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萤火
书名: 给你的暗恋 作者: 顾砚曦 分类: 言情

        更新时间2013-1-31 23:35:59 字数:2702

        即使现在跨越整个世界躲避你的身影。然而那又如何呢?已经深刻内心的曼陀罗华是永生永世的束缚了吧。即使喝了孟婆汤,过了奈何桥也是逃不掉了的吧。即使记不住自己的名字,前世的亲人,前世的朋友,甚至前世陪伴自己走过一生的人,也是不会忘记的。

        或许这个世界上还有更好的可以选择,然则偏偏在遇见时便已经失了自己,旁的美好与无所控制的自我已经没有关系了。

        对于这种非现实的念想如同三岁孩童抱金于市般,毫无抵抗力的能力,只得眼睁睁瞧着自己失却独立的自我,并且甘之如饴。

        可是,即使是这般,依旧不过是个笑话而已。也学并没有别人知道这种感情的存在,任何人,包括你。然则我自己却是只晓得,知晓自己如何踏进一座甜蜜的却生生掩埋自我的坟墓。想哭,却又想笑,何其愚蠢呵,这人。

        原不过是个懒散不想奋斗的人,怀抱着自我厌弃生存,时时刻刻关注着死亡的话题。突然间一道光涌进她的世界,因这对这光喜爱至极,欣喜间一该往日的不思进取,想着能一生一世拥着这光必定是幸福的很的,独自霸占,不给旁的人分去一点。然而增么可能呢?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那可能成为了另外一个不舍的分旁人半点的物件。就算是有的,也不会她所倾心之人。那么这样存在又有何种意义呢?

        当世现实存在着一种非常强大的组织严密的利己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是非现实的义务所能占据的。当是时,是寻找一个完全适于己身的生存模式。这种模式可自创,亦可循着先人的理念前行。然则不管是创造性还是适应性都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于己方于他方。这是必经的过程,没有任何捷径可走亦没有任何不可得的一击而破的幸运。人类生命的苦短路程凝聚着这种现实的完全自私无可排解的团疑。你需要做的不是成为一个通达明智的圣人,佛之所以为佛是经历了三个10的47次方的苦难祗,这是任何困顿与物理躯壳的人类所不能达到的层次。非不想而是远没有这样的能力。

        ……

        又是接近期末。大学的日子平日里觉得比高中漫长,到了期末却又觉得比高中短暂。这大抵有些符合相对论。参照物不同,时间也是不同的。不知道爱因斯坦看着如此不似上进的后代学子,会不会急的跳脚。

        挂科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只是习惯性的想要考好,想要拿个好名次,想要……离那个人更近些。只是习惯罢了。高中给压榨出来的考试奴性,一时半会也是改不掉的。

        一早起来找了间教室。非常没有道德感的锁上前门后门。霸着一整个空间。非不得已非自愿,她不喜欢跟别人分享东西。连本质上不属于她只是暂时为她所用东西也不行。果然是,完全利己主义者!

        拿出宏观经济学复习,这是最后一门考的,自然最先开始。以历史来讲,这是自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后才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历史不长的东西虽然势头凶猛,但到底是个初出茅庐的犊子,比不得在世间被各国各代学者考究了这般那般的经典老人学科。抓住它的几个理论几个政策几个计量模型,理出条思路复习起来并不恼人。从国民经济收入决定理论开始一一突破。书本上的东西毕竟都是纯理论的,比现实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简单许多。虽然间或有些不明白的地方,挑出来抄下回去问阿玉就行。

        倒是基础会计让她有些吃不准,这种打基础的东西一定要学好往后学深了才不会被堵了路攀在半山腰上又上不得下有不甘心。她跌过大跟头吃过大亏,自然不会懈怠。只是叫这门课的老师实在不叫她欢喜。好吧,她欢喜的人实在没几个。

        这老师,怎么说,很有个性,只是太有个性了。超出了她所能接受的范围。据他所说,这人要成功,男生呢要像韦小宝,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三教九流都是哥们儿;女孩子呢要像黄蓉,嘴甜讨喜,三教九流都能讨个人情。顾思年不敢苟同。看过鹿鼎记,韦小宝此人在她看来,是个能混的,是个能把自己混好的,却不是个成大事的。至于黄蓉呢,机灵有余,思虑不足。她倒是挺欣赏郭靖,笨是笨了点,不对,应该说笨是笨了不少,但实在。没有些个耍花腔溜歪道的心思,路是难走了点,但到底是直的。除此之外呢,这老师还不爱讲书上的内容,专爱讲些……有的没的。比如说他自己的奋斗史,小时候如何,年轻时如何,现在如何……都可以出本自传了。直到大二下学期甚至大三,与同系的学弟学妹谈起此老师,才知晓这自传“再版”了无数次。比如谈他的某某学生,在学校如何,出去工作了如何……诸如此类。

        虽然不喜欢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但是如此高明的教学模式她一时真是……难以适应啊!考虑着逃了课去图书馆自己找些书来看看,结果又发现那老师是个点名机器。堂堂点,次次点。一次不落!

        于是此时她最纠结的莫过于此门课。题做了不少,上届的期末考试题,学院的题库,甚至是从业资格考试上的《会计基础》里头的题也做了。还是觉得没有把握。看着看着不禁有些烦躁。便打开最近下载的几部电影来看。看到《萤火虫之墓》记得是吉卜力1988年的作品。跟《铁皮鼓》一样,取的二战为背景。也被称作“反战”佳作。

        张爱玲曾说:“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便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

        故事的开头是主人公阿泰饿死在街头,衣裳尽破。死前他似乎听见了什么,“为什么这声音这样熟悉,是妹妹啊!”

        清扫大街的人叹息:“唉,又一个。”他把阿泰身上的一个空盒子扔进草丛中,顿时萤火虫起飞,像冬夜的明星。

        昏黄的街道上,主人公再次出现,衣裳整洁,是记忆的形态吧!

        一切从头再现,便是回忆了。让人熟悉,有快乐亦有忧伤。

        那是战争年代,敌军不时空袭。防空警报拉响,大家便需狂奔入放空洞。那天阿泰埋好食物,与母亲约好在防空洞会和。可是当周围的一切成了废墟和火海时,带给他的除了绝望,还有母亲的重伤。

        被轰炸后的地方带着惨白的荒凉,夕阳中亦带着悲悯的气息。他告诉妹妹母亲只是需要休养几天。但战争无形之中已经在孩子的心中埋下阴影。道不出口的总是伤。阿泰无奈,他佯装平静,说:“妹妹,哥哥玩单杠给你看。”接着镜头拉长,苍白中只有哭泣的小女孩和在单杠上重复翻转的少年。

        后来母亲死了。但活着的人总要继续活下去。阿泰和妹妹寄居到亲戚家。亲戚待他们并不好。他们已经无家可归,只能受着亲戚的白眼。其实也不怪的,战争年代,自己孩子都过不下去,谁还会管别人的孩子的死活。然而少年终究是倔强的,在忍无可忍的委屈中,带着妹妹搬到了山洞里。

        在山洞中他们也曾经有过快乐的日子,吃的饱,自由,晚上抓许多的萤火虫在山洞中,像星星一样。可他们终究是孩子。战争年代人人只图自己平安,哪管他人死活的。妹妹死了。

        结局便是开始时大街上阿泰的尸体罢。

        ……

        看完这,顾思年觉得自己更加郁闷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