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书名: 惊闺 作者: 李九骏 分类: 精品

        一般来说,本地人不敢得罪本地官僚,北平的报馆也多数不敢登载这种举报信。

        但上海和重庆的报馆是米局长遥控不了的。

        报纸一经刊登,正如当初米慕葵利用情一样,民众的感情再次受媒介煽动,纷纷掉转了枪口——谁说没有白纸黑字的证据就无罪?

        要不是米家指使聂文弄和王麻子诽谤,怎会一个死在米家门口,一个敲诈米家未遂而最终离奇死亡了呢?

        还有那张暗娼罚据,如果只是王卉一人所为,白莹莹干嘛不砸王卉却砸米艮莲……

        民意汹涌,居仁堂也不好装聋作哑了,出面开始介入此案。

        某重庆大要恰好来北平视察接收情况,得知此事,开会拍桌子瞪眼,怒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查!立刻!马上!迅速查!”

        不仅居仁堂出动了,鉴于此案是国府接收北平以来第一个群体性案件,重庆方面非常重视,要借这个案子让北平民众见识一下党国的风清气正与雷厉风行。

        于是另一拨纠风队也在北平南苑机场下飞机了。

        白素宽在报纸上看到这个影响力,感到报仇快要结束了。

        同时通过对金睐的持续跟踪了解,她终于想到一个救回吉娃的法子。

        这个法子需要一身像样的行头,她钱不凑手,竟然一时办不来。

        她报仇的经费起初来自于胡筱芸那些金银首饰以及裘皮大衣,之后来自于王林的钱包,到目前已经山穷水尽。

        寻思半夜潜回手帕胡同自家宅子,看看是否还能搜寻一些可当之物。

        她救娃心切,决定明日便拾掇好披挂实施行动,恰恰这天妹妹出狱了。

        从早到晚,满城的记者都涌到手帕胡同。

        白素宽干心急不得露面,直到夜晚人群散去才悄悄回家,嘱咐妹妹翌日着手抵押房子。

        “是抵押,不是出售。”

        图快不图多,否则接下去大家要断粮。

        刚嘱咐完,外面忽然有人敲门,有人喊:“二小姐。”

        还有个声音喊:“小姨子。”

        白素宽闻声一惊,“方醒秋!”

        “谁是方醒秋?”妹妹不解。

        白素宽:“说来话长,我到里屋避一避,你尽快打发他走。”

        “那我甭让他进屋?”

        “不行,那样他会起疑,跟你麻缠个没完。让他进来,态度好点,他吃软不吃硬,两句话就哄得云里雾里。”

        莹莹闻言更是一头雾水。

        可她姐却对她的能力无条件信赖,丢给她这一句就进里屋了。

        白素宽太明白方醒秋那个上当货,对小妹根本无需多嘱咐,聪明如小妹,对付那个毫无心机的公子哥不在话下。

        莹莹懵懂去应门,迎面一个电影明星般的美男子从天而降:“小姨子,我是姐夫啊。”

        “姐夫……”

        敢情是……?

        “啊……快进……进,我……我姐呢?”

        “不道啊,我找好几天了。”

        方醒秋是晚上刚在报纸上看到小姨子出狱的消息,就赶紧来了。

        小姨子刚让姐夫进门就想着如何让姐夫出门,大倒苦水,说在监狱是如何被虐待和殴打。

        “身上疼的三天三夜没合眼,刚刚我这正要睡,听见姐夫您敲门。”

        她一边说一边打呵欠,说:“姐夫你住哪儿,我明天上门拜访吧,今儿个太晚了,我得歇了,你们早些儿回吧。”

        “你一人过夜太危险了,我们仨留下来陪你。”

        “那……岂不更危险……”

        “……”

        方醒秋也是热心起来不过脑子,话出口时已经意识到不妥。

        于是嘱咐一番,留了一把大洋给小姨子,说明天姐夫给你接风。

        “六国饭店,一定过来呀。”

        莹莹真没法不喜欢这种又养眼、又真诚、又怎看怎顺眼的姐夫,送出去回来后,问姐到底怎回事。

        她姐顾不上解释,说:“快去追上方醒秋,跟他借到照相机,快去。”

        她刚才隔着门缝看到柴大脖子上挂着照相机,这东西对她明天的行动非常加分。

        妹妹连忙跑出去,顺利借到照相机返回。

        ·

        夜深人静,姐妹二人一心筹划翌日的行动,完全想不到霞公府案的调查工作正在发生着极其微妙的转折——

        居仁堂北平临时政府办公处,特派组正在向上峰汇报案情。

        经他们侦察,霞公府案确实疑点重重。目前已经基本可以判定是米氏夫妇杀人后由王林伪造现场,后经法院包庇,形成冤案。

        可以说整个司法系统‘官官相护、铁板一块’。

        “岂有此理!”

        上峰震怒,此人便是前日拍桌子下令严查的那位重庆大要。

        他再次强调“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可当汇报人退出后,他的秘书小心道:“当真如此公开案情的话,影响恐怕不好吧。”

        大要一顿,也意识到什么,随即缓缓点头:“言之有理!”

        为官要有大局观,什么是大局观?真相有时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政府的脸面!

        大要拿起电话给负责案件的组长打去。

        高度表扬其工作效率,随后话头一转,说:“国府接收北平不过数月,出现如此恶劣的司法腐败,传出去还如何取信于民呐,没得叫老百姓非议,说我们连日本人在的时候都不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