吃下去才是自己的,不然就夜长梦多。

        吃完之后,李丽质赶紧找了个地方修行了。

        她觉得,要突破了。

        苏尘则是在道观之中选了一个上好的静室,很快就有人送来了瓜果贡品,酒水茶水。

        皇家道观里的道士是荤素不忌,酒肉随心的。

        苏尘也是不在乎这个,所以干脆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吃饱喝足之后,才是喝茶解腻。

        此时。

        门外已经站满了人,静室之内只有苏尘和袁天罡,以及李治。

        袁天罡还好,他对苏尘十分了解,做事不缓不慢,徐徐图之。

        就是这个稳妥的性格。

        李治则是有些惴惴不安,因为他担心自己要问的事情,让他人知道了。

        而且除了问签之事,李治还想借机会跟苏尘套套关系,若是能够得到苏尘的支持,天下可定。

        苏尘喝了一口茶,才有空看一眼李治。

        也不等李治开口,便道:“晋王殿下在大明宫之中很威风啊,决策千里之外,我道家在大唐已经没有立锥之地了!”

        扑通!

        李治直接跪下了。

        他吓得冷汗直流,将来的外圣内王,此时却惊慌失措,惶恐不安。

        李治惊道:“天师大人何出此言啊,小王惶恐。”

        苏尘笑道:“晋王殿下不必如此客气,贫道只是世俗人,当不起你如此跪拜。”

        李治是真的怕了。

        磕头道:“天师大人乃是陆地神仙,大唐守护神,别说小王的跪拜了,就算是让小王献出脑袋,都没问题。”

        苏尘道“贫道可不杀人。”

        随即又道:“但是,晋王殿下也不能把我道家逼迫的这么紧啊。”

        李治惶恐不安,道:“天师大人何出此言啊,小王一直都是尊道的,每日都必要焚香祷告,念一遍道德经的。”

        说着便是开始念起了道德经。

        但是念着念着,就有些口干舌燥,同时有些磕磕巴巴。

        虽说李治过目不忘,但是道德经实在是太久没读过了,此时在强大的压力之下,他大脑空白。

        实在是,念不出来了。

        就只能磕头。

        苏尘道:“行了,晋王殿下起来吧,贫道只是与你开玩笑而已。”

        李治不敢起来。

        他想了想,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便道:“天师大人,小王身为治国王爷,与大臣们商量对策,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了。大唐如今治下,寺庙众多,都是我那个哥哥的缘故。”

        “他平日里最喜欢做的就是念书结交大儒,然后念经结交法师。”

        苏尘道:“是李泰么?”

        苏尘直呼其名,让李治心中狂喜。

        却有些为难的点了点头,道:“不过那也是四哥的性格而已,他其实并没有恶意的。”

        苏尘有七窍玲珑心,李治是否撒谎,他一眼就能够看出来。

        此时的李治,就是有八百个心眼,也别想瞒着他。

        而实际上,李治撒谎了。

        李泰确实往来无白丁,都是跟大儒和高僧来往。

        但是。

        他李治也不遑多让,两人都是疯狂拉拢佛门众人,甚至导致如今佛门都为此分成了两派。

        一个是李泰支持的佛门守成派,代表了大多数佛门的利益,他们主张在大唐境内继续多开寺庙,广收门徒。

        还有一个就是李治主张的佛门取经派,李治与玄奘已经是至交好友,两人经常交流佛法。

        玄奘主张去西天取经,但是,西天的经文是否就比大唐的经文要更好,就没有个定论。

        而且,一路上凶险万分,故而两人也只是主张,并没有付诸行动。

        但是。

        不可否认的是,李泰和李治都是想尽办法拉拢佛门之人。

        而且两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拉拢佛门之人,不得罪道门之人。

        但是佛门和道门之争,他们也不参与。

        这也导致了佛门把道家给挤对的没有生存空间,毕竟道门无为,佛门有金刚之怒。

        双方看似不争,佛门却从来没停止过扩张。

        道门无为,那是真的无为。

        苏尘看破了李治的心思,知道他说谎了,不过也没揭穿。

        自古以来的帝王家,哪有简单之辈。

        李治将来能够做到帝王,就不会是个小白。

        李治也不想在这件事上过多纠缠,而外面求见苏尘的人越来越多,他赶紧求签。

        “天师大人,小王有一事不明,能否求问?”

        苏尘道:“何事?”

        李治频频回头,示意门外有人,他不敢明说。

        苏尘道:“静室之内已经有阵法,此间之事,不传六耳。”

        为此。

        袁天罡还出去了,他要安抚前来求见之人。

        静室之内,就剩下苏尘和李治了。

        这让李治更加放心了,连连道谢。

        犹豫了一下,李治道:“小王被父皇阵前认命为大唐治国机要大臣,掌管大唐所有内政大权。而四哥李泰被认命为大唐监国大臣,掌管大唐所有监察职责,主要也是监察小王。”

        苏尘不言。

        李治继续道:“咳咳,小王治国两年,自认为有功无过,也算是将大唐打理的仅仅有条,如今大唐歌舞升平,能够为前线提供支持,而内部还百姓安居乐业,也算是功不可没了。”

        苏尘呵呵一笑。

        李治又道:“而太子之位已经空悬两年有余,按道理轮不到小王,而小王也不该有觊觎之心。”

        他勐然抬头,眼中有王霸之气。

        沉吟道:“然而小王也非庸人,而且时至今日,也不得不争了,也想问鼎一下太子之位。只是不知,父皇归来之后,这太子之位到底有几分胜算。”

        苏尘点了点头,他明白了李治的情况,就是想当太子,但是不知道吉凶如何。

        难怪袁天罡不敢给他算,这是掉脑袋的事。

        不过,他不怕。

        便是拿出了一个竹筒,递过去,道:“先抽签吧!”

        李治大喜过望,接过竹筒,便是摇了起来。

        口中还念念有词。

        “儿孙李治,本不该觊觎太子之位,然而四哥和许多人都认为我在争大位,我不得不争。而观天下,大唐皇室之内,似乎除了我之外,并无再合适之人。故而,李治冒天下之大不韪,求祖宗明示,太子之争,吉凶如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