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武则天私秘生活全记录--第一章 武则天私秘生活全记录--第八章(11)

        见女皇不理他,王方庆抬高声音说:“皇上,您不能不考虑民心民意啊。” 武则天不胜其烦,挥挥手说:“你先回去吧。” 第二天,王方庆又去了,又喋喋不休,颠三倒四翻来复去地说了一番。武则天又说:“朕日理万机,立皇嗣的事,暂时还不能考虑,你还是过一段时间再来吧。” 过了两天,王方庆觉得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应该趁热打铁,于是又入宫了。武则天因为连杀了几个宰相,朝中空空荡荡,急需人才,正和凤阁侍郎李昭德商议开科取士的事,见王方庆又来了,不胜其烦,没等他开口,武则天就对李昭德说: “把这个讨厌的家伙拉出去,赐他一顿棍杖。” 李昭德早就想除掉这个无赖了,一挥手,上来两个侍卫,把王方庆脚不沾地地拖了出去,一直拉到先政门,听说李昭德要杖打王方庆,不一会儿,先政门前就围满了看热闹的朝士,李昭德指着王方庆大声宣布道:“此贼欲废我皇嗣,立武承嗣。” 武承嗣就在旁边,此话分明是说给武承嗣听的,躲在屋子里的武承嗣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坐立不安。 “把这个逆贼给我狠狠地揍一顿。”李昭德喝道。 立即窜上来几个卫士,抡起练过朱砂掌的蒲扇般大的手掌,照着王方庆的嘴脸劈劈啦啦地打起来,打得王方庆耳鼻出血,杀猪般地嚎叫,嘴里还喊着:“武大人啊魏王爷,快来救救我啊……我快要叫人打死了。要不是你花钱请俺……俺怎么也不会受这份洋罪……武大人啊,你得讲究点仁义道德,千万不能见死不救啊……” 朝士们一听,都明白了怎么回事。大家议论纷纷,朝武承嗣办公室的方向投去鄙夷的眼光。 李昭德见打得差不多了,王方庆也没什么力气叫喊了,遂喝令左右杖杀王方庆。聚集在宫门外数百名市井无赖,听到王方庆被杖杀的消息,吓得立刻散去了。 武则天听说王方庆被杖杀的消息,有些惋惜,对李昭德说:“其实这个王方庆说得也有些道理啊。立子?立侄?朕确实也拿不定主意啊。” 李昭德恭手进言道:“天皇,陛下之夫;皇嗣,陛下之子。陛下身有天下,当传之子孙为万代业,岂得以侄为嗣乎!自古未闻侄为天子而为姑立庙者也!且陛下受天皇顾托,若以天下与皇嗣,则天皇不血食矣。” 昭德之言,晓以君臣大义,夫妻之情,母子之情,可谓是情理交融,无懈可击,不由得武则天不连连点头,说:“听卿一席话,了结朕数日之思虑。如今宰相位置空缺,你就领一角吧。” “谢陛下隆恩。” 谢恩毕,李昭德又恭手进言道:“臣举荐一人,可为宰相。” “何人?” “洛州司马狄仁杰,怀忠秉正,有安人富国之才。仪凤中,为大理寺,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俄转宁州刺史,抚和戎夏,人得欢心。如今知洛州司马,颇有善政,是不可多得的宰相之才。” 武则天点点头,说:“朕也久有起用狄卿之意,可速发特使,召其还京。” “遵旨。”李昭德答应一声,转身走了。 不二日,狄仁杰赶赴京城,朝中,武则天当即颁诏: 封狄仁杰为地官尚书,与冬官尚书裴行本并行平章事。 武则天微笑着,看着狄仁杰,爱才之心溢于言表,说: “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欲知谮卿者名乎?” 狄仁杰恭手谢道:“陛下以臣为过,臣当改之;陛下明臣无过,臣之幸也,臣不知谮者,并为善友,臣请不知。” 武则天听了,深加叹异,以为狄仁杰有长者风。 这时,大学士王循之,因害怕酷吏,不想在朝中呆了,因出班请奏:“臣父母年迈多病,臣请乞假还乡照顾双亲。” 武则天得了狄仁杰,心情不错,于是答应道:“难为你一片孝心,朕就准你的假。” 御史中丞知大夫李嗣真深知王循之告假的真正原因。 于是手拿奏书,出班奏道:“今告事纷纭,虚多实少,恐有凶慝险谋离间陛下君臣。古者狱成,公卿参听,王必三宥,然后受刑。比日狱官单车奉使,推鞫既定,法家依断,不令重推,或临时专决,不复闻奏。如此,则权由臣下,非审慎之法,倘有冤滥,何由可知?况以九品之官专命推覆,操杀生之柄,穷人主之威,按覆既不在秋官,省审复不由门下,国之利器,轻以假人,恐为社稷之祸。” 武则天听了,不以为然,说:“没这么严重吧,朕觉得他们只是杀了该杀的人。” 狄仁杰也恭手说:“生杀之权应由司部掌管,承相及主薄的死令,亦应由圣上亲赐,请圣上立制以约束别有用心之人。” 听了狄仁杰的话,武则天也觉出了群臣对酷吏纵横的不满,于是点头应道:“狄卿所言,可令刑部讨论定制。” 御史中丞魏元忠亦手拿奏本出班奏道:“当今朝廷用人,请圣上下诏,遍选有才之人,为百姓谋福,为圣上出力。” 武则天听了,连连称善,当即指示吏部说:“新朝肇基,理应广求天下逸才。可向各地州府,发十道存抚使,以存抚天下,辑安中国,举贤任能,务要做到野无遗贤,万不可辜负朕思贤若渴之心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