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三大好处,商会震惊,朝堂之争,激烈无比
书名: 大魏读书人 作者: 七月未时 分类: 修真

        

        随着许清宵的声音响起。

        张如会第一反应就是有些小懵。

        大生意?有多大的生意?

        “贤弟先坐,慢慢说。”

        不过张如会还是立刻让许清宵坐下来,眼神中满是好奇。

        许清宵坐了下来。

        随后开口道。

        “张兄,户部发的通告,你收到了吗?”

        许清宵直接开口询问。

        他离开皇宫时,户部就已经发了公告,而张如会这种大商人,不可能不知道户部的公告。

        “收到了,水车工程急需银两,需京都商人捐赠银两,为国出力。”

        “贤弟,愚兄虽然是个商人,但也懂得根本之说,若是大魏越来越好,自然我等商人赚的越来越多。”

        “所以我已经让人准备二十万两白银,送给户部,当做捐赠了。”

        “同时也令人准备五十万两白银,额外捐赠,这是看在贤弟的面子上。”

        张如会出声。

        他家财万贯没错,捐赠这种事情,他也会出手帮忙,二十万两白银很不错了,对得上他的身份。

        而额外捐赠的五十万两白银,实打实是看在许清宵的面子上,因为他知道许清宵正在处理水车工程之事。

        自己添砖加瓦,也算是帮一帮许清宵,是人情。

        听到这话,许清宵不由笑道。

        “兄长的确深明大义。”

        “不过,愚弟今日来,是想与贤兄做一笔大买卖,不过得看贤兄舍不舍得钱财了。”

        许清宵如此说道。

        “哦?需要多少?”

        张如会为许清宵煮茶,同时眼神好奇地看向许清宵。

        “一千万两。”

        许清宵淡然开口。

        而张如会微微停顿一番,但很快又继续摆弄着桌上的茶具。

        “一千万两很多,至少对愚兄来说,是一笔巨额数字,不过既然许兄开口了,愚兄竭尽全力也会答应。”

        “好处不好处,没有任何关系,若能帮助许兄解决困境,一千万两无妨。”

        张如会看向许清宵,如此认真道。

        此话一说,倒是让许清宵有些惊讶了,他还真没想到,张如会竟然这般相信自己。

        一千万两,说给就给,一点犹豫都没有。

        一时之间,许清宵心中不由感慨,但面上则是苦笑道。

        “兄长误会了,并非是兄长帮我,而是大魏与兄长做一笔交易,愚弟不过是一个中间人罢了。”

        许清宵解释道。

        “交易?中间人?贤弟,不妨细细说来。”

        张如会这下也有些好奇了,说实话听到一千万两白银的时候,他的确愣了一下,一千万两是什么概念?他们张氏商会一年的收入啊。

        如果真给了许清宵,对张氏商会来说,是一件极其麻烦的事情,当然说伤筋动骨倒不至于,但绝对不是一件小事。

        可如果拿这一千万两,帮到许清宵,能让许清宵更好的在朝中稳固跟脚,这一千万两白银,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就相当于是投资,如若有朝一日,许清宵真的成为了户部尚书,这份人情,会以三千万两,五千万两的价格返还回来。

        这一点他完全相信。

        所以一千万两就一千万两,可现在听许清宵说的话,好像不是自己想的意思。

        “兄长,愚弟问你,倘若这一千万两白银,换一个一品职位,你要不要?”

        许清宵开口。

        此话一说,张如会直接愣住了。

        什么?一品?

        一品是什么概念?六部尚书这个级别啊,这是什么?这是位极人臣,在大魏王朝算得上是能呼风唤雨的存在。

        一千万两?

        莫说一千万两,一万万两都有人愿意买吧?

        “贤弟,你的意思是说,我若是拿出一千万两,可以帮助你成为六部尚书?”

        “如若是这样的话,我想尽办法,再帮你筹款三千万两,帮你上去。”

        张如会下意识以为,这一千万两是可以帮助许清宵成为户部尚书,所以他有些激动了。

        二十四岁的户部尚书,这是什么概念?若是许清宵成为户部尚书,自己如此帮助许清宵,未来想要赚钱简直是轻而易举。

        要知道,大魏王朝有很多事情,都需要用到商人,许清宵是户部尚书,每年固定给自己一批事做,随便几年就能赚回本了。

        所以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莫说一千万两白银了,三千万两白银他都给。

        看到张如会有些误会,许清宵开口。

        “不是我,是你。”

        许清宵一句话说出。

        让有些认真的张如会又愣住了。

        我?

        张如会这次是真的有点懵了。

        他没想到的是,许清宵竟然会说自己?

        一千万给自己买一个一品官职?

        那肯定是血赚啊,只是这可能吗?

        “贤弟,你就莫要拿哥哥开玩笑了,我?就我这样,一品?这朝中那个臣子,不是熬了几十年,个个都是有才华有能力者。”

        “再说了,从古至今,买官卖官都是杀头的大罪,你这......”

        张如会有些苦笑道,不是别的意思,买官卖官这本身就是杀头的罪,即便是许清宵手段通天。

        让自己当个十品官员,九品官员,他相信有这个能力。

        可说让自己一品?六部尚书不得砍死自己?

        “非也!”

        “贤兄,你听我说。”

        “如今陛下有意,开辟一条全新的官路,这条官路,并不是针对文武百官,就是针对天下商会。”

        “也就是说,官商之路,换句话来说,以后商人也可以成为官员,不过没有任何实权,只给予身份和地位。”

        “当然还有三个好处。”

        许清宵丢出重磅消息,让张如会整个人不由站起身来了。

        “官商之路?陛下竟然有这个想法?”

        张如会是真的没有想到,如今不管是大魏还是其他国家,商人的地位普遍很低,尤其是大商人。

        虽然说花钱的时候,别人敬仰你,崇拜你,可实际上呢?背过身以后,人家一个个骂你。

        而且商人永远就不是一个好的词汇,只要牵扯官员,就是官商勾结,那个官员被查了,百姓鼓掌,那个商人被抄家了。

        百姓们都极为开心,普遍的仇富心理,而商人想要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也只有通过一些其他法子,最直接的就是砸钱。

        购买各种土地,然后搭建一些奇观,用来彰显自己的财力。

        可说到底,还是没有信服力,也无法真正得到别人的认可。

        如果陛下真的开辟了一条官商之路,那就不一样了。

        毕竟有了朝廷在背后撑腰,谁还敢说什么?谁又能说什么?

        许清宵看张如会如此激动,倒也没有拖延,而是继续丢出一个又一个消息。

        “不止如此,这三个好处也非常不错。”

        “第一,加入官商的商人,以后大魏各乡各镇各县各府各郡,甚至是京都的官家生意,全部优先给予官商,无非是竞价罢了,但绝对不会让其他商人来做。”

        许清宵说出第一个好处。

        想要真正让天下商人跳进这个坑,就必须要在这个坑里面放诱饵,而这个诱饵绝对不能是假大空的东西。

        商人的本质是什么?是逐利啊,你就拿点徒有虚名的东西来糊弄他们?他们会信吗?抱歉,可能会有人加入,但想要让五成以上的商人加入,几乎不可能。

        如果只是两三成商人加入进来,那这个项目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至少得五成以上,到时候一些大商想要独善其身都不可能了。

        你独善其身对吧?行,反正天下商人有一半是听我的,我直接排挤你们,让你们做不成生意,你爽不爽?

        不加入,就是慢性死亡。

        加入,无非是受制于人。

        相信这些商人自己心中更明白,所以许清宵丢出诱饵,这第一个就是官方竞标,大魏王朝有多少生意可以做?官家的生意绝对是头一号。

        这么大的一块肥肉,许清宵还真不相信没人想吃。

        这不,张如会听到第一个好处,就已经露出惊愕之色了。

        “优先竞价?”

        张如会咽了口唾沫,大魏有很多生意,比如说土地买卖,说实话就要看关系,你想要将自己的商业版图扩到整个大魏,你做不到,不是你没有财力,也不是你没有魄力,而是你没有当地的关系。

        可许清宵这个竞价就不一样了,哪怕多花点钱,最起码生意自己做了,比如说桃花庵这个产业,想在其他地方开,哪怕是亏钱也没关系。

        为什么?因为打响了名气啊,别人知道了桃花庵,更想要来京都看看真正的桃花庵有多好,如此一来,这里的生意就好了,并且价格可以再往上调一下,最终结果是既有了名气,又赚了银两。

        可如果你没有当地的关系,你就算想开店也没用啊,所以许清宵这个竞价,对他们商人来说,既省事又有好处,当真是聪明,聪明啊。

        许清宵看着张如会这般,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说出第二个好处。

        “第二,但凡官商一脉直系后人,入大魏各大书院,都优先录取。”

        许清宵抛出第二个好处。

        这个好处简单点来说就是,高考加分。

        天下人无论是权贵还是普通百姓,都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想要真正的出人头地,就必须要读书。

        百姓们宁可吃糟糠,也要省钱将自己的孩子送去上学,为的是什么?为的不就是自己孩子成为读书人吗?

        一旦成为了读书人,就算是翻身了。

        而权贵们让自己的后人读书,为的不就是稳住家族吗?读书人,在大魏的地位,完全是高高在上。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莫说大魏了,天下都是如此。

        而这第二个好处,可以说只要脑子正常一点的商人,都会选择加入。

        辛辛苦苦大半辈子为的是什么?不就是让自己后人享福吗?优先被各大书院录取,光是这一条,就足矣让他们趋之若狂啊。

        “贤弟,你这话当真?”

        张如会咽了口唾沫,他莫名感觉有些不真实。

        而许清宵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继续说出第三个好处。

        “第三,所有官商如若为国效力,勤勤恳恳,可以封爵!”

        许清宵说出第三个好处了。

        但当这第三个好处说完之后,张如会直接痴呆在了原地。

        许清宵前面两个好处,第一个是属于让商人薄利多销,成本多了但最起码生意多了,算是一种让利,第二就是造福子孙后代,也是每一个商会要做的事情。

        可这第三个好处就彻彻底底不同了。

        天下,没有那个地方会给商人官职,何况是爵位?

        爵位是怎么得到的?要对大魏有巨大的贡献,不,不是巨大的贡献,是天大的贡献。

        那些战士们,在边关镇守,拿出生命来杀敌,保卫国家,也不见得能封爵。

        文臣们处理国家大事,解决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也不见得能封爵。

        他们这些商人有什么脸面去思考封爵?

        封爵啊!

        如果说当官是光宗耀祖,那封爵就是祖上十八代都要笑出声来。

        爵位,是一种无上荣耀,是权贵的象征。

        再大的商人,不过是棋子罢了,就好比晋商他们,看似在许清宵面前有些耀武扬威,可那是因为他们背后有更大的人物。

        可一旦等到许清宵成为了户部尚书,或者是许清宵成为了侯爵这种级别的存在,天下商人那个敢对许清宵放肆?

        说到底终究是下等人,无非是需要你的时候,给你点面子,不需要你的时候,你连狗都不如。

        现在许清宵说,加入官商还可以封爵。

        这简直是不可思议啊。

        颠覆了他人生观。

        张如会愣在原地,久久不能回神。

        而许清宵则自顾自的泡茶,他知道自己许诺的三个好处,正常人很难接受,尤其是张如会这种商人。

        他比任何人都知道商人的地位,表面风光,背地里呢?这个就不多说了。

        反正,看到张如会的反应,许清宵相信,这个消息一旦放出去了,整个大魏的商人,都会嗷叫,恨不得把全部家当捐出来。

        足足一刻钟的时间。

        张如会震惊了一刻钟。

        这才回了神。

        “贤弟.......你莫不是在这里跟愚兄开玩笑吧?”

        张如会哭丧着一张脸说道,他心中既是希望这是真的,又觉得这不可能是真的啊。

        “贤兄,愚弟纵然有时候比较浮浪,但朝中大事,却不敢乱说一二。”

        “而且不满贤兄说,陛下已经将此事全权交给愚弟,是与不是,全由愚弟一人抉择。”

        “贤兄,先喝口茶吧。”

        许清宵给张如会倒了杯茶,又给自己倒了杯茶,吹了吹热气,抿了一小口道。

        看着许清宵如此淡然,张如会即便是再不信,也不得不信了。

        “贤弟,你说,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张如会也是个狠人,既然相信了许清宵,就没有半点质疑了。

        “行,既然贤兄如此信任,那愚弟就把话说清楚吧。”

        “让人准备一千万两白银,无论如何,今夜之前送到户部,再阐述清楚,水车工程利国利民。”

        “身为大魏商人,取之大魏,用之大魏,百姓富裕,商人才会富裕,大魏更能富裕,国富民强。”

        “贤兄应该是有幕客,让他们以这个写一篇文章,带到户部,再让人传播出去。”

        “剩余的事情,贤兄不要去管,一切让愚弟来处理。”

        “一定不要牵扯愚弟,就是为国出力,知道吗?”

        许清宵开口,告知张如会怎么做。

        “好!”

        “贤弟,你放心,这些事情,我立刻让人去处理。”

        张如会点了点头,神色十分严肃。

        “行了,那贤兄就在家中等待好消息吧,愚弟还有事要办,先走了。”

        许清宵喝完杯中茶,起身打算离开。

        不过张如会却立刻起身道。

        “贤弟,我问个事,你许诺如此多的好处,大魏朝廷会不会答应啊?我感觉文武百官不会答应啊。”

        张如会有些担忧,虽然陛下交代了这个事,可问题是,大家伙会不会答应啊?文臣武将,感觉不会同意啊。

        “兄长放心,愚弟颇有点面子,会处理好的。”

        “走了,不用送了。”

        许清宵到不觉得什么。

        六部不答应?

        武将不答应?

        他自有办法让这些人答应。

        说完此话,许清宵便直接离开了。

        待许清宵离开后。

        张如会也迅速去处理此事,同时他内心无比激动与紧张。

        如若许清宵说的都是实话,那自己真的要翻身了,是真正的翻身啊。

        大约一刻钟后。

        许清宵从桃花庵离开,回到了守仁学堂内。

        此时,因为下雨的原因,天色早就昏暗了。

        守仁学堂中空无一人,李守明不知道去了何处,其余的读书人也不知道去了何处。

        许清宵回到房内,也要开始做些事情了。

        官商数量限制。

        十品官员,捐赠一万两,个人永久

        九品官员,捐赠五万两,个人永久。

        八品官员,捐赠十万两,个人永久。

        七品官员,捐赠二十万两,个人永久。

        六品官员,捐赠五十万两,个人永久。

        五品官员,捐赠一百万两,个人永久。

        四品官员,捐赠五百万两,个人永久。

        三品官员,捐赠一千万两,十年制。

        二品官员,捐赠五千万两,十年制。

        一品官员,捐赠一万万两,十年制。

        而后,四品以上的官商,稳定三次上升或者是不变,反正不能下降的情况下,可获得爵位,具体爵位,根据你为国家做的事,以及为百姓做的事,进行评选。

        由儒官核实,六部辅佐,最终呈交给商官首领,也就是自己啦,然后再又自己交给陛下,最终陛下审批。

        整个流程公开公正,不允许有任何徇私枉法。

        这个制度出来,许清宵也很好奇,能给大魏带来多少银两。

        保守估计一下,五万万两应该是有的。

        一品官员设六个,但自己要算一个位置,张如会也要算一个位置,所以只有四个位置,肯定会有人观望,一口气拿出一万万两,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得给八大商会时间想一想。

        所以许清宵暂时得到一个五万万两的数目,当然这是保守估计,至于到底如何,就不一样了。

        制定完计划后。

        许清宵不由松了口气。

        这第二刀已经形成了,现在就看这帮商人跳不跳了。

        只要超过五成的商人跳进来了,那主动权就在自己手中,要是没跳进来,就有些尴尬。

        至于文武百官,许清宵也的确有对策。

        只是得看这个事情,明日能不能通过。

        也就在此时。

        一则消息,也传遍了整个大魏京都。

        户部发布公告,因推动水车工程,缺大量钱财,需京都商贩捐赠银两。

        公告发布不到一个时辰,陆陆续续有人捐赠,最高二百两,最低一文钱,然而就在此时,富商张如会。

        捐赠一千万两白银的事情,顿时引爆了整个大魏京都。

        没人会想到,张如会居然捐赠一千万两,甚至户部上上下下都傻眼了,他们发布公告时还在好奇。

        最高会有人捐赠多少银两,大部分猜测是一万两白银。

        可没想到的是,张如会竟然捐赠一千万两,连户部尚书顾言都惊动了,确定此事之后,大肆赞扬张如会爱国。

        要为张如会写奏折禀告圣上,而张如会令人写的文章,也慷慨激昂,京都百姓们纷纷谈论此事。

        到处都是夸赞张如会爱国为民,身为商人,没有逐利,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捐赠一千万两白银。

        这如何不让百姓们夸赞张如会是个好商?一时之间,可谓是名声大噪。

        而对于大魏其他商人来说,所有商人都猜不透张如会这是在做什么,只觉得张如会脑子有问题。

        哪怕是八大商再得知消息后,一时之间,也琢磨不透张如会这是要做什么。

        一千万两白银啊,张氏商会一年的收入,这又不是张如会一个人的钱财银两,其他掌柜要不要分钱?

        白白花出一千万两,有什么作用?就为了博取一个好名声吗?

        这不应该啊,随便去灾区施粥也能捞到不错的名声,何必这般?

        他们想不通,大魏的权贵们也想不明白,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这个张如会脑子有问题。

        就如此,一直到了卯时。

        新一日的朝会开始了。

        武官们精神抖擞地上朝。

        但文官彼此之间有些疲倦,六部尚书还好,尤其是顾言,心情很愉悦,白白得到一千万两的捐款,如何不开心?

        而六部当中的侍郎们就显得有些累。

        太平诗会明日结束。

        所以今日他们也去了,而且今天发生了不少事,首先是大魏文宫已经不派人来了,由陈正儒全权主持。

        孙静安没来。

        十国才子来了,毕竟京都封锁,跑又跑不掉,再加上一个叫做李守明的人,带着不少百姓和文人去邀人。

        十国才子敢不来,李守明就直接上手,以致于盛宴上李守明鼻青脸肿,但十国才子更惨。

        没办法,遇到这种狠人,不去就打,打到去为止,京都又锁门了,十国才子即便是再不想被羞辱,也不想挨揍啊。

        而盛宴上,大魏的百姓和文人开开心心吃好喝好,十国大才很安静,彼此之间都不说话,听到散宴之后,跑的比谁都快。

        现在六部尚书们就希望这件事情到此为止,明日最好也是这样,散宴结束后,就彻底没什么事了。

        一刻钟后。

        随着太监宣声,百官入朝。

        很快,文武百官如往常一般,往殿内走去。

        上朝过后。

        第一个时辰,还是老规矩,哪里有灾祸,哪里出了什么事。

        吏部反映,各地官员贫穷无比,填补衣服都做不到,希望陛下拨款,发点银子吧。

        刑部反映,大魏王朝又出现了不少流寇,都是一些穷极了的百姓,要派兵镇压,发点银子吧。

        礼部反映,这次来使比以往多了一些,而且送来了不少东西,牛羊马珍珠玛瑙宝石等等,需要回礼多少,按以前是十倍,现在的话,给多少。

        工部反映,缺工匠,急需拨款,培养一批工匠,缺银子。

        兵部反映,没啥反映的,北伐策马上就好了,然后希望陛下准备好粮草,虽然知道北伐不可能,但该说还是要说。

        户部出声,先是把张如会的事情说出来,得到陛下夸赞一二,随后又阐述了一下,各地发生了什么什么灾祸,需要拨款,所以意思很简单,户部没钱,自己节省。

        武将集体不爽了,纷纷开口,得发发军饷了,大致意思就是,不管你北伐不北伐,今年军饷也要到了,不说涨太多,随便涨点吧,或者提前发也行,让大家与君同乐。

        基本上第一个时辰就是讨论一些这种事情。

        六部当中,五个部门都是要钱,武将也是要钱。

        反正没钱就不行。

        而等百官交流完后。

        女帝的声音响起了。

        “朕,今日有两件事情,与诸位爱卿商谈。”

        女帝说到这里时,赵婉儿拿出圣旨道。

        “陛下有旨,即日起,设司礼监,由大魏宦官执掌,设立司礼,内官,御用,司设,御马等十二监,各监设掌印太监,品级至正二品,为督领侍。”

        “负责巡视民间疾苦,监正百官,负责情报机构,有权捉拿缉查,特设司诏狱,扣押罪犯,六部官员不得插手。”

        赵婉儿开口。

        这第一道圣旨,一瞬间让文武百官皱眉了。

        他们位极人臣,岂能听不出这个司礼监是做什么的?

        这不就是制衡文武百官,收集情报的事吗?

        之前有一个锦衣天卫,但锦衣天卫崛起的气势汹汹,可还不到半年就凉了,毕竟势力渗透的太快了。

        不给陛下任何一点机会,整个天卫当中,不是这个的侄子,就是那个的亲戚,现如今就只能去抓抓妖魔,处理一些琐事。

        真正的大事,不可能交给他们。

        而这个司礼监,跟锦衣天卫同出一辙,唯一的点就在于,司礼监由宦官主持,这有些不妥。

        “陛下!”

        “臣,认为此事不妥,自古以来,从未听说过宦官掌权之说,还望陛下三思。”

        “陛下,臣也认为此事不妥,宦官掌权,从未听闻,还望陛下三思。”

        不少臣子开口,恳求女帝三思,不要让宦官掌权。

        然而女帝的声音响起。

        “朕意已决。”

        平静无比的四个字,代表着她的态度。

        一时之间,文武百官沉默了。

        朝堂是一种争斗,这种争斗基本上就是表态,站队,斗争。

        女帝重用太监,他们只是表态,还没有到站队这个程度,毕竟设立这个东西,对陛下来说是好事。

        对他们来说就相当于是有人分走了权力,但这权力本身就是女帝给的,他们又不是藩王。

        女帝说让谁掌权,谁就掌权,游戏规则就是这个,劝说几句可以,但真要直接站队就没有必要,除非影响到极大的利益。

        不然,也没办法。

        百官不语,女帝再次开口。

        “宣第二事。”

        她平静道。

        赵婉儿继续开口。

        “陛下有旨,设大魏官商,从今往后,大魏商人可入官商,成为朝廷官员,一至十品,不掌实权。”

        “官阶品级由捐赠银两数目决定,一万两白银十品,一万万两白银一品,三品设百位,二品二十位,一品六位,三品及以上十年更换。”

        “并且,入大魏官商后,各地官府一切商事,可由大魏官商优先竞价择选,官商后人优先录取大魏各地书院,大魏文宫给予全面配合,表现极佳之官商,可封爵。”

        “爵位者,需另类审查,大魏文宫,六部参与审核,公开公正。”

        “入官商者,需书写个人申请卷宗,送至大魏守仁学堂,由户部侍郎许清宵全权处理,六部,大魏文宫,国公列侯给予全面配合,不得违背。”

        “钦此。”

        赵婉儿的声音响起。

        宣告朝廷。

        声音响起。

        文武百官彻底沸腾了。

        如果说,让宦官掌权,他们不太开心,但也没有太大的阻拦,毕竟掌权就掌权吧,他们的权力还在手中,无非是多了一批阉人罢了。

        难不成还怕这群阉人起飞

        制衡手段,大家都懂,其实出现了一批这样的人也好,相互制衡,这才是对的,如果没有制衡,反而会惹来麻烦。

        帝不制衡,社稷崩塌,谁都觉得自己是对的,谁都觉得自己没有错。

        不开心归不开心,但也在合理范围内,这次我们让了你,下次你让我们就行了。

        可这个官商体制就不行了。

        这还了得?

        商人当官?影响多大?

        天下百姓最讨厌的就是贪官,更讨厌的就是商人加贪官。

        本身官员就不能和商人走的太近,你说你没有受贿,谁相信?

        现在好了,居然给商人官位?而且直接花钱买?大魏再穷,能穷到这个地步?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陛下!商人官位,此乃千古谬谈,如若商人为官,只怕百姓抗拒,再者商人逐利,其心不纯,若入朝廷,大魏只怕要沦为天下人的笑话啊。”

        “陛下三思。”

        陈正儒在第一时间开口,否决了陛下的意思,这不是表态,而是直接站队,他不答应。

        “陛下,天下商人,固有好商,给予嘉奖即可,官职一说,的的确确会引来天下大乱,臣,绝不可能答应此事,望陛下三思啊。”

        刑部尚书张靖也跟着开口,虽然他知道,这件事情跟许清宵有关系。

        可这件事情,影响太大了,商人当官?这离谱吗?而且花钱就能当官,这不就是花钱买官吗?要是开了这个先河,刑部威严也没了,国家律法成了笑话。

        “陛下,商人从官,乃是大忌,大魏如今虽有些拮据,可还不用这般,去讨好商人。”

        礼部尚书开口,也是站队。

        “陛下,臣也不同意,商人为官,是天下笑谈啊。”

        工部尚书李彦龙出声。

        “陛下,商人为官,涉及国家之本,动摇大魏,请陛下三思啊。”

        兵部尚书周严也跟着开口了。

        不仅仅是他,武将们也齐齐出声,国公们开口了。

        “陛下,官商官商,自古以来不可相谋,请陛下三思,还给予爵位,这绝不可能。”

        国公们纷纷跪在地上,恳求陛下三思。

        而且一位位大儒也跟着开口。

        “天下书生读书,皆优胜劣汰,优先录取,破坏规矩,陛下,臣等不答应。”

        文武百官,再加上儒官一脉,所有人整整齐齐站队,除了一个人没有说话,其余全部开口,制止女帝如此荒诞的行为。

        给商人官位?

        三个点他们就不同意。

        第一,自己辛辛苦苦读书,辛辛苦苦在朝堂磨砺,才到如今这个地位,而这些投机倒把之人,只需要花费银两就能当官?他们愿意吗?只会觉得恶心!

        第二,自己想要封爵,得历尽千辛万苦,甚至到死都没有爵位,瞧瞧许清宵,做了这么多事情,哪一件事情不是震撼天下的事情,才封了个普通爵位,这些商人有什么资格封爵?

        第三,官位和爵位,本身属于极其高贵的东西,让商人这种低贱之人参合了,岂不是拉低了格局?天下百姓回头要怎么笑话他们?

        说直接一点。

        就是摆明了瞧不起这般商人。

        什么臭鱼烂虾。

        给他们官位?哪怕是不掌权都不行,嫌丢人。

        影响很不好。

        这就是满朝文武不答应的原因。

        因为对比之下,让宦官掌权,是实打实拿到了权力,而让商人拥有官职,这是影响问题。

        宦官掌权本质上是要比商人拥有官阶影响要大,但这个是内部问题,属于朝廷内部事情。

        而商人拥有官阶,就不是内部问题了,而是天下对大魏的看法和影响。

        满朝文武中。

        只有一人沉默不语。

        那就是户部尚书顾言。

        他第一时间就知道,许清宵的计谋就是这个。

        他想帮许清宵,可看着百官态度如此坚决,再加上他也不认可啊,商人在他眼中可不是什么好东西。

        真要让这帮商人有了官职,他也不开心啊。

        综合一下。

        顾言也出声了。

        “望陛下三思。”

        他没有太多说的,一句话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一时之间,朝堂安静无比,落针可闻。

        望着跪在面前的文武百官,女帝面无表情。

        “此事,朕意已决。”

        “不容更改。”

        “朝会散后,由司礼监发布公告,昭告天下。”

        “朕也听闻,京商张如会,捐赠大魏千万白银之事,嘉赏他为二品官商,赐大魏男爵。”

        “礼部九月前,制定相应官服,区别朝服,再打造相应仪仗,佩饰,令箭,等等之物。”

        “不可耽误。”

        女帝如此出声,态度更加坚决,同时更是赏赐张如会,二品官商之位,赐大魏男爵,还让礼部去准备这些东西。

        可以说态度极其坚定,容不得一丝反对。

        这话一说,满朝沸腾。

        “陛下!”

        “万不可如此。”

        “如若陛下执意,臣等跪在朝中,死不退朝。”

        有人开口,满腔赤诚,望女帝改变想法。

        然而听到此话。

        女帝依旧神色平静。

        只是她站起身来,望着百官道。

        “那就跪在这里吧。”

        说完此话,女帝转身离开。

        一时之间,朝堂内,鸦雀无声了。

        他们看得出陛下的意图。

        这是玩真的了。

        一点商谈的机会都没有。

        可越是如此,百官越是有些愤怒。

        有人枯坐,说不走就不走。

        也有人皱眉,起身离开,毕竟朝会已经结束。

        三分之一的人离开,但三分之二的人待在朝中。

        六部尚书一个都没走。

        他们身为大魏的权臣,若是离开的话,就有些不像样了。

        但离开的人都知道。

        大魏,又要掀起一阵巨浪了。

        哦,不对,是惊天巨浪。

        而且已经有人察觉到,此事与许清宵有莫大的关系。

        这个许清宵。

        是真能搞事啊。

        的确。

        不到一刻钟的时间。

        大魏开设官商的事情,瞬间传开了。

        包括京商张如会,封一品官员,赐大魏爵位。

        这件事情,在商界如同陨石落地一般,不到半个时辰,传遍了整个大魏商界。

        无数情报,从大魏京都传出。

        可以说,这官商之事,太过于震撼人心了,以致于宦官掌权的事情,都没有人在乎。

        7017k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