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圣体略为好些,心情也开朗多了,和武则天相处得也甚为融洽。这天散朝后,回到后殿,他躺在寝床上看了一会儿书,看着看着就不知不觉地睡着了,等一觉醒来后,见周围都已暗下来了,一盏白玉灯半明半暗地照着,高宗因向外间发问:“什么时辰了?” 外间正竖起耳朵听里屋动静的近侍,急忙进来回奏道:“回皇上,刚过午时。” “午时?天这么暗?” “回皇上,阴天了。” “皇后呢?” “皇后娘娘去后苑蚕室了。” “嗯。”高宗点点头,下了床,近侍服侍他穿上衣服,问:“皇上是否用午膳?” “用吧。” 近侍向外间轻轻地拍了两下巴掌,而后扶高宗到旁边的桌子旁坐下。接下来,有宫婢端着水盆,拿着巾帛,伺候高宗洗脸洗手。这时,饭菜也端上来了。鸡鱼肉蛋、飞禽走兽摆了满满一桌。高宗一见,直皱眉头,责问近侍:“谁又让你备这么多菜的?不知道现在是大灾之年吗?平民百姓都吃不饱饭,朕何忍一个人吃这么多菜。” “回皇上,这是皇后娘娘吩咐的,她说您身体不好,需特殊照顾。” “皇后午膳都吃了些什么?” “皇后只用了一碗饭,一碟小菜。” “哎--”高宗叹了口气,心中禁不住涌起一些感动,他仰望殿顶,自言自语地说,“你日理万机,宵衣旰食,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身体啊。” “皇上,快趁热吃吧,别让菜凉了。”近侍对道。 “留下两碗菜够朕吃的就行了,其余的都端下去,等晚膳时,朕和皇后一起用。”高宗说。 简单地用完午膳,高宗即坐上步辇,来到了后苑的蚕室。蚕室里,武则天穿着布裙,正忙着往蚕盘上抛撒新鲜的桑叶,见高宗进来,她忙放下盛桑叶的簸箕,拍打一下身上,那动作像一个标准的村妇。她给高宗行了个礼,扶住他说:“圣上,你不在前殿休息,来这儿干什么?” 高宗不语,他爱抚的目光打量着武则天,打量着她那张饱满、精明的脸,他的手不知不觉地抬起来,轻轻地摸上去,语含深情地说: “上朝议国事,下朝又亲蚕,你辛苦了,其实你不必……” “哎--”武则天叹了一口气,说,“自从乾封元年封禅以来,年头就不好,是水旱虫雹、连年灾荒、百姓饥馑、国库空虚。这些天来,我一直睡不好觉,吃不好饭,我考虑得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方面面实行一个大的改革。” “你准备怎么改?”高宗问。 “依原来说的,首先把皇帝和皇后改称为天皇、天后,改换百官的封饰。” “这什么改革?这改个称号,还改封饰干什么。” “皇上,改称号改封饰,这是显示我天朝新气象,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我准备了十一条改革措施。” “哪十一条?” “一是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禁浮巧;五、省功费力役;六、广开言路;七、杜谗口;八、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九、上元前元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十、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十一、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 “这十一条不很好,不过朕想再加一条。” “皇上想加什么?” “加王公百僚皆习《老子》。” “行。”武则天爽快地说,“再加这一条。” “百官服饰怎么改?” “三品以上者仍服紫袍,改服金玉带;四品官员服深绯色袍,服金带;五品官员服浅绯色袍,带金带;六品官员服深绿色袍,带银带;七品官员服浅绿色袍,带银带;八品官员服深青色袍,带yu石带;九品官员服浅青色袍,带yu石带,普通老百姓服黄袍,铁带。” 介绍完改服饰的方案,武则天问:“皇上,你看我这个改法行不?” “朕看也都是些无所谓的东西,不过,你觉着行,颁布就是了。” 改服饰,推行十二条改革方案,不是一下子就做到的事,但皇帝皇后改称天帝天后,却是一句话的事。咸享四年(674年)八月十五日这天,一道圣旨下达,高宗和武则天都改了称呼,此事事先未和文武百官打招呼,弄得大家一时措手不及,打秦始皇嬴政时起,就叫皇帝皇后,这一改成天帝、天后,大家都叫不出口,觉得别扭得慌。别人不敢有忤,太子弘却跑来见高宗。 “父皇,这皇帝、皇后还能随便改称呼吗,弄得满朝文武议论纷纷。” “这都是你母后的主意。” “什么都是母后的主意,您是皇上,还是她是皇上。--还有,外人都老早传说您要给长孙家族平反,经过我调查,长孙无忌他们也确实是冤枉的,不知父皇何时就此事给天下人一个明白。” “这事……这事朕几次跟你母后谈过,可她总是顶着不让办。” “父皇,如果您实在不行,儿臣愿意去办理此事,请父皇给我一道追复长孙无忌等人官爵的诏书。” “诏书好写,朕恐怕你母后知道了不愿意。” “父皇,母后是皇后,理应呆在后宫,整天上朝干政,徒招天下人议论,这一点,希父皇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