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发展火器(上)
书名: 回到清朝建后宫 作者: 蜀龙 分类: 耽美

        半年来,陈易天与綦南镇合资的几个工厂和公司终于开始获利,虽然陈易天只占了一至两成,但每月分成也不少,这还是才开始,随时时间的推移,犹其是把这些产品推销到全国各地后,获利将会翻上无数倍。

        由于与陶玲订了亲,陈易忝陶家的关系更上一层梯,所以,陈易天把味精也由陶家代销,以陶家的实力,立即把这些东西远销到中原地带,为陈易天获得了大量的资金。

        有了资金,陈易天才有能力继续开发武器,到目前为止,火药坊和机械坊不仅制造出后膛枪、手雷、地雷、炸药包和爆破筒,已经开始研制火炮。

        其实上,火炮比起火枪来,还容易制造一点,因为制造它只需要大件,不像火枪那些需要一些精密部件,以这个时代的冶金技术,大部件容易制造,小部件反而很难。

        对于从后世来的陈易天来说,大炮,才是主宰战场的重要武器。

        这个时代最强的火炮是红衣大炮,射程远,威力足,但红衣大炮太重,只适宜守城。次一点是是佛郎机大炮,射程稍远一点,威力也小一点,但轻多了,只有三百斤左右操作也方便,适用了野战。

        陈易天现在给覃光跃规定的攻关难题就是用佛郎机炮打出或超过红衣大炮的威力和射程来。

        为了让覃光跃尽快制造出满意的火炮来,陈易天把后世的火炮和炮弹讲给覃光跃听了。

        得到陈易天的指点,覃光跃受到启发,带弹壳的炮弹制造起来虽然麻烦,但却制造得出来,至于引爆底火的问题,覃光跃参照着遂发枪的的原理,利用击打火石引爆炮弹。

        在覃光跃的努力下,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终于制造出第一门火炮,陈易天把它命名为汉威一号,重五百斤,可以在下面装上轮子,用两匹马就能轻松拉走。这种炮的有效射程为六里,已经超过佛郎机火炮,与红衣大炮也差不了多远。

        而汉造一号枪经过近一年有积累,已经生产了四百多杆,这四百多杆火枪,陈易天暂时没有配备给护卫队,而是让他们先行照冷兵器的训练方式,只是在这中间陈易天加入了一些后世的训练方法。

        另外,陈易天对武功非常感兴趣,他现在的实力已经很强了,但是据他的了解,这个世界的武林高手很多,而且有的人实力非常强大,不说面对这个时代的火铳,就算是对上后世的冲锋枪,是然不敢能身试枪,但却能以身法躲开,所以,陈易天已经委托陶家尽量给他找到武功秘笈,以便能让他的武功更上一层楼。

        陶家在这一段时间,也为陈易天找来了很多武功秘笈,不过,在陈易天的看法中,这些都是比较平常的武功秘笈,比如洪拳、金刚掌、太极八卦,还有什么弹腿、铁头功、硬气功等等,看上去名头比较唬人,但却算不上高深的武功,他可是想找那些武林门派当中的真正神功,修炼出来可以达到后世武侠小说中所到达以的那种境界,这种武功秘笈根本不可能遇到,所以,他只得按照陶家给的那些比较平常的武功秘笈修炼,就算如此,他也感到自己的实力增长得更快,他有自信,只要给他时间,他就算是修炼这些低级的武功,一样可以成为真正的高手,这个自信当然是建设在他那不断增长的内力上的,武功,最终还是要靠内力支撑,而那些高级的武功秘笈,除了武功招式外,就是能让修炼的人内力增长速度远远大于一般的武者,而现在,陈易天的内力增长的速度依然神速,就相当于有了一本高深武功秘笈在手。

        不过,陈易天还是希望找到最高深的武功秘笈,那样,也许他的内力将会增长得更快。

        两个月后,陈易天通过对护卫队的考察,认为他们的思想和基本功都达到了他的要求,他开始让护卫队员们接触火器,包括火枪的三排式射击,手雷、地雷、炸药包、火炮的使用等等。

        由于在平时,陈易天一直在指导那些护卫队员们使用模具枪,程序与真正的火器差不多,现在,只是拿着真东西,稍加熟悉,自然就能使用,只是要想熟悉,却需要长期训练。

        以后一段时间,陈易天把所有精力都关注在护卫队和学生的训练和武器的制造上,他再次加大了对火药作坊和机械作坊的投资,这中间,他终于把无烟火药的配方交给覃光跃。

        覃光跃如获至宝,立即进行研制,由于一年多时间已经准备了大量的浓硫酸和浓硝酸,几天就制成了无烟火药,不过,就算准备了很多浓硫酸和浓硝酸,依然不够,至少,在这里,要想把所有的武器都使用上无烟火药是不现实的。

        面对着原料的欠缺,陈易天要求覃光跃尽量制造无烟火药,除了少量无烟火药用来试验威力外,其余的无烟火药都储存起来,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研制手枪,为了避免敌人杀到面前时被动挨打,给每一个护卫队员配备一把手枪就很需要了。

        除了手枪外,陈易天还吩咐铁器坊打造一些冷兵器,其中以大刀为主,大刀要带刀鞘,以背式为主,以陈易天的想法,以后,每一个士兵除了配备一杆长枪外,还要配备一把手枪和一把背式连鞘大刀,最好还有一个小圆盾,这样的军队,既能远攻,又能近战。

        当然,如果这么给士兵配制武器,成本必然增加,但陈易天已经考虑走精兵路线,以少量精锐之师来代替大量的军队,军队并不在多,而在于精,如果达到他要求的军队,绝对可以以一当十,甚于以一当几十上百,就算他只拥有十万装备精良的军队,也足可扫平整个天下。

        转眼间就到了九月份,石凤学校成立已经一年,在陈易天的号召下,石凤学校第二期开始招生。

        由于陈易天大搞军备,大量的钱都花在军工产品上,就算他拥有数种产品技术入股的收入,也只能是勉强收入持平,不过,就算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咬牙扩大学校,开始第二期招生,而且这一期招收的学员更多,足有三百多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