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行万里路,悟圣人道,明君子意【求月票!!!!】
书名: 大魏读书人 作者: 七月未时 分类: 修真

        

        文宫小世界。

        洪圣的声音,斩钉截铁。

        十日后,大魏文宫脱离。

        此话一说,众大儒皆惊。

        “十日之后就要脱离吗?时间未免有些快吧?”

        “是啊,洪圣,这时间有点快啊。”

        “原本一个月就显得有些仓促,十日的话,我怕。”

        “洪圣为何这般着急?是因为许清宵吗?他不是没有成圣吗?”

        那一道道声音响起,众人也觉得有些快了,本来定制的计划是三个月,后面加速到了一个月,现在直接加速十天?

        这毫无准备啊。。

        他们不由好奇,为什么要这么快?如果是因为许清宵的话,也没必要这样啊,许清宵不是没成圣吗?

        “肃静!”

        “听洪圣说。”

        曹儒开口,让众人安静下来,先听洪圣说。

        他如此开口,一时之间众人沉默,等待着洪圣开口。

        “加速脱离,与许清宵有关系。”

        “他可能,当真要成圣了。”

        洪圣的声音响起,言语当中充满着笃定。

        一瞬间,众人神色不由一变。

        “洪圣,许清宵怎么可能成圣?他阅读十二圣册都没有成圣,凭什么能成圣?”

        “是啊,今日我觉得他可能会成圣,但他被朱圣一脉压制,按理说不被重创就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怎么可能成圣?”

        “洪圣,我不相信,他许清宵拿什么成圣?”

        一道道声音响起,众人不相信许清宵能成圣,毕竟许清宵刚刚成圣失败,怎么突然又能成圣?

        这不太可能。

        然而,洪圣虽然也支持众人的想法,可他还是长长叹了口气道。

        “他顿悟圣道,的的确确可以成圣,只是在关键的时刻,他选择了止步,没有选择朱圣之道。”

        “我是后来才发现的,所以,他今日所言,并非是假话,是他放弃了成圣。”

        洪圣开口,他道出这个真相,引得众天地大儒惊愕不已。

        今日,许清宵在文宫当中说的那番话,在他们耳中听起来,莫名有些可笑。

        自己放弃成圣?

        这可能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有谁会放弃成圣?但随着洪圣开口,众人却不得不相信了。

        “成圣都放弃?这根本就不可能,古往今来的读书人,有那个不想成圣?洪圣,您是不是想错了?”

        “他许清宵有成圣的资质,我信,可要说他许清宵能成圣,但放弃成圣,我不相信。”

        “是,能成圣而不成圣,哪里有这种人?”

        他们议论纷纷,打心底不相信,在他们心中成圣胜过一切,一个读书人,最大的梦想不就是成圣吗?放弃成圣,这不是脑子有问题?

        听到众人的声音,洪圣沉默了一会。

        但很快,他又继续开口道。

        “或许当真是本圣猜错了,但不管如何,许清宵有成圣的资质,这一次他中断成圣,没有遭到反噬,这就意味着他可以继续冲击圣道。”

        “或许他想要成圣,需要很长时间,但或许他明日就能成圣。”

        “他已经凝势了,不管结局如何,我等也不能再等了,十日后,大魏文宫脱离,尔等做好准备。”

        “这一次,是我等最大的造化,也是脱胎换骨的机会,只要得到天下读书人的支持,只要许清宵不成圣,那么一切都能按照计划行事。”

        “诸位,做好准备吧。”

        洪圣说到这里的时候,没有给众人任何犹豫的机会,也没有给他们说话的机会,直接消失在了原地。

        很显然,十日后,文宫脱离的事情,不会有任何变化了。

        许清宵这一次,给予大魏文宫一股无形的压力。

        而此时此刻。

        大魏皇宫。

        养心殿内。

        只有女帝与许清宵两人。

        “许爱卿,你要离开京都?”

        女帝满是好奇地看向许清宵,毕竟当她听到许清宵要离开京都,自然而然会感到好奇。

        眼下这个节骨眼,大魏文宫随时会脱离,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许清宵选择离开,如何不让她好奇。

        “回陛下。”

        “臣,要离开京都,目睹大魏山河,感悟圣道。”

        “若不出意外,十日后,臣,可成圣。”

        许清宵语气从容,面色平静道。

        “十日成圣?”

        “爱卿,你受得了吗?”

        刹那间,女帝站起身来,她眼神之中充满着惊讶,望着许清宵,有些不敢相信。

        今日,在大魏文宫当中,许清宵没有成圣,她心中无比担忧,并非是说许清宵没成圣而失望,反而是担心许清宵受了重创。

        毕竟冲击圣道失败,自然要付出代价。

        现在许清宵告知自己,十日后就要成圣,她实在是充满着担忧啊。

        “陛下放心。”

        “臣,自然不会做无把握之事。”

        许清宵给予回答,他明白女帝是担心自己。

        听到这话,女帝有些沉默,她并不是因为舍不得许清宵离开大魏而沉默,是因为担心许清宵,怕许清宵付出太多了,所有的压力都在许清宵身上。

        “许爱卿。”

        “你无需如此,不需要将所有事情,压在自己身上,朕已经想到了解决之法,虽无法阻止文宫脱离,但可以降低影响。”

        “成圣之事,不可冲动。”

        女帝声音温和道,她所说的办法,就是引仙门势力入大魏,实际上她怎可能不知道仙门势力的出现,必会对大魏局势造成不好的影响。

        可那又如何?

        她更希望的是,许清宵不要太累了,也不想所有压力都落在许清宵一人身上。

        “陛下,仙门势力终究是靠不住的。”

        “文宫脱离,大魏无论如何都需要一位圣人,我也需要成圣,陛下,我意已决。”

        许清宵朝着女帝微微一拜,但他的语气却格外笃定。

        他要成圣,不仅仅是为了大魏王朝,更主要的还是为了自己。

        听到这话,女帝沉默了。

        最终,女帝长长叹了口气,看向许清宵道。

        “既然爱卿已经决定,朕,就不好阻拦什么,爱卿,这是朕的大魏龙符,你拿着,吴先生应当与你一同前往对吧?”

        女帝关心问道。

        “恩,家师陪同一起。”

        许清宵点了点头。

        “那就好,有吴先生在,朕就安心了,不过龙符你拿着,若需要朕帮忙,你尽管开口。”

        “还有,这是龙纹玉佩,你也一并拿着,真若是遇到危险,能救你一命。”

        许清宵外出,女帝莫名很担忧,她一连取出大魏龙符,甚至到最后取出了一枚龙纹玉佩,这是护身用的,作用极大。

        女帝出手,自然不会吝啬。

        “多谢陛下。”

        许清宵也没有矫情,既然是保命的东西,自然多多益善。

        “陛下,那臣就先行告退了。”

        许清宵接过玉佩后,也没有多说,他要离开,早点离开最好,去见一见这大好山河,感悟自己的圣道。

        “恩。”

        女帝也没有多说什么了,只是点了点头,随后目送许清宵离开。

        不过就在许清宵走到大殿门时,她的声音再次响起。

        “许爱卿。”

        随着女帝开口,许清宵回头看去。

        “一路小心。”

        看着回头的许清宵,女帝平静出声,让许清宵一路上注意安全。

        听到此话,许清宵点了点头,随后朝着女帝一拜,很快离开了此地。

        不知为何,等许清宵彻底走后,女帝略显得有些忧心,她的确担心许清宵安危,担心许清宵出事。

        只不过,到底是什么原因担心,女帝并不清楚。

        而与此同时。

        皇宫深处。

        一间宫殿内,一口丹炉摆放在房中,弥漫着腾腾白雾,一名老者盘坐在此,而吴铭的身影,也出现在他面前。

        “老赵,我要出去一趟。”

        吴铭的声音响起,看着盘坐在此的老者,语气显得随意。

        “去哪里?”

        “你不祛除魔气?”

        老者皱眉,他穿着一袭淡青色的长袍,满头白发,面容干瘦,眼神之中更是带着一些疲倦,十分垂暮的样子。

        “我徒儿要出去一趟,他要成圣,我为他护道。”

        吴铭直接了当道。

        “成圣?”

        “护道?”

        “即便是成圣,需要你来护道吗?吴铭,你那里有时间耽误,魔域带来的魔气,我们一直无法剔除干净,每次的时间都不够,现在又耽误三年。”

        “若是这样下去,你活的过两百岁吗?”

        “再说了,你徒儿只要不离开大魏,能遇到什么危险?”

        赵元开口,眉头皱的更紧了,他是大魏第一位一品武者赵元,吴铭是第二位。

        “不,我这徒儿天资非凡,若无我的护道,万一真有宵小之辈出手,也很麻烦,毕竟他不在身边,我无法瞬间出手,一旦有任何闪失,即便是杀光他们,也挽救不回。”

        吴铭出声道。

        他的语气冰冷无比。

        可赵元再听到此话后,却微微沉默,随后摇了摇头道。

        “真不知道你为什么要收他为徒。”

        “一个儒道读书人,怎可能适合我武道?你莫不是想要借助许清宵的能力,打入儒道?让儒道读书人,人人习武?”

        赵元实在是想不明白,吴铭为什么这么器重许清宵。

        关于这个许清宵,赵元听说过,他一直在大魏京都,怎可能没听说过许清宵的大名?

        只不过许清宵是儒道之人,又不是他武道之人,倘若许清宵修炼武道,他可能还会去见一见,若是可以的话,便收许清宵为徒。

        当然也只是记名弟子罢了。

        想要成为自己的内门弟子?不是说看不起许清宵,而是不合适。

        可吴铭收许清宵为徒,是真的让他有些想不明白?

        如若不是自己现在需要将魔气最后祛除一番,他指不定要去看一看,见一见这个许清宵,能让吴铭主动收徒,肯定有些本事。

        但他也只是好奇罢了,毕竟许清宵一个读书人,难不成还是武道天才?

        “主要就是看中他的品性,也看中他的才华,老赵,你就是一个莽夫,有勇无谋,要多读书。”

        听到赵元这么说,吴铭心有点虚了,他连忙随便开口解释一句。

        他没有告知赵元,许清宵的武道天赋,怕就怕赵元发现许清宵的天赋资质后,跟自己抢人。

        晚年的一品,必须要找到合适的继承人,因为有破境仙丹的因素,培养好一个天赋异禀的弟子,若是对方能靠自己突破一品,那就血赚。

        若是培养不出来,就只能依靠一品破境仙丹了。

        而许清宵的武道天赋,在他眼中远超其儒道天赋,拥有一品资质,这样的人,这要是被赵元知道了,估计赵元要大骂自己不是东西。

        所以他没说,怕被骂是其次,最重要的还是怕赵元抢人。

        “读书?这两个字从你口中说出,老夫莫名觉得可笑,你就别侮辱读书人了。”

        “行了,你自己看着办吧,不过我劝你一句,这个许清宵名气虽然大,可他终究是个读书人,你收他为徒,想来他资质不错。”

        “你那点心思我懂,只是该说还是要说,如若你想要找个继承人,许清宵我觉得不行,还是重新换一个吧,霍疾其实可以重点培养培养,他比许清宵强。”

        赵元出声,还是那句话,他不是瞧不起许清宵,而是觉得一个读书人,武道资质就算好,能好到哪里去?

        但他也不蠢,吴铭收许清宵为徒,肯定有许清宵过人之处,只是他反正是觉得吴铭这回有点飘了。

        “行行行,你说的都对,我先走了,你也差不多准备去魔域吧。”

        “我总感觉最近要不太平,有任何事情,随时联系。”

        吴铭没有多说,他心中反而窃喜,毕竟赵元这样,对他有好处。

        当下,赵元也没有说什么了,而吴铭也消失在了原地。

        等吴铭消失后,赵元这才嘀咕道。

        “等过些日子,我倒要看看这个许清宵有多好,哎,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啊。”

        他喃喃自语,打算过些日子去魔域之前,找一趟许清宵。

        看看许清宵到底有多强,能让吴铭这样。

        侯府当中。

        许清宵安排了一下事,也找了一趟陈星河,告知陈星河自己子时就出发,离开大魏京都,云游四方,可能会回去,也可能不会回去。

        所以让陈星河不用等自己。

        陈星河也知道最近有很多事情,虽然大多数的事情他不知道,可陈星河明白,许清宵有压力。

        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许清宵一路注意一些。

        待许清宵走后,陈星河也不由感慨一声,他其实很想帮一帮许清宵的,但奈何的是,自己没有能力去帮许清宵。

        只能期盼这次科举,自己能中个举,如此一来的话,自己便能真正为许清宵分担一些压力。

        想到这里,陈星河就有些难受啊。

        自己怎么还没有入品啊?

        按理说,自己早应当入品了啊,难不成被许清宵压制了?

        带着疑惑,陈星河陷入了沉思当中。

        而时间缓缓流逝。

        许清宵还去了一趟桃花庵,找了一趟白衣姑娘,没有说什么,只是喝了点酒,与白衣姑娘闲聊了几句,许清宵便离开了。

        不过白衣姑娘猜到了自己要远行,拿了一块护身符送给自己,对比女帝送的龙纹玉佩,白衣姑娘的护身符有些朴素。

        只是在许清宵眼中,这两样东西都是一种牵挂,为自己担忧。

        许清宵走了,没有说什么,又不是什么生离死别,也没必要搞的太过于悲伤。

        自己这趟,是为了成圣,又不是做什么。

        一直到了子时。

        许清宵出现在东直门城口。

        吴铭如约而至,出现在了许清宵身旁。

        “徒儿拜见师父。”

        许清宵朝着吴铭礼拜一番。

        “守仁,你我之间莫要这般客气,你要记住,为师是武者,随意点好。”

        吴铭开口,显得很随意。

        许清宵也只是点了点头,但真让他随意,他随意不起来,总不可能来一句,哎呀,老吴你咋才来啊?

        “师父,我们现在出发吧。”

        许清宵开口,如此说道。

        “好,怎么去?我们是坐马车去,还是走去?”

        吴铭问道。

        “师父,我打算去这几个地方,靠走去的话,还是有些麻烦,直接瞬移吧?”

        许清宵拿出地图,这般出声道,他找吴铭一同前去,其实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吴铭的瞬移。

        大魏王朝辽阔无边,真要靠步行或者是马车的话,想要去一些穷苦之地,还真的难。

        吴铭接过地图,看着许清宵标记的几个地方。

        大多数都是苦寒之地,只有一处繁华,是江南郡。

        “好。”

        吴铭点了点头,而后抓着许清宵,消失在了原地。

        许清宵一共挑了四个地方。

        漠北,淮西,浊江,还有江南郡。

        漠北是塞外,淮西有大魏最久远的人文,浊江是贯穿大半个中洲的河流,孕育无数生命,至于江南郡,则是号称天下才子聚集之地。

        许清宵与吴铭的身影消失。

        而与此同时。

        大魏京都当中,怀宁王府。

        “许清宵差一点就要成圣,我等的计划,到底还实行不实行?”

        “现在各地藩王已经失去了耐心,大魏文宫脱离,如若许清宵当真成圣,先不说他会如何,大魏文宫必然会遭到重创。”

        “而到了那个时候,仙门势力融入大魏,对女帝来说,划分了权力,可实打实增强了势力,大魏各地藩王就更闹不起来了。”

        “为了此事,本王将兵权交出,现在看样子,到头来可能是一场空,本王之前就说了,这个许清宵留不得。”

        “你们不信,现在看他一步一步成了气候,若许清宵当真成圣,这可就是逆势成圣,意义大不同,天下藩王更加不敢造反了。”

        怀宁亲王的声音响起。

        他言语当中,实实在在有些激动了。

        他一直很冷静,为了造反,他等待了许久,也苦心经营了很久,自己儿子死在自己面前时,他都忍下来了,付出的代价太大。

        并且连兵符也交上去了,对于一位王爷来说,兵符意义太大,他愿意交出去,就是认为这些人来历不凡,有极其可怕的手段。

        牺牲兵符,下好每一步棋。

        可现在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隐忍,等待所谓的机会,可却一次次失败,甚至眼睁睁看着许清宵崛起,一步一步成了气候。

        在这种情况下,他又如何能淡定?

        许清宵都快成圣了啊。

        如若还不采取举动,对大魏文宫来说是致命打击,对他来说也是致命打击。

        有人逆势成圣,而且还得天下民意,而且还年轻,二十岁的圣人,想想看有多恐怖?

        所以如若现在不采取行动的话,就彻底完了。

        一切的计划,付诸东流。

        怀宁亲王的声音响起。

        面具男子则显得无比淡定,甚至等怀宁亲王说完此话后,他更是开口道。

        “王爷莫急。”

        “一切还在掌控之中,许清宵是成不了圣的。”

        “而且,眼下一品出现,也不可轻举妄动,王爷放心,待文宫脱离之后,你会发现,大魏会陷入真正的死局。”

        “仙门入场,绝对会比王爷想象中还要可怕。”

        “而且不仅仅是仙门入场这么简单,佛门也已经盯上了大魏,一旦文宫脱离,妖魔势力也会渗透进来,到时候必然是一场争斗。”

        “所有人都想要分一杯羹,而对大魏来说,这些人都是豺狼虎豹,王爷只需要等待即可,只要时机成熟,王爷就可以出手了,各地藩王响应即可。”

        面具男回答道。

        他显得很自信一般,并不着急。

        可怀宁亲王却不由皱眉了。

        “佛门也要插上一脚?”

        怀宁亲王好奇道。

        “恩,佛门一直想伸手中洲,可却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他们最想入驻的便是大魏,文宫脱离,佛门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他们一旦入场,道门与佛门之间的争斗,不需要多久,半年之内便会撕破脸面,而我等若是从中作梗,估计两教会到不可开交之地。”

        “再加上大魏的儒道势力,三教之争,大魏王朝想安宁都难。”

        “而这个时候,无论女帝做什么选择,一定会冷落其他两教,那个时候,王爷便可出手,一来拉拢,二来许诺,再加上各地藩王的势力。”

        “以及大魏国运逐渐衰败,必会有诸多天灾人祸,时机成熟之时,便是国运加持,王爷登基之时了。”

        “而到了那个时候,我等的计划,就可以真正施展开来。”

        “王爷,几十年都等了,何必急于一时?有道是欲速则不达,越是如此,我等就应当越是耐心一点,现在出任何差错,对我等来说,都是致命的。”

        面具男认真分析道,同时也是劝说怀宁亲王,莫要着急。

        听到这话,怀宁亲王的确沉默了。

        是的。

        不管面具男说的是真是假,但有一点他说的很对,欲速则不达,几十年都熬过来了,如若在这个节骨眼上急了,当真是致命错误。

        想到这里,怀宁亲王冷静下来了,随后朝着面具男微微一拜道。

        “还望大人见谅,方才本王有些激动了。”

        他主动道歉,不希望因为这种事情,让对方不适。

        “无妨,只要王爷明白就好。”

        面具男出声,并不在意。

        当下,怀宁亲王也就没有多说什么了。

        就如此。

        转眼之间。

        便到了卯时。

        大魏文宫发生的事情,昨日就已经传遍了整个大魏,相比较大魏读书人,他们虽然谈论此事,但并没有什么其他言论。

        文宫已经下了命令,不让他们多说什么,再者许清宵手段也极其霸道凶狠,自然大魏读书人聪明了许多。

        可大魏之外的,天下朱圣一脉读书人就不一样。

        “可笑!一边骂朱圣,一边想要借助十二圣册成圣?天下竟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许清宵当真是又当又立啊,可惜,圣人不在世上,倘若圣人复活,定将这个许清宵给诛杀千百次。”

        “哼,这个许清宵,简直是不要脸至极,各种羞辱我朱圣一脉,现如今竟想靠十二圣册成圣?想得美!”

        “唉,可惜,朱圣不在世上,若是在世上,岂能有许清宵这般人存在?”

        “听说科举之日,许清宵以文宫之害为试题,我朱圣一脉的学生,怒斥许清宵,被许清宵斩首,这种人拿到权利,就已经迷失自我,他还是不是个读书人啊?如此排除异己,简直是不为人子。”

        “朱圣不在世上,但他的圣意还在,他一定能听见的,而且我等所说,圣人也会感应到,如若逼急了文宫,请来圣意,复苏圣人真灵,圣人必然会显身,到时候就是许清宵的死期。”

        “对,我曾在一本古籍中看到过,圣人虽然逝去,但他的圣意可以感应每个诵念他名之人,我等只要将许清宵的所作所为,说给圣人听,那么圣人一定会有所感应,说的人越多,感应到的可能性就越大。”

        “说的越多之人,圣人也会察觉到,有朝一日圣人真灵复苏,我等所说,他都会瞬间明白,从而出手镇压许清宵。”

        “圣人在上,无耻许清宵,不为儒生,杀降屠城,欺我文宫,杀我大儒,侮我圣人,罪该万死。”

        读书人的咒骂之声极多,许清宵昨日差点成圣的事情,不可能传不开。

        整个天下都知道了这件事情,百姓们是震惊,同时也很惋惜,突邪王朝与初元王朝则是松了口气,至于其他地方的权贵们,也是松了口气。

        甚至其他体系的上位者们,也松了口气。

        二十岁的圣人啊,古今往来有几个?倘若真出了一个,儒道只怕更加超凡在上。

        只是让很多人疑惑的是,除了儒道之外,所有上位者都害怕许清宵成圣,但为什么儒道读书人,也不希望许清宵成圣?

        不过,咒骂许清宵的声音不少,但也有支持许清宵的声音。

        “许守仁乃是我儒道天地大儒,他若成圣,造福的是天下苍生,尔等身为读书人,就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却百般阻扰,我看尔等不是气愤许儒所做之事,而是气愤许儒为何比尔等优秀吧?”

        “说的没错,尔等根本就不是愤怒许儒之言,而是嫉妒许儒之才华,再者,你们一口一口污蔑朱圣,我问你们,许儒什么时候污蔑过朱圣?那句话污蔑过朱圣?”

        “当真是乌烟瘴气,我辈读书人,理当仁爱,可老夫从你们身上,看到的全是自私,你们一个个拉帮结派,将好好的读书,变成了朝政一般,真是恶心至极。”

        有些儒生,不是朱圣一脉,他们实在是忍不住怒斥,认为朱圣这帮读书人,完全是疯魔了。

        甚至还有朱圣一脉的读书人,也无法忍受这些人。

        许清宵有没有侮辱朱圣,其实仔细调查会发现,从头到尾许清宵骂的都是个人,从来没有侮辱过朱圣。

        很多东西都是强加上去的,或者是强行安上一个污蔑圣人的罪过。

        然后不管许清宵做什么,他们都会往这方面套。

        一次两次,他们也就算了,毕竟他们也不知道具体情况如何。

        可随着时间推移,再加上也去了解一番,这帮人实实在在是忍不住了,开始为许清宵出声。

        只是,为许清宵出声虽然有,但数量不多,大部分的读书人,都带着一种跟风性质,谁声音大就支持谁,也不管事情是如何,反正谁的势力大,他们就支持谁。

        为了更好的融入这个阶层中。

        所以这种声音响起没多久,便被朱圣一脉各种怒斥。

        “还敢为许清宵这种狗贼说话?你无非就是想要成为他的走狗,真是可笑,你以为你这样,许清宵就会帮你?你当真是个白眼狼,大魏文宫教了你多少?你看了多少圣人书?”

        “现在你居然去帮一个叛徒,帮一个连圣人都不尊重的人,你还是不是人?”

        “诸位,将这种人扣押书院之中,罚他在书院给圣人雕像下跪,跪十天十夜。”

        “对,跪十天十夜,让他痛改前非。”

        朱圣一脉的势力最为恐怖,那些支持许清宵,亦或者是为许清宵出言的读书人,这一刻被无数朱圣一脉读书人抨击。

        甚至到最后,更是被抓到书院去,逼着给圣人下跪磕头。

        一时之间,不少支持许清宵的读书人,遭到了无妄之灾,甚至有一些老儒,已经年纪一大把了,也被抓去下跪。

        这般的屈辱,让这些读书人羞愧难当,恨不得自杀。

        可这些人连自杀的机会都不给他,轮番盯着,用木棍架着,就这么硬生生跪在圣像面前。

        这种情况不断发生,一时之间,也引来无数争议,文宫内部都有不少人看不下去,传到大魏文宫后,也响起不少大怒之声。

        认为这太过于荒谬了,他们允许天下读书人抨击许清宵,这是言论自由。

        但别人帮许清宵说话,也是言论自由,可却遭到这样的惩罚,这就太不公平了。

        所以不少大儒上书,希望文宫出面,不要让这种事情继续发酵。

        可一直到翌日,洪圣给予了回应。

        不可动用私刑,但不尊圣人者,跪拜圣人,也不算酷刑。

        这就是洪圣的回应。

        当这个回应下达,一时之间,文宫当中,一些原本就有些动摇的大儒,在这一刻彻底愣住了。

        这个回应,就差没把支持写进去啊。

        这样做,只会让各地发生更多这样的事情。

        会惹出天大的是非,所以这些大儒在此上书,希望洪圣三思。

        可得到的依旧是冰冷回答。

        “为儒者,不敬圣人,视为大罪,跪拜之罚,已是轻饶。”

        当这个回答出现后。

        天下朱圣一脉的读书人,就彻底放开手脚了,之前他们还的确比较担心是不是有些过分?

        可现在文宫都这样说了,自然而然他们不再害怕。

        甚至已经有些朱圣一脉的读书人起了歹念,污蔑平日仇视之人,说他们也支持许清宵,将其抓来,罚于圣像之前,如若不服从,各种拳打脚踢。

        各地官府也不敢插手,毕竟这是读书人之间的事情。

        总而言之。

        一场场的动乱发生。

        相比较之下,大魏就稍微好一些了,倒不是没有发生这种事情,而是发生了一次,刑部第一时间出动,将这些读书人视为恶霸之流,上奏京都刑部。

        由大理寺核实之后,昨天上的奏,今天就被砍了头,所以大魏读书人明白了一个道理。

        这里是京都,许清宵的主场地,外面可以闹一闹,这里敢闹?除非嫌自己活命.

        而此时此刻。

        漠北地区。

        许清宵走在山川之中,望着一座座荒凉的山头,沉默不语。

        他已经在这里静坐两天了。

        感悟天地自然。

        也在思索自己的圣道。

        朱圣十二册,让自己明悟了圣道,但许清宵要走出自己的圣道。

        重新明意!

        重新立言!

        重新著书!

        重新思索中心思想。

        推翻重来,是世间上最难的事情,在原有的基础上,完成升华与改革,这很难。

        即便是第一步,重新明意。

        许清宵陷入了长达两天的沉思。

        没有明悟圣道之前,两年都不算久。

        但懂得圣道之后,两天的确很长。

        按理说应当是一鼓作气,明悟一切,从而成圣。

        可是,许清宵在这一步的时候,陷入了沉思与疑惑。

        重新明意?

        明意什么?

        自己之前的明意,是知行合一,致良知。

        可现在的明意,又是什么?

        明意简单来理解。

        就是要明白,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自己想要做什么。

        明白自己的想法之后,再去实行。

        可问题是,许清宵的的确确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杀光朱圣一脉?

        这显然不合理啊,不是说做不到,而是天地也不允许啊。

        感化朱圣一脉?

        抱歉,做不到。

        朱圣一脉已经疯魔了,感化他们?那还不如感化妖魔,最起码还有点可能性。

        五百年的积累,五百年的变化,岂是自己能够感化的?

        再说,即便是能感化,所付出的代价有多恐怖?

        许清宵要成为圣人,但不是想要成为圣母。

        时间缓缓流逝。

        又是一天过去了。

        许清宵走在漠北山脉之中,漫无目的。

        很快,几道身影出现,都是中年男子,背着竹篓,是在山川之中采药或挖矿之人

        当这些人看到许清宵时,不由露出好奇之色,毕竟这种地方渺无人烟,许清宵看起来就是书生,怎么来这里?

        “先生是迷路了吗?”

        有采药人开口,询问许清宵,误以为许清宵是迷路了。

        “不是,只是看看风景,诸位是?”

        许清宵笑了笑,回答对方。

        “哦,不是迷路就好。”

        “我们是采药挖矿的。”

        后者憨厚笑道,得知许清宵不是迷路,他们也就放心了。

        “采药挖矿?这种地方过于偏远,动辄百里路渺无人烟,需要来这么远的地方吗?”

        许清宵好奇了,忍不住问道。

        “先生有所不知,远点的地方好啊,没什么人争抢,而且一些好药好矿,都藏在这种深山之中,要是找到点好的,就能多卖几两银子,给我家娃上私塾用。”

        对方继续说道,而同行者也停驻下来,稍作休息。

        “上私塾,敢问阁下,你家孩子多大了?”

        许清宵开口询问,能在这种地方相遇,也是缘分。

        自然而然,想问一问。

        “阁下不敢当,先生言重了,我家娃九岁有半,已经晚了两年识字,如若今年再不挣点银子,明年就没得读了。”

        对方有些敬畏道,普通百姓对读书人,生来便带着尊重敬意。

        “九岁半?确实有些大了。”许清宵笑了笑,末了,他拿出一把折扇,递给后者道:“相逢便是缘,这是我的折扇,你拿回去,给当地县衙,他们会帮你孩子上私塾的。”

        许清宵笑道,而后者有些惊讶,其余人也更是惊讶。

        “先生,这当真的?”

        后者咽了口唾沫道。

        “自然当真。”

        许清宵点了点头,而众人立刻跪在地上,朝着许清宵磕头,他们不知道是真是假,可看许清宵这模样,莫名觉得许清宵不会骗人。

        所以连连叩谢。

        “多谢先生,多谢先生,还望先生告知您的姓名,待我娃以后读书有成就,当官了,赚了银子,一定不会忘记先生的恩泽。”

        此话一说,许清宵微微一愣,但他没有多说,而是将众人搀扶起来,便与自己师父一同离开了。

        两人直接离开,让这些人有些不知所措。

        而下一刻,山中,许清宵出声了。

        “师父,去下一个地方吧。”

        “恩。”

        吴铭从头到尾都在守护着许清宵,关于许清宵的悟道,吴铭没有说过一句话。

        如武道一般,自己的路,自己走,别人教的,终究是别人的东西。

        所以吴铭没有选择指点什么,也不懂儒道。

        一刻钟后。

        许清宵来到了淮西,从大魏极北之地,又来到了极西之地。

        淮西拥有中州最古老的人文历史,有许多传闻。

        这几日许清宵没有去思索心中之明意。

        而是如同游客一般,在淮西之地畅游,去人皇庙,游淮西河,见一见万年古都,游走在街道之中。

        这一走,便又是三日。

        “师父,换个地方吧。”

        三日的游玩,并没有给许清宵带来什么帮助,但许清宵没有着急,而是换个地方,继续感悟。

        第三个地方,是浊江郡。

        孕育中洲无数生命的起源点,许清宵来到浊江。

        滚滚江河奔腾而下,这是自然之道,站在河岸边,脚下的沙泥有些柔软,岸边的风很大,附近的渔民拎着东西往家中赶。

        看到许清宵后,还特意提醒一句,让许清宵注意一点,暴风雨要来了。

        许清宵微微一笑,致谢渔民,但他并没有走。

        而是静静地等待着暴风雨降临。

        的确,不到一刻钟,暴风雨来了。

        狂风将许清宵的衣衫吹得猎猎作响,身旁的吴铭显得沉默。

        天穹瞬间昏暗,万物仿佛都安静下来了。

        轰隆。

        一道千丈雷光出现,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之声。

        江水更加汹涌,岸边上的许清宵,往后稍稍退了几步。

        哗啦啦!

        雨水落下,瞬间便打湿了许清宵的衣衫。

        抬头望去。

        苍穹如墨,暴雨倾盆。

        雨,生于天,死于地,中间的过程,便是人生。

        天地万物,皆有自己的自然之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意义。

        许清宵静静驻守。

        转眼之间,又是一天。

        这是第七日。

        许清宵没有离开,而是在此地,静静待了两天。

        一直到第九天。

        终于,许清宵动了。

        “师父,换下一个地方吧。”

        许清宵开口,去最后一个地方。

        江南郡。

        大魏才子之地。

        吴铭没有说话,而是如之前一般,拉着许清宵直接消失在了原地。

        远处的渔民,有些惊讶,揉了揉眼睛,不敢相信这一幕,他呼喊着旁人,说出方才见到的奇景,但没有人相信他。

        只不过,的确有人知道,方才是有两个人在这里,但不会有人相信他说的话。

        江南郡,烟云府。

        府都内,的的确确弥漫着才气,大魏第一才子之地,的确名不虚传。

        许清宵只身而行,吴铭在暗中保护,不愿出面。

        街道当中。

        人来人往,许清宵静静走着。

        这是第九日。

        不知为何,许清宵没有任何一丝急迫感,反倒是放平了心态。

        行走在街道当中,有不少人时不时看向许清宵,毕竟许清宵虽然内敛了一切,可气质与模样摆在那里。

        甚至也有不少丫鬟走来,送来了一些香囊还有一些信物,有些员外千金看上了许清宵,想要与许清宵促膝长谈。

        面对这些,许清宵不由苦笑,一一委婉谢绝之后,也就消失在人群当中了。

        从这条街走到另一条街。

        烟云府极其繁华,到处都是人。

        只是就在许清宵经过一条小巷时,却看到了一幕比较突兀的画面。

        一卷草席摆放在街道上,周围站着一些人,在议论着什么。

        “可怜李先生啊,读了四十年书,没考取功名,年轻的时候,与周员外千金暗生情愫,却有这个缘,没那个份,四十年苦读,换来的只是一卷草席啊。”

        “是啊,李先生是个好人啊,虽说没有功名,但都是自力更生,读书之余,自己去做散工,平日里也教街坊邻居的孩子识字,眼下京都科举开了,李先生染了病,没能去参加科举,真是苦难专找穷苦人啊。”

        “都别说了,先给李先生处理后世吧,想想李先生也可怜,年轻的时候,其实也有机会,他当时的好友,都拜了圣人一脉,没过几年中了举,李先生就是太古板了,不懂得变通,要是当时低下头,求一求朋友,说不定现在就不是这样的了。”

        人们议论,街坊邻居开口。

        但很快,有人出声了。

        “你们懂什么,李先生哪里是古板,李先生说了,读书人要有读书人的样子,读书是明白道理,传授道理,造福百姓,不是为了升官发财。”

        “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可别拿现在那帮读书人来比,当然,许清宵许大人不算。”

        “就是就是,李先生可不是古板,真要说古板,咱们平日里遇到的麻烦,解决不了的事,那次不是李先生去县衙帮咱们处理的?”

        “可怜我李先生,死之前都说,要节省一点,随便找个地方埋了就好,唉,这么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就这样死了,真是为李先生感到不值。”

        “是啊,李先生死前还说,把宅子卖了,里面的东西给咱们街坊邻居用着,他让咱们别嫌弃,真膈应的话,就一起帮他卖了,说完这话,我人都哭了。”

        一道道声音响起,几十个街坊邻居你一言我一句

        许清宵再听完这些话后,有些沉默了,他走了过去,望着草席,朝着死者一拜。

        周围邻居看到这一幕,没有说话,下意识以为许清宵是李先生的朋友,毕竟许清宵一看就是读书人,过来吊唁的。

        刚准备询问点什么时,有人从房中抬出一些东西。

        是一些书籍,洒落在地上。

        许清宵捡了起来。

        书本都十分老旧,翻开后,一行行字迹出现。

        ‘七月十五日,周氏稚童来识字,教至一半,稚童偷玩,不愿学习,吾问其为何不愿读书,尔告知,其父母言,读书再好也无用,如吾这般,宁可贩履,吾闻言一愣,随即大笑。’

        “七月十九日,买了双新鞋,市价十二文,掌柜给吾十文,吾以为,掌柜念我读书人,愿意少钱,而后得知,掌柜说吾读书读的如此之穷酸,也不忍赚我二文余钱,吾有些感慨,倒想甩出二文余钱给予掌柜,但旋即一想,也占得便宜,倒也不错,何必斤斤计较?”

        “八月十五,明月节,烟云府庆明月,举办诗词大赏,某不才,写诗三篇,一篇未中,心有不悦,但欣赏明月,不悦而散,回家之时,猜得两灯谜,赢得三文钱,当真快哉。”

        “九月十七,油米涨价,余文不足,想以教书收银,却莫感羞愧,皆是苦难人,传道受业,又如何开口,也罢,去桥头做苦,大不了再被笑话,李平啊李平,你明明也是个苦难人,却又看不得别人苦难,你就适合当个穷书生。”

        “十月八日,一个同窗回来了,做了官,不少认识的不认识的都过去捧场了,好友约吾一同过去贺彩,吾拒绝了,但好友说这个同窗发银子,吾起身去了,不过没准备什么礼物,同窗人不错,给了吾个喜钱,十文,还送了点肉,是个好人啊。”

        “十月二十二日,要下大雨了,隔壁几家衣服没收,吾出门一趟,通知邻舍,却得知邻舍刚洗,并不打紧,吾折返,大雨倾盆,淋了全身,有些可笑,回房烘干,作了首诗,又觉无韵,索性作罢。”

        “十一月一,吾长想,读四十年书,所谓其物?苦思不解时,听孩童欢笑之声,街边叫卖之声,推窗看去,街道一片繁华,吾一笑,依旧想不明白,但却似乎又明白了什么,莫名喜悦,提上三文余钱,买酒去。”

        ......

        这是日记。

        一行行字出现,许清宵看的有些出神。

        简简单单的一些话,让许清宵莫名之间,看到了一个穷苦书生。

        也看到了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一个爱财但不贪财。

        一个有七情六欲,但却始终保持乐观。

        一个明明自己也是苦难人,却心疼其他苦难人的读书人。

        一时之间。

        许清宵有所触动了。

        他愣在原地,目光不由落在了草席之上。

        这一刻。

        他莫名明白了什么。

        ---

        ---

        ---

        实实在在是被逼急了。

        本来这章,最起码写一万五千字的。

        但眼看十二点到了。

        不发,肯定会被喷。

        发了,却还有一点没写完。

        心情特别难受。

        不管如何,先求月票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