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倾国出动(求订阅)

        

        “我听闻倭国不断有船队渡海,前往新罗国刺杀、斩断粮草、抢掠女子,他们的人数至少是这个数起步!”

        刘仁景伸出三个手指。

        “不就是三千人”李鸿儒道:“你统帅一个五百人的小方队,我给你打辅助,直接将他们灭了!”

        “不是三千”刘仁景摇头道。

        “三百?”

        “三万人,至少有三万人,甚至很可能更多!”

        刘仁景纠正了李鸿儒的数据。

        即便如薛万彻、薛万钧那种猛将带五百人的精锐团,也只能正面去冲杀三五千人的军团。

        李鸿儒想拿五百人去打至少三万人数量起步的蛮夷,这无疑会出现鸡飞蛋打的局面。

        即便李鸿儒能耐再强,也没可能逮着三万多人的蛮夷砍死。

        而五百人精锐团必然会覆灭得干干净净。

        更为重要的是,刘仁景此时拿不出五百人的精锐团。

        驻扎在泗沘城的只有三千人左右的城防团,这种城防团类似于警卫,更多是负责镇压百济国内异状,又负责坪壤道粮草输送。

        “这么多蛮夷?”

        李鸿儒只觉剔除四海龙王的威胁后,倭国输送蛮夷当真是肆无忌惮。

        倭国往年就在渊盖苏文的怂恿下打击新罗国,如今相互各取所需的情况下更是肆无忌惮,不断在增添人手。

        这是趁着大唐和句骊国战争来发横财了。

        “他们是将全国的蛮夷都征调过来了吗?”

        一般而言,小国兵力通常是两万到五万之间,而中型国度则是十万左右,再到大型国度的兵团兵力则控制在四十万到八十万左右。

        倭国很小。

        这种国度能拿出的兵力有限。

        李鸿儒不得不寻思渊通风、禺狨两位魔君是不是将倭国的兵力全部抽调来了。

        “都过来了好,这还免得跨海作战了!”

        李鸿儒有些小闷闷。

        他本想借五百兵杀杀蛮夷,来回打打灭了倭国,最终将通风和禺狨两位魔君剔除出局。

        但他没跟上通风和禺狨魔君的发展。

        李鸿儒最终只得自我安慰。

        “倭国是一桩祸患,他们出兵新罗祸患大唐后勤,乃是大唐之敌”刘仁景道:“朝廷很乐意除掉这些在后方扰乱的小国,出兵不成问题!”

        “问题是你没人”李鸿儒嘘唏道。

        “你等等”刘仁景闷闷道:“师叔如今怎么说也代理个都督职位,朝廷总归会给一些兵和将,到时候挪用一番不成问题。”

        “那我就等等!”

        “打仗时你得好好帮衬帮衬,别瞎搞搞就将人嚯嚯没了”刘仁景叮嘱道。

        “我从来没打过败仗!”

        李鸿儒拍胸脯保证。

        他这种保证让刘仁景有点没底气。

        李鸿儒是从没打过败仗,但问题是李鸿儒从来没正式统军打过仗。

        他也庆幸李鸿儒干正事不行,走歪门邪道是一套一套的,至少有李鸿儒所在的军团,对方的辅助堪称上佳,少有败绩。

        若不从统军调派打仗上来看,李鸿儒屡被兵部重员称赞。

        但李鸿儒的劣迹也不少。

        譬如李鸿儒在针对吐浑国时带过千人精锐团,最终是李鸿儒和李旦两个人先跑出来了。

        又譬如李鸿儒出使国外,要么是带团圆满,要么是死到小猫三两只。

        刘仁景寻思了好一会儿,觉得还需要靠自己稳大局,免得被李鸿儒带到沟里去。

        他将规矩说出来,又提及朝廷有一定可能对熊津都督府派驻援军,时间或许不会太久。

        “师叔你放心,你让我打东,我绝对不往西,只要能弄垮通风和禺狨,事情都好说!”

        李鸿儒拍胸脯保证。

        他寻思寻思自己的过往,觉得自己带团的风险确实高了一点点,经常自己一通乱打,后面的压根没顾上。

        虽然修行了李靖的《六军镜》,又打过几次仗,但李鸿儒从来没有当过统兵大将,调兵遣将的能耐属实一般。

        若刘仁景给他一个万人团,李鸿儒觉得自己大胜后剩个千儿八百人回来也很正常。

        相较于李鸿儒,刘仁景也没好多少。

        但刘仁景往年在宗正寺调度千人以上的行动诸多,堪称指挥有度。

        虽然刘仁景指挥万人团也没底气,但总比李鸿儒嚯嚯要强。

        两人大眼瞪小眼相互看了好一会儿。

        “熊津都督府的都督能不能当稳,能不能由临时代管转正,师叔就指望你这一波了!”

        半响,刘仁景才低声说话。

        都督是统兵的都督,具备极高的权利。

        王文度被废,刘仁景临时替代都督职位。

        刘仁景看似被提拔升职,但在新皇的眼中,刘仁景同样值得怀疑。

        他不仅仅与李鸿儒走得近,他体内往昔还真有过异状。

        是正常人还是仙庭下凡的大修炼者,这是极难辩解清楚的事情。

        甚至刘仁景觉得自己还不乏被许敬宗抖出底细的可能。

        若不寻思隐退,刘仁景也只能奋力向上,趁早高升上位与许敬宗唱对台戏。

        刘仁景没法去覆灭句骊国立下大型战功,但弄垮倭国多多少少也算是一件战功。

        隐隐中,刘仁景觉得这场东征句骊国安排诸多,更多是在幕后角逐,而并非在明面上的对决。

        他想清楚后也只能激进一些,看看能否安然。

        “成”李鸿儒点头道:“这事应该还算好办!”

        “那我们现在怎么做?”刘仁景道。

        “现在得等!”

        当下不仅仅是等朝廷援助熊津都督府的援军。

        李鸿儒寻思了一番,只觉还需要让张果子回来一趟。

        张果子掌握的渔鼓对进入过乱星海接受妖力传承者会形成召唤,这有一定概率汇聚倭国的蛮夷高手。

        蛮夷擅长隐匿、突袭、各式各样妖力的发展,汇聚后显然需要人迅速击杀。

        这让李鸿儒需要找几个高手帮忙,免得自身分身乏术。

        他身上还有一面显妖镜,若渊盖苏文的人不在现场,李鸿儒还能动用显妖镜让蛮夷妖力显形,甚至于混乱。

        李鸿儒寻思着自己针对倭国的有利条件,仔细算过后,只觉覆灭数万蛮夷的难度不低。

        甚至于此时的东征军主要是与句骊国交锋,并非和倭国打仗,只能‘适逢其会’作战。

        刘仁景答应得干脆,针对倭国时茫然需要询问李鸿儒也是这种原因。

        甚至于刘仁景此时只清楚倭国的蛮夷进入了新罗国乱抢乱杀,但这些蛮夷分布在那儿,又是否有较为统一的行动等情况都不清楚。

        对刘仁景而言,这些蛮夷更像是往昔盘踞在大唐境内的土匪强盗,想围剿的难度会极高。

        这需要寻到一个合适的机会。

        他看过一脸镇定的李鸿儒,想起李靖、李道宗等人对李鸿儒的评价,一颗心又放了下来。

        没有头绪的时候将事情抛给李鸿儒便成了。

        他需要做的便是将一切预备好,而后进行出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