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这成绩是假的!

        

        陈成文和范海是最早到了县衙门口的读书人。

        本来这种县试的成绩,只让小厮看着,然后禀报就好了。

        但几个富家公子哥哪有那么多的规矩。

        一边等成绩还能一边聊天。

        发布了榜单,还能一起去喝酒。

        这才是年轻人的享受。

        但陈成文和范海今天来,却是另有目的的。

        他们进来可是准备好了很多节目的。

        只待榜单发布,卷子贴出来,那就正好可以发难了。

        所以他们两个吃完午饭,就直接在县衙前的空地上等着了。

        一看他们两个等,其他认识的同学也都来了这里等待。

        人就是这样,都想成为最早知道成绩的一波人。

        从众心理就是这样,人越等越多。

        不到下午未时,就有几十个学生聚集在这里了。

        可直到他们等到了申时中(下午四五点的时候),也没见衙门前有什么动静。

        显然,这成绩可是有点迟到了啊。

        众人都在焦虑,当下就有几个考生凑在一起,开始聊起了今早的题目。

        “这位年兄,今天考的如何啊。”

        “凑合,谁知道啊,今年的题目这么难。”

        “对的,难得我啊,头发都白了两三根呢。”

        “呵,你们不知道我,我最后都是抽签答题了。都不知道自己回答的对不对。”

        “嗨别说了,我更惨,这特么出的什么题目啊。看了半天都不知道问的什么,是那句话。

        这群老师有病吧。这让人怎么答题。”

        “哎,这个同学,不能这么说啊。不这么难,怎么选出人才啊。”

        “不是你选拔人才我没意见,但别难为我啊。可怜我寒窗苦读这么多年啊。”

        一听这话,很多人都心有戚戚。

        陈成文却似乎找到了机会道:“这位仁兄说的不错。

        想我等谁不是寒窗苦读到如今啊。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鸭晚。

        这么多年才坚持到现在。

        他们知道我们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吗。

        他们不知道。

        可你们知道吗,这次考试,竟然有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想篡改成绩。”

        陈成文此言一出,瞬间县衙口的这帮公子哥就都消停了。

        这是什么大瓜,他们怎么不知道。

        他们虽然来泉州县城考试,但并不都是走了关系的。

        很多人,不过是觉得泉州县城本地人口多为旷工,因此学生素质不高,自己应该能脱颖而出。

        这才来的。

        他们可没走什么门路,更是没有做什么篡改成绩的事情。

        当下一听,有人还有这门路。

        都是眼前一亮,但紧接着,就有一种被冒犯的感觉。

        人就是这样的,不患寡,而患不均。

        我没有的,凭什么你能有。

        大家都是世家子弟,你凭什么多一套晋升的道路。

        于是就有人道:“这位仁兄,此话当真?”

        陈成文借着烘托,于是道:“是不是真的还不简单,一会儿公布成绩,大家仔细看看那前几名的卷子,不就知道了。”

        一听这话,当下很多人都觉得眼前一亮。

        对啊。

        找门路我们不行,但挑刺我们肯定行啊。

        可马上就又有人道:“仁兄这个意见怕是不好吧。

        正所谓天下文章,滋味万千。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这如何能评价个高低上下。”

        显然,这人是知道一些事情的,不想轻易得罪那些前几名。

        陈成文还没说话,一旁的范海微微一笑道:“这位仁兄说的对,文章姿态万千,确实不太好说。”

        见有人支持自己,那个说话的那人也觉得面上有光。

        可很快,就听范海道:“但万事总要有个说法和评价啊。

        你们快看,那边是谁来了。”

        众人循声望去,却见远处,两个老先生,正在几个年轻人的簇拥下走过来。

        众考生都疑惑的看了过去。

        忽然又个考生激动地叫道:“哇,是霍老先生。霍老先生怎么来了?”

        有人不知道霍老先生是谁,于是有人解释到。霍老先生原名,霍成济。

        文位至进士,左迁崇州府知府。

        后因崇州魇咒案中,不满当地各级官员沆瀣一气,欺上瞒下的作风,愤然辞职。

        致仕后于此地开办学院,教化学生。

        在当地是有名的学者。

        最是刚正不阿。

        他的教学理念是,人可以学无术,但不可行无德。

        在当地备受赞誉。

        也是当地青年人的人生导师和楷模。

        听到这里,有人道:“不是,那霍老先生来做什么啊。那个旁边的是谁啊。”

        一听这话,旁边的一人道:“那个似乎是盐曲县的蒲老先生。”

        蒲博涛,文位至同进士,后进翰林院任编修,不满朝廷习气而乞骸骨。

        于盐曲县开堂授课。

        有盐曲先生之名。

        人送外号:“诚实金不换,眼中不容沙。”

        看到这两人出现,人群马上骚动起来,这两个老先生来做什么。

        人群中马上就有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迎了出去。

        以弟子礼参拜两位先生,然后问道:“两位老先生怎么来了这里。”

        两位老先生都是相视苦笑,霍老先生道:“本也不想来,但自家的子侄参加了考试,总要过来看看的。”

        蒲老先生道:“我是今天来看望霍老的,听说咱们泉州县今天开榜。

        左右无事,正好陪老先生走走。”

        众人一听这话,都是心头激动。

        光是这两位老人,参加开榜。

        这对这些年轻人,就是一种激励啊。

        以后要是跟别人吹牛,完全可以说,自己是在老先生的见证下,获得县试多少多少的。

        怎么说,都是露脸的事情啊。

        两位老先生的到来,也彻底点燃了这些学生的热情。

        有的学生当下就对着县衙喊道,怎么还不开榜啊。

        人群中询问开榜的人声此起彼伏。

        果然,大家都觉得今天这榜单公布的实在蹊跷。

        终于,县衙门口走出几个皂服衙役。

        然后看都不看众人,直接拿着一张大纸就开始张贴起来。

        众人一见,这才是县试榜单。

        但这两个衙役,张贴完了,去直接站定。

        再也没有别的动作了。

        一看榜单出来,大家一下子就蜂蛹到榜单面前。

        有人欢喜有人哀叹。

        但忽然,人群中,爆发出了愤怒的一声。

        有人大喊道:“这榜单成绩,是假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