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中古的苏联阴影
书名: 我在现代留过学 作者: 要离刺荆轲 分类: 穿越

        

        元祐二年五月丙子(25)。

        赵煦收到了通见司送来的杨汲乞见劄子。

        和杨汲的劄子,一起送进宫的,还有来自登州苏轼的劄子。

        赵煦先看了苏轼的劄子,看完他就抿起了嘴唇来:“高丽人大约要撑不住了……”

        苏轼的劄子,只说了一件事情——高丽国王王运,遣其大臣,礼部侍郎李资义来朝。

        如今,李资义已在本月庚午日(十八)抵达了登州。

        并将高丽国书送到了登州官衙。

        所以,苏轼的劄子里,也附录了其国书内容的关键部分。

        很简单。

        高丽人终于低头了。

        此番来使的李资义的使命,就是来请大宋居中说合的。

        所以其头衔是——请和使。

        “早干什么去了……”赵煦放下苏轼的劄子,微微摇头。

        早在去年,他就已经在呼吁和平了。

        打打杀杀有什么好的?

        大家一起坐下来谈一谈,减少无辜军民伤亡不好吗?

        若在开战之初,高丽人能有这样的表态,请赵煦出手调停,并滑跪辽人。

        这事情大抵还有得谈。

        但现在嘛…………

        辽军都已经围了开京多久了?

        赵煦记得,大抵是在今年开春后就围到了现在,已差不多四个月了。

        人家十几万大军,吃喝拉撒,都在开京一带。

        花出去的钱,赏赐下去的好处,不知道有多少。

        甚至,赵煦还听说,辽主已经册封其继承人,皇太孙、梁王耶律洪基兼任朝鲜国王。

        现在,高丽人不想打了,想跪了。

        辽人肯收手?

        反正,换位思考,赵煦感觉自己是不愿意收手的。

        再说了……

        赵煦嘴角微微翘起来:“汝等上次买甲械和舟船的钱给了吗?”

        虽然说,上次的那些甲械箭矢,本就是三衙库存里的破烂,赵煦甚至连修缮都没有叫人修缮,直接就让人拉去了登州,然后装上船交给了高丽在登州等候的人。

        可,义天确实答应过,会用黄金白银精铜这样的硬通货支付。

        但,这两个月都快过去了,高丽人却是无动于衷。

        别说黄金白银了,赵煦连一个铜板都没有看到!

        只能说啊,小国寡民,确实是算计精明!

        奈何,就是太精明了,所以他们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一个多大的机会!

        假若他们这次能带来上次军售的款项,哪怕只是一半。

        那么,都快掉钱眼里的赵煦,绝对会立刻让三衙将库存里的旧甲、旧弩,挑一批得用的半卖半送送到高丽去。

        三衙那边,对此是很积极的。

        因为,这可以平账!

        这一年多来,无论是向交趾出售甲械,还是支援高丽甲械。

        三衙内部那些积累几十年的烂账,一夜之间就平掉了多少?

        一句:甲胄年久失修,就可以向枢密院报告,他们是用了三副甲的甲叶才修好了一副甲。

        上上下下,都是喜笑颜开。

        赵煦知道这些,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这些烂账不平掉,也只会躺在那里成为一本所有人都不清楚的烂账、糊涂账。

        相反,平掉烂账后,他就可以着手在三衙建立一套制度化的战备库存体制。

        而没有烂账的三衙将官们,在那个时候就不必担心会被人查出点什么了。

        这样就算有反对者,也只会嘴巴上叫唤,不会真的逼人狗急跳墙。

        可惜啊,高丽人就这样硬生生错过了这样一场泼天富贵!

        现在好了!

        虽然他们看似是占了便宜,白嫖了赵煦。

        但,却从此失去了,从大宋这里,得到源源不断的各种优惠援助的可能。

        下次,他们还想要东西,不先把真金白银送过来,赵煦就不可能发货。

        说句直白点的话……

        高丽死与不死,与大宋有什么干系?

        左右,辽人都已经登上了日本岛。

        高丽加日本,辽国想要消化,起码也要二三十年时间吧?

        “话说回来……日本国使者,那个叫赖缘的僧人,已经从明州出发,有大半个月时间了吧?”

        “怎么还没有入京?”赵煦也是服了,明明这两个国家都在面临着灭亡的危险。

        但高丽人抠抠搜搜,日本人磨磨蹭蹭。

        东亚的脸,都快叫这对卧龙凤雏给丢光了!

        不过,很快赵煦就想起了历史上的宋辽好兄弟,手拉手着被女真灭亡的事情。

        也想起了他的那位好弟弟赵佶在历史上的那些神表演。

        他就低下头去,感觉有些害臊。

        只能说,东亚地区目前,可能就存在着诞生卧龙凤雏的土壤。

        “唉……”赵煦叹息一声:“还是得朕来擦屁股啊!”

        就在赵煦要将苏轼的劄子放到一边时,他似乎想起了什么,重新将之拿起来。

        “是了……”

        “李资义!”

        他看着苏轼劄子里提及的这位高丽使者,所谓的户部侍郎。

        “还是个上上辈子,曾有一面之缘的熟人!”

        赵煦的脑海中,回闪过一个模糊的画面。

        “高丽国户部尚书臣资义恭问大宋皇帝陛下圣躬万福!”穿着紫袍的高丽文人,伏跪于崇政殿上。

        “那应该是元祐五年或者六年的事情……”赵煦想着。

        而赵煦之所以记得这个事情,对此有些印象,是因为又过了几年,高丽再次遣使来朝,向他通报了一个事情——逆贼李资义勾结汉山候谋反,妄图篡国,高丽王叔鸡林公,为护社稷,毅然起兵,已诛贼酋,今特来知会大宋皇帝陛下!

        当时,已是绍圣,赵煦已经亲政,在召见了高丽使者,知道了这个事情还很惊讶。

        又过了几个月,高丽人再次遣使来报——我国国王,已退位禅国,王叔鸡林公,乃刚正明戴章圣仁孝大王之子(高丽文宗)、宣惠大王(高丽献宗)、思孝大王(王运)之胞弟也!

        允文允武,仁义发乎于天性……得天之佑,受佛陀之福,为高丽臣民所推崇……已践王位,特知会大宋皇帝陛下!

        赵煦知道后,人都麻了,就把章惇叫到宫里商议。

        章惇在听了赵煦的介绍后,就笑了起来,并与赵煦分析高丽的事情。

        按章惇的说法,恐怕李资义的谋反,并非事实。

        恰恰相反,他应该是保王派!

        理由是,李资义是当时在位的高丽小国王的亲舅舅!

        同时也是老国王留下的辅政大臣。

        他本来就大权在握,何必造反,去勾结什么汉山候?

        怕不是,小国王的亲信们,看到王叔步步紧逼,有了危机感,就想要发动一场宫廷政变,杀死王叔。

        结果,被人反杀了!

        证据就是,那位鸡林公在平叛后就迫不及待的逼着小国王退位,自己登上了国王的宝座。

        “有意思……”赵煦回忆着这些往事,看着李资义的名字。

        不过,这些上上辈子的信息,对现在的局势,没有任何帮助。

        因为,高丽都已在亡国边缘了。

        于是,什么李资义、保王党或者鸡林公,都已经失去了意义。

        大厦将倾,在屋子里寄居的蜘蛛与老鼠,便失去了存在价值。

        想到这里,赵煦就叫来冯景,命冯景带人将前些时日,刑恕带着人,通过收买义天身边的随从,所打探并绘制出的高丽地图拿来。

        冯景很快就将地图取来,并悬挂到赵煦身前的屏风上。

        赵煦走到屏风前,看着地图上那粗略标记的高丽王国的州郡。

        现在,高丽西京平壤已经失守。

        其王都开京被围。

        开京若失守,整个北部朝鲜地区,都将落入辽国手中。

        辽军的下一个目标,就必是汉阳(首尔)。

        赵煦看着地图上,几乎是近在咫尺的开京与汉阳。

        他感觉很眼熟,仔细想了想。

        “这不就是现代的开城与首尔吗?”

        哪怕赵煦对朝鲜的地理地貌再不熟,看到这里,他就知道了。

        只要开京陷落,汉阳陷落就是注定的。

        因为距离太近了!

        辽国一个冲锋,差不多就可以冲到汉阳城下。

        而汉阳若下,高丽人就只能退往东京庆州。

        一旦退到庆州,高丽王国也就将迎来末日。

        因为,现在的辽国水师,听说很强!

        都打日本去了!

        所以,高丽人不可能再次躲到海上去坚持抵抗。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其君臣能被允许肉袒出降,在辽国拿一个类似当年渤海王族的宾客地位,都算他们运气好。

        搞不好,耶律洪基一个不开心,把他们送去冰天雪地的外东北看东北虎龇牙。

        看着地图,赵煦摇摇头。

        他知道的,除非高丽人能打赢开京保卫战,不然的话,在辽人压倒性的军事优势以及忽然冒出来的水军优势下。

        高丽人这次是很难翻盘的。

        赵煦摇摇头,回到座位上:“辽人若灭亡高丽,再臣服日本……”

        赵煦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一个跨越山海,在北方居高临下,俯瞰着大宋的庞然大物。

        他就浑身打了个冷战:“什么中古苏联啊!”

        这是他唯一能联想到的,在过去未来,曾给过中原,带来类似这种战略上的窒息感的可怕敌人。

        ……

        在椅子上休息了片刻,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

        赵煦睁开眼睛,看向冯景,吩咐道:“冯景啊,且去通知刑学士,请学士想办法尽快的从辽使嘴里,打探一下辽主对高丽的态度……”

        万一耶律洪基脑子被驴踢了,只要高丽人滑跪认错,再赔些赔款,割点土地呢?

        不能百分百的排除这个可能性!对吧!?

        打发走冯景,赵煦继续开始工作。

        他拿起杨汲的劄子,看了起来,只看了一会,赵煦就笑了。

        “这下面的胥吏,还真的是胆大呢!”

        “都已经敢明目张胆的在河道上设卡,对来往船只敲诈勒索了!”

        “接下来,他们会更加猖狂!”

        “蔡京,恐怕等的就是他们陷入疯狂的那一刻!”

        蔡京的心思,赵煦大概能猜到。

        无非不过是引蛇出洞,然后借力打力。

        但赵煦的心,比蔡京黑多了。

        蔡京,只想收拾一下府界内的胥吏,叫他们从此听话。

        这依旧停留在大宋官僚们收拾胥吏的正常手腕内。

        赵煦就不一样了!

        他可从没想过,继续留着那些蠹虫。

        让其继续父死子继,快快活活的寄生在大宋的躯体上。

        故此,赵煦在看完杨汲的劄子后,就命人叫来了石得一,在福宁殿的东閤静室中,与石得一密谈了一个时辰。

        ……

        大辽大安二年,五月丁丑(26)。

        辽主耶律洪基的宫帐,此时已回到了辽阳府。

        今天,耶律洪基难得的带着人,出了辽阳城的城门,来到了在城外建立起来的一个仓储营地。

        此时,从大宋采购的新一批的物资,正在陆续运抵了此地。

        数十万斤来自成都府路、梓州路的陈茶、次茶,堆的营地的府库满满当当。

        十几万匹的绢布,塞满了一个个箱子——虽然都是陈年旧布。

        数万斤的红糖和上千斤的糖霜的到来,更是引起了权贵们的欢呼。

        无论是契丹人还是渤海人、女直人、高丽人,现在都已爱上了糖。

        辽主耶律洪基,更是每日都需要加糖佐餐,方能吃的下去。

        除了这些物资外,还有大批的来自南朝的各种商货。

        包括线头、麻布、漆器、香料……甚至大量的铁器!

        虽然辽国的冶铁技术,也比较发达。

        但奈何南朝产的铁,不仅仅质量好,而且价格便宜啊!

        所以,这一次,也采购了十几万斤的铁锭。

        耶律洪基看着这些从南朝采购来的商货,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来。

        “耶律琚和耶律永昌,还是能干的!”他点评着:“就是花钱有些多啊……”

        “好不容易凑出来的二十万两白银,换来的交子,一下子就花光了!”

        耶律洪基摇着头:“若不能尽快攻破开京,将高丽的财富拿到手中,光靠着萧不哒野在大安岛上每个月三五千两的进项,实难支撑用兵啊!”

        至于萧不哒野在九州搜刮的那些财富,还有九州各地日本人朝贡的贡物?

        那是他这个皇帝的私人财产,耶律洪基打算将之用来给自己修陵寝,好叫他百年后在地下也能享受如今的生活。

        耶律洪基正感慨着,在他身边,国舅兰陵郡王萧酬斡,就凑到他面前,低声说道:“陛下……臣听说,高丽国主,前些时日曾遣使乞和……说是愿割地、赔款……”

        耶律洪基看着他,皱起眉头:“你想说什么?”

        高丽派来乞和的使者,甚至都没有见到他,就被他下令赶走了。

        在耶律洪基心中,这很好理解——我都能灭掉你了,为什么要和你谈判?

        “臣的意思是……”萧酬斡低着头说道:“陛下或可假意答允……”

        “但给高丽开出一个叫其必须得刮地三尺,倾尽所有的条件……”

        “等钱到手了,等高丽人以为可以放松警惕了……”

        “王师再忽然袭击,一鼓作气,灭亡高丽!”

        耶律洪基听着呆住了。

        “这不好吧?”他还是要脸的。

        这种背信弃义的事情,若传到南朝,恐怕南朝人会笑他无耻!

        而且在国际上影响也太坏了!

        从此以后,谁还肯信他和大辽?

        萧酬斡低声道:“陛下,可以让高丽人主动毁约啊!”

        耶律洪基像看傻子一样看着他。

        若真能达成和议,高丽人怎么可能主动毁约?

        那个时候,怕不是他让高丽人跪,高丽人就不敢站。

        萧酬斡没办法,只好解释道:“臣的意思是……”

        “陛下可以叫人折辱高丽君臣,迫其主动毁约……”

        “臣读汉、唐史书,见诸般故事,青史列载!”

        耶律洪基动摇了,他问道:“果真吗?”

        “臣岂敢欺君?陛下诏王、赵两位学士一问,自然清楚!”

        “那朕问问……”耶律洪基的心跳急促起来。

        若是汉唐的君王们,确实和萧酬斡说的一样,都干过类似的事情。

        那他学习效仿,就不算有错了。

        这叫仰慕先王之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