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贾诩授学
书名: 全民三国从问答开始 作者: 万涛陆 分类: 网游

        

        帐篷的门帘被掀起,贾诩走了进来。

        “老师,您怎么过来了?”

        温良好奇的问了一句。

        贾诩上下打量了一下温良,点了点头。

        “不错,能把手下的兵全都带回来,你做的很好。

        永远要记住,人才是最重要的,有人可以靠人去抢地盘,有多少人才能占多少地盘。”

        听着贾诩的话,温良心里一动。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

        “嗯?对,就是这个意思。这句话说得好,没想到恭俭不仅在武学数算上有天赋,这作文章的本事也不差啊。”

        “高看我了,这句话可不是我说的,而是我们那个世界的一位伟人说的。”

        如果是别人的话,温良也就直接承认了,但这位的话,温良可不敢据为己有,急忙解释道。

        “伟人?有多伟大?”

        这该怎么形容?

        面对贾诩的疑问,温良想了一下。

        “如果张角有他一半的能力,那黄巾贼可以颠覆汉朝。”

        听到温良的描述,贾诩身子一僵,随后点了点头。

        “如果是那样的话,确实是位伟人。”

        “卧槽!”

        温良的一声卧槽,让贾诩皱了皱眉头,用疑问的眼神看向温良。

        在贾诩看来,温良虽然不算是个读书人,但也和那些只会动手的武夫不一样,怎么会突然爆粗口呢?

        此时的温良,突然意识到一个重要的问题。

        说起那位伟人,就不得不提两个战术。

        游击战与农村包围城市。

        但凡有点知识的现代人,都是知道这两个战术的。

        如果黄巾军的领主们这么干的话,汉朝,可能真的要出事啊……

        朝廷确实有着最强的兵,最强的将,最有智慧的谋士,但这些人,相对于整个汉朝的人来说,只占了极小的一部分。

        汉朝的人员里,占比最多的其实还是那些底层的普通民众。

        如果加入黄巾军的领主,真的抛弃了自己的村子,拉起一波骑兵……

        不对,可能都不需要骑兵。

        个人武力值发展如此强大的情况下,只需要兑换几名高等阶的黄巾兵,然后抢几匹马,就足以祸乱整个汉朝。

        兵强,将强,谋略强,但你得能找得到对方人啊。

        回过神来后,温良见贾诩还在盯着自己,有些犹豫的,将他的想法说了出来。

        哪知道,贾诩听了之后,先是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会,随后又笑了起来。

        ……

        此时的贾诩,给温良的感觉就是,他是在真的开心。

        而这也是让温良捉摸不透的。

        贾诩这人,给温良的感觉,虽然不是什么太善良的人,但也不是损人不利己的人。

        这种事,不管是对于世家,还是百姓,又或是朝廷,肯定都不是一件什么好事。

        “师父,为什么很开心的样子,这事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好处吗?”

        “当然有好处,而且是天大的好处!我先给太守写封信,一会再和你细说。”

        贾诩写信的时候,温良特意站的远了一些,以证明他不会看到贾诩信件的内容,却被贾诩吼了一句。

        “站那么远干什么,站那你还能看见什么?就我们两个人你避什么嫌?过来!”

        “哦~”

        看贾诩生气的样子,温良有些尴尬的应了声,屁颠屁颠的走了过来,看贾诩会写些什么。

        贾诩在信件里,大概讲了一下黄巾军的现状,特点,以及对朝廷镇压军队的战斗结果,同时,还有未来的战斗预期。

        而这个战斗预期里面,分成了两个部分。

        一是正常预期,世家们达到了接触党锢的目的之后,快速的平定黄巾贼。

        二是温良所说的,黄巾贼化整为零,分散到整个汉朝去行土匪之事。

        当然,贾诩点明了,第二种可能是温良提出来的,他认为第二种可能会有更大的概率变成事实。

        同时提醒董卓,尽快的开始屯粮买粮,制备风干腊肉,从现在开始,控制梁实流入草原等地的渠道。

        在信的最后,特意说明了一下他已经收温良为徒了,不过要等回到河东之后,再办拜师礼。

        出了帐篷后,贾诩并没有喊人,而是来到了他的坐骑旁边。

        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发黑的,系着白线的竹筒,把信纸卷起来放了进去,挂在了妖马脖子上。

        随后,贾诩和温良两人一起,带着马走出了城门。

        “去吧,给太守送过去。”

        说完,贾诩拍了一下马脖子,这匹妖马立刻跑了起来,很快便消失在了温良的视线中。

        回到帐篷里,温良立刻殷勤的给贾诩倒上了水。

        “看出了什么?”

        听贾诩提问,温良心里无奈的翻了个白眼。

        说实话,除了能看出贾诩判断粮食会涨价以外,温良什么都没看出来……

        “粮食会涨价……”

        “没了?”

        “没了。”

        见贾诩一脸不可思议的样子,温良也有些尴尬的挠了挠头。

        他努力的回想了一下,还真没想出些其他的什么东西。

        “你这,真就把天赋全加在了武力上?”

        贾诩说的武力,并不是温良看到的属性面板那个武力,而是指的武学天赋。

        贾诩是真的没想到,刚才那么多的细节,温良还真就只看了一个表面上的要缺粮了。

        不过,想了想温良毕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而且按照温良的描述,他生活的时代和现在根本就是两个世界。

        有些事不懂也是正常的。

        “先从近的说,我让那批妖马自己回去送信,为什么?”

        “因为妖马跑的快啊。嗯?

        而且,这个消息在老师您看来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妖马传递消息这个方式,只有一次使用的机会。

        还有,还有您刚才使用的那个竹筒和线的颜色,是不是也有讲究?”

        温良这么说,贾诩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果然,温良不是没注意到这些细节,只不过是一时间没想到。

        “信里面的内容呢?”

        “原来您和文优猜测的世家目的已经达成,接下来应该是迅速的平定黄巾贼。

        但实际上,却出现了另一种可能,黄巾贼真的按我说的那样,流窜各地。

        这样的话,势必影响接下来的粮食收成,所以需要尽快的屯粮?

        而且信里面还点名了这个猜想是我提出来的,算是在为我铺路?”

        温良说完,贾诩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你说的对,但不全。

        你要考虑到,这封信,不只是给董卓看到,同时还是给李儒看的。

        要永远记住,哪怕你当了皇帝,也要做到不吃独食,给别人表现的机会。”

        (同辈的,只是当面不适合直呼姓名,讨论的时候倒没那么多讲究。

        不过,贾诩也确实不怎么看得上李儒,就是一摆在台前的工具人……)

        见温良听到这句话,认真的点了点头,贾诩也确定了他的一个猜测。

        果然,这些人对于皇帝几乎没有敬畏之心,甚至有些鄙视。

        而且,别人的话贾诩不清楚,但是自己这个徒弟,是有争一下皇位的心思的。

        “这个不吃独食,不仅仅是要给下属争功,还要给自己的竞争对手表现的机会。

        让对方以为,你的存在对于他来说是有帮助的。”

        确定了心里的猜测,贾诩在这点上也是一点而过,并没有多说。

        温良听了,倒是没猜到贾诩这几句话,既是劝导,也是试探,只是联想到历史中贾诩的经历,发现贾诩可以说把这点做到了极致。

        起码,在历史上你找不到第二个主动去投效别人之后,原来的主公不恼怒,现在的主公又不猜忌的。

        也是将贾诩的这番劝告记在了心里。

        贾诩则是喝了口水,继续对温良讲解着。

        “除此之外,缺粮也是在下半年,我却要在现在就劝太守开始收粮,而且要控制送到草原上的粮?”

        “不是很快就会缺粮吗?”

        贾诩的话,让温良有些疑惑,难道不应该是很快缺粮吗,为什么要到下半年才缺粮?

        有疑惑,温良就直接问了出来。

        而这个问题,换来了贾诩一个看傻子的眼神。

        “缺粮主要是因为没人重粮食了,而现在吃的粮,都是去年产的。

        打仗是今年才开始打,又不影响去年的粮食收成,粮价可能会在打仗的时候上涨,但是真的缺粮食是在去年的粮食吃完之后。

        算算时间,差不多就是下半年。”

        “所以,老师才让董太守关注那些朝草原运粮食的人?那些人手里肯定屯了大量的粮食?”

        顺着贾诩的解释,温良强忍尴尬,说出了自己的理解,试图转移话题。

        因为在贾诩提醒后,温良才意识到,粮价上涨,并不意味着粮食短缺。

        实际上,有人在公开的卖粮食,那说明粮食其实还是不那么缺的。

        起码卖粮食的那个人,不缺粮食。

        “对,但还是不够全面。

        为什么要盯上那些粮食商人呢?

        能做粮食买卖的商人,背后都是有一定势力的,买卖做的越大,背后的势力也就越大。

        而且,有了足够多的商人去活跃市场,那才能让商品流通起来,为当地查漏补缺。

        不管是商人背后的势力,还是商人本身的作用,都意味着,不到特别关键的时刻,最好是不要动那些商人的。

        现在,我却主动的说出要准备对那些商人下手,足以让太守和李儒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同时,点名控制往草原的梁商,也是一种暗示。

        李儒肯定能明白,一旦朝廷这边给草原那边的粮食少了,那边会很快乱起来的。

        他知道,我肯定是知道这其中的关系的,那就能明白,我是故意要让草原那边乱起来。

        再加上之前的话,李儒便知道,我是想让凉州和并州乱起来,这样太守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去并州或者凉州之一平叛,回到自己的地盘。

        至于怎么让并凉两州乱起来,又在可控范围内,熟读历史的李儒点子可多着呢,足够他表现的了。

        那,为什么要想办法让太守回到自己的地盘呢?”

        贾诩又提出一个问题后,温良没有继续保持沉默,而是顺着贾诩的话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世家会趁着黄巾军四散作乱的时机,趁机要好处。

        这个好处,可以是钱,可以是粮,也可以是权。

        钱,朝廷都开始卖官了,肯定是要不来的。

        粮,看现在的局势也够呛。

        那就只能是权了。

        既不给钱,也不给粮,还想让他们打仗,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更大的自主权,比如独立的税收,或者说以稳定为要求,不再向朝廷交税?”

        贾诩的话,让温良想到了‘州牧’这个词。

        也是在历史上,汉末首创的一个官职。

        就是这个官职,为诸侯争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还有六百字左右,半小时内更新……】

        帐篷的门帘被掀起,贾诩走了进来。

        “老师,您怎么过来了?”

        温良好奇的问了一句。

        贾诩上下打量了一下温良,点了点头。

        “不错,能把手下的兵全都带回来,你做的很好。

        永远要记住,人才是最重要的,有人可以靠人去抢地盘,有多少人才能占多少地盘。”

        听着贾诩的话,温良心里一动。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

        “嗯?对,就是这个意思。这句话说得好,没想到恭俭不仅在武学数算上有天赋,这作文章的本事也不差啊。”

        “高看我了,这句话可不是我说的,而是我们那个世界的一位伟人说的。”

        如果是别人的话,温良也就直接承认了,但这位的话,温良可不敢据为己有,急忙解释道。

        “伟人?有多伟大?”

        这该怎么形容?

        面对贾诩的疑问,温良想了一下。

        “如果张角有他一半的能力,那黄巾贼可以颠覆汉朝。”

        听到温良的描述,贾诩身子一僵,随后点了点头。

        “如果是那样的话,确实是位伟人。”

        “卧槽!”

        温良的一声卧槽,让贾诩皱了皱眉头,用疑问的眼神看向温良。

        在贾诩看来,温良虽然不算是个读书人,但也和那些只会动手的武夫不一样,怎么会突然爆粗口呢?

        此时的温良,突然意识到一个重要的问题。

        说起那位伟人,就不得不提两个战术。

        游击战与农村包围城市。

        但凡有点知识的现代人,都是知道这两个战术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