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合伙开厂(上)
书名: 回到清朝建后宫 作者: 蜀龙 分类: 耽美

        见到陈易天看向她,那名女孩脸蛋微微一红,飞快地垂下头,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显得很害羞。

        陈易天看得心中一动,这名女孩必定受以严格的家教,深受女训之害,不然,见到陌生人不会是那种害羞模样。

        陶有元本来坐在椅子上,一见是陈易天,也站起身来,道:“哦,是陶小兄弟,我也是好久没有见到你,一向可好。”

        陈易天道:“托陶老爷子的福,晚辈过得很好。”

        陶有元打量陈易天一眼,点头道:“不错,你应该过得不错,两个月前,你的脸瘦得像皮包骨,现在,你的身体壮实了许多,翠绿,上茶。”

        站在女孩后面的那个丫头应了一声是,朝旁边的屋行去。

        陶有元道:“陈小兄弟,我们去大堂说话。”说着,当先朝大堂行去。

        陈易天随着陶有元进入大堂,随同他进入大堂的还有陶庆远,不过,那位少女却没有进来。

        陶有元坐到上桌,道:“陈小兄弟,请坐。”

        陈易天坐下后,那名丫头端着茶过来,放在陈易天身滂沱的桌上扣,退出大堂。

        陈易天问道:“陶老爷子,这一段时间蜂窝煤可卖得好?”

        陶有元道:“还真感到陈小兄弟出卖的蜂窝煤技术,蜂窝煤很受人欢迎。”

        陈易天倒没在有在这个头题上纠缠,如果说多了,有可能让陶有元误会他邀功来了,转过话题道:“陶老爷子,这桌上摆着的那个花瓶是琉琉制造的吧?”

        陶有元点头道:“不错,这可是京城官窑出产的琉璃瓶,非常名贵的。”

        陈易天放眼四顾大堂,大堂里有数个窗户,只是窗户没有安装玻璃,而是用纸封住,因为有人,所以窗户都打开着,看到这里,他问道:“琉璃很贵吗?”

        陶有元道:“不错,这个花瓶就是琉璃做的,我买它可是用了一两银子。”

        陈易天道:“按理说京城官窑生产量很大,怎么会有这么贵?”

        陶有元道:“我也了解过琉璃厂的情况,按理说琉璃的产量是很大,但生产出来的原始琉璃用途并不大,只有制成各种产品才有用处,而且琉璃这中间的废品太多,所以,价格就贵了。”

        陈易天也明白陶有元说的原因,以陈易天在后世看到的琉璃与玻璃的资料,对两者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知道琉璃的成本远远高于玻璃,而且琉璃的用途也没有玻璃广范。

        陈易天道:“陶老爷子,我有一种生产类似琉璃的方法,生产出来的产品叫玻璃,除了有琉璃那么美观外,而且还让让它完全透明,如果用来代替窗户上的窗纸,那些窗子根本不用打开就能让房里一片光亮。最重要一点,它的成本比起琉璃来至少要低五至十倍以上,不知你可否兴趣?”

        “真的!”听到陈易天的话,饶是陶有元在经过无数风风雨雨、已经是临泰崩溃而不面色的心境也不由得惊了一下,坐直了身边,望着陈易天,眼睛里透露出一丝狂热。

        陈易天道:“我知道玻璃的制造方法,但却没有制造过,所以,还要试验一番,不过,我想问题并不大,只是要花一点时间就行,所以,我们要合作,就必须由你先进行实验,这里应该有会制造琉璃的人,或者以前烧过陶瓷也行,不过,我需要严格保密,因为璃琉的技术并不复杂,只要知道流程,很容易就被盗版。”

        陶有元道:“盗版?”

        陈铁天这才想起自己好像说了后世的常用语,道:“就是别人学了这种技术来生产玻璃。”

        陶有元点头道:“哦,我明白了,放心,我的资产虽然不多,但也拥有一些人才,其中一些工人以前就锻烧过陶瓷,应该没有问题。”

        陈易天道:“好,现在我们来谈谈合作的事项。”

        陶有元道:“陈小兄弟打算怎么合作呢?”

        陈易天道:“我打算入股,就是以玻璃的制造技术入股。”

        陶易天点头道:“如果玻璃按你所说制造成本低、无色透明,我很乐意与你合作,这样,我们成立一个玻璃作坊,我出资金、地盘、人力,你出技术,各占整个作坊的一半,你意下如何?”

        陈易天欣然道:“陶老爷子快人快语,晚辈就却之不恭,就按这个比例,我们这就签协议,嗯,把肥皂代销协议也一起签了。”

        陶有元点点头,道:“庆远,准备笔墨。”

        陶有元开始写协议,陈易天看着陶庆远在一旁磨墨,心中一动,他附身的陈子良也学过一些字,所有他也会写毛笔字,他突然想到了后世的硬笔,这个时代,写字太不方便了,毛笔字虽然制造简单,但用起来不方便,而且占纸太多,如果能发明铅笔、沾水笔就好了,嗯,国外好像使用的是鹅毛笔,暂时用鹅毛笔也不错,当然,也可以做简单的沾水笔,只是墨水却需要生产,不过,也不是多大的问题,回去后,就必须做这件事,以后教学,就方便多了。

        很快,陶有元就写好了两份协议,陈易天看了看协议,暗暗皱眉,现在他发现,古时的繁体字太难认了,难怪古时候会识字的人少,一方面没有机会学习,另一方而则是繁体体太复杂,很不好记忆,哪里像后世的简体字简单明了,开始考虑是不是需要推广简划字。

        认真看了一遍协议后,见没有问题,陶有元又写了一份,双方签字画押后,正式成为合作伙伴。

        两人又对合作生产玻璃的事项进行一番探讨,在陈易天的提议下,这个玻璃作坊命名为昌石玻璃厂,昌取名高昌堂的昌字,石当然取之石凤在地的石。

        陶有元是一个办实事的人,签定协议后,他立即开始着手昌石玻璃厂的成立,因为玻璃制造技术必须严格保密,作坊掌柜由陶庆远担任。

        陈易天把玻璃的配方写了出来,交给陶有元,并讲解一下玻璃与琉璃的共同点和区别。陶有元与陶庆远看了玻璃配方,又听他的讲解,两人的眼睛同时发光,因为他们知道,拥有了玻璃技术,确实是一本万利的生财之道,只要好好经营,不让玻璃技术泄密,可想,不久后,陶家必定会富可敌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