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皇恩浩荡
书名: 我在现代留过学 作者: 要离刺荆轲 分类: 穿越

        

        永宁坊,寿康公主邸。

        寿康公主满脸严肃,神色焦急,口中不断念着佛号。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菩萨保佑啊……”

        公主当然是很焦虑的。

        昨夜忽闻噩耗,说是御史台的乌鸦们,已经上了弹章,狠狠的弹劾了她的丈夫一把。

        传说,甚至有人列出了张敦礼数条大罪,请求国法严惩!

        “公主……”门外传来了寿康公主的乳母王氏的声音。

        公主立刻起身,迎了出去,见了王氏就焦急的问道:“如何?”

        王氏摇了摇头,叹道:“荥阳郡王府上的司阍言,郡王昨日感疾,已是请了太医过府诊脉,如今全家人都在郡王榻前服侍……”

        “啊!”寿康公主顿时乱了方寸。

        荥阳郡王曹佾是外戚之首,也是天子敬重的舅祖。

        若他肯入宫求情,寿康公主认为,应当是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

        不意他却在此刻感疾了!

        “那姐夫怎么说的?”寿康公主急切的问道。

        “驸马不在家……”王氏道:“据说,昨日一早就出城,到了在城外的窑场去巡视了!”

        “这……”寿康公主顿时失望不已。

        明明前天,姐夫才将秉渊接了过去的。

        于是,她就剩下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了。

        “三位皇伯呢?”她问着。

        如今外戚,以曹佾为首,宗室则是濮王系的高密郡王、安化军节度使、大宗正赵宗晟,相州观察使、同知大宗正事赵宗景,以及嗣濮王赵宗晖为首。

        这些宗王,虽然只管宗室,但在两宫和天子处,都是很有面子的。

        若他们愿意出面,这祸事大抵也能平了

        “嗣濮王在广亲宅见了老身……”王氏道:“只是嗣濮王言,这是政事,宗室不得干政,乃祖宗法度!”

        “唉……”寿康公主低下头去,对此她是早有准备的。

        自赵世居案后,宗室的这些长者,就越发低调了。

        他们彻底的远离了朝堂,即使是和宗室有关的事情,他们也紧紧闭嘴,从不发表意见。

        一心一意,只为磨勘,只为给子孙求一个好出路。

        所以,嗣濮王肯见王氏,已经是很给面子了。

        “这该如何是好?”寿康公主顿时急的团团转。

        她忍不住的看向自己的丈夫,如今耷拉着头,坐在椅子上,一脸颓废的驸马。

        看着驸马的模样,寿康公主也是无奈。

        她这个丈夫就是这样的。

        平素无事时,就外面非常高调,她劝了无数次,想让丈夫与她一起在家,吃斋念佛,不要去外面结交那些士人、大臣。

        喜欢唱曲、喜欢看歌舞,可以去瓦子里雇回来。

        她又不是个善妒的。

        奈何丈夫就不听,偏要出去与那些和尚、士人混在一起,成天喜欢议论朝政。

        也就元丰八年,王诜死后那一段时间安静了一点。

        过后就又出去固态萌发了。

        如今遇到事情,却是这个模样,非但拿不出主意来,只将所有事情都推给她,叫她这个妇道人家出面。

        可她能怎么办?

        还能和离不成?

        仁祖的爱女福康公主当年为了与驸马李玮和离,寻死觅活,好不容易成功了。

        但没几年,就又不得不在朝野压力下与驸马复合。

        其人生最后的时光,在公主邸中备受折磨,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更是几近疯癫。

        其死时年仅三十三岁,遗体上遍布伤痕,身上穿的衣服里,爬满了虱子,公主脸上更是有一个极为恐怖的,明显的被火烧过的伤口。

        先帝亲临,目睹公主死状,极为震怒,也极为悲痛。

        于是下诏严惩驸马李玮,将之贬为郴州团练使,编管陈州。

        但没几年,就又不得不在朝野压力下,起复李玮,甚至还升了他的官——恢复驸马都尉身份,拜彰信军留后。

        这是因为,他哥哥李彰死了。

        李家人借此赢得了朝野同情,很多大臣都给李玮说好话。

        如今,这位曾有逼杀公主嫌疑的驸马,依然在京城中快活潇洒。

        只是,在王诜死后,他就变得极为低调,平素在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同时也将家中事,都放手给了公主的嗣子,从李彰处过继来的李嗣徽去办,就连元日大朝会,也是托病让李嗣徽代为出席。

        若说福康公主当年那么惨,是因为最疼爱她的父皇去世了,她的兄弟全部早夭。

        所以她没有靠山,无依无靠。

        但……

        寿康公主自己的亲姐姐宝安公主的婚姻,与福康公主几乎是一模一样。

        甚至更加悲惨——堂堂公主,甚至被驸马王诜羞辱。

        姐姐患病期间,王诜非但不积极求医问药,反而带着婢妾甚至是妓女,在公主病榻前淫乱。

        其病重的时候,寿康公主去看过姐姐。

        那个时候,姐姐骨瘦如柴,连话都很难说。

        她才三十岁啊!

        大好的年纪!

        就那样死了,死的非常痛苦!

        但……

        除了先帝和她这个妹妹,几乎没有人为她的悲惨遭遇伤心。

        王诜事后,虽然也和李玮一样被惩罚。

        但结局是一样的——过两年,依然在朝臣们劝说下被起复。

        原因?

        李玮和王诜,都是士人承认的文人。

        因为他们画画画的好!

        也因为写诗不错!

        更因为他们有很多名满天下的士大夫朋友!

        最后,还是新即位的皇帝侄子,给姑姑找回了公道,几乎是逼着王家人,让王诜‘忽发急病,一日而死’,为了平息帝怒,王家人甚至不敢将王诜葬在祖坟里,只能草草将之安葬在一个寺庙内。

        也正是因王诜之死,那李玮才不得不夹起尾巴做人。

        他也怕‘被急病’。

        与福康公主和姐姐宝安公主相比,寿康公主很知足了。

        她的驸马,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但到底不曾苛待她、虐待她、打她。

        更不曾羞辱她,乃至于不给她吃饭,不给她新衣服。

        在这家中,其他张家人也都对她这个新妇很敬重,平日里说话也有分量。

        尤其是如今这个侄子即位后,她的地位蹭蹭蹭的向上涨。

        甚至可以和民间的妻子一样,可以对家中大小事务进行处置。

        想到这里,寿康公主就只能叹道:“为今之计,只能是吾亲自入宫,去见太后娘娘,去见官家了……”

        “一家人,总归有些情面……”

        张敦礼听到妻子的话,顿时惊喜的抬头:“公主早该入宫了!”

        “吾可是官家的亲姑父,公主更是官家的亲姑姑!”

        “何必求别人?”

        寿康公主听着,摇了摇头。

        她的母亲,当朝的太皇太后是个什么样的人?

        她这个做女儿的最清楚不过了。

        太皇太后最要面子!

        谁不给她面子,她就会让谁难受!

        出了这样的事情,她老人家若知道了,怕是会狠狠的责骂她。

        然后,她老人家会为了颜面和士林风评,牺牲她这个女儿以及女婿。

        一定会从重责罚!

        驸马免不得降授,甚至是夺官、勒停。

        所以,寿康公主才说,要入宫去求太后去求官家。

        但却没有一个字提及自己的生母。

        因为,太皇太后素来如此!

        姐姐宝安公主去世前后,就已经证明了。

        她对颜面的看重,远胜母女情。

        元丰八年,错非是当朝官家坚持,一定要给自己那未曾谋面的姑姑主持公道。

        信不信,王诜最终会被起复,甚至升官进爵!

        如今也是一般。

        不过,这些话,寿康公主知道不必与驸马说。

        说了甚至可能更糟,因为驸马太张扬了,嘴上不把门,很容易传出去,一旦如此,庆寿宫震怒,她这个家就彻底完了。

        但……

        去求太后、官家……

        这也不是好求的啊!

        她这个小姑子,与太后皇嫂的关系,并不如外人看到的那般亲密,只能算是平淡之交。

        官家侄子倒是对她很敬重,每次入宫见面,都会嘘寒问暖。

        但,正是因此,寿康公主才越发谨慎。

        每次到御前,都是非常惶恐。

        因为她知道,圣眷、亲情这种东西,用一次就少一次。

        这次要不是无奈,她是绝不会入宫的。

        她原来计划是要将这圣眷,留待将来,给儿子求尚公主的。

        如今,要是用了,将来再求尚公主,成功的可能性就要降低至少一半,甚至归零!

        但没办法!

        驸马是她丈夫!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她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丈夫因为御史台的乌鸦弹劾而被朝廷责罚,甚至被送进太学——寿康公主知道,她那个侄子官家,是做得出,送亲姑父去太学接受圣人‘再教化’的事情的。

        ……

        赵煦在内寝之中,研究汴京地图,研究了整整两个时辰,直到内寝的漏刻敲响了代表午正的小鼓。

        他才醒悟过来,结束了思考,在孟卿卿服侍下,用了午膳。

        然后就来到福宁殿东阁的静室,命人打开这静室的后门,听着御花园中的鸟语花香,吹着夏日的微风,进入了梦乡。

        他正睡的甜美,耳畔出现了低低的呼唤声:“大家……大家……”

        赵煦从梦乡中醒来,睁开眼睛,看到了冯景的身影,在他身前大约三步左右。

        “何事?”赵煦问道。

        “太后娘娘请您到保慈宫中去……”

        “嗯哼?”

        “冀国大长公主,到了保慈宫中……”冯景低声说道。

        “哦!”赵煦笑了一声,这在他的意料中。

        寿康公主肯定会入宫,也必须入宫!

        她不入宫求情,赵煦怎么向世人证明自己是一个重视亲情的天子?

        倒是……

        “公主没有去庆寿宫吗?”赵煦问道。

        冯景摇头。

        赵煦笑了,他在心中道:“太母啊太母……连亲生的女儿,也不亲近您啊!”

        “出了事情,宁愿去求嫂子,也不求母亲!”

        但,这就是太皇太后。

        一个对权力和名声,远高于亲情的人。

        赵煦上上辈子的许多苦难,可以说就是因此而来。

        所以,他也不意外,站起身来,问着冯景:“驸马入宫了没有?”

        冯景摇头:“并未!”

        “嗯!”赵煦点点头,就吩咐道:“通知延长县君,为我准备沐浴、更衣吧!”

        每次去见两宫,赵煦都要沐浴更衣。

        这是基本要求!

        ……

        在孟卿卿服侍下,洗完澡,穿上新衣服。

        赵煦就在燕援护卫下,来到了保慈宫。

        他到的时候,寿康公主正在陪着向太后说话。

        听到赞礼官的声音,她慌忙起身相迎:“官家……”

        “姑姑好!”赵煦微笑着朝她颔首,然后便来到向太后面前请了安,接着就很自然的坐到了向太后身边,问道:“母后,姑姑入宫可是有什么事情?”

        寿康公主赶忙盈盈一礼,拜道:“臣妾今日入宫,乃是为驸马都尉到娘娘、官家面前请罪的……”

        “乞娘娘、官家恕罪!”

        “罪?”赵煦笑了:“姑姑……驸马有何罪?我怎不知?”

        寿康公主连忙道:“妾听说,御史台的御史们,因事弹劾驸马……”

        “妾虽是驸马之妻,但国法庄严,不敢徇私,故此入宫乞娘娘、官家降罪!”

        “驸马,也已在家待罪!”

        这态度就很好了!

        老实说,若是其他事情,赵煦可能也就看在寿康公主的态度上,真的将之当成了空气,没有发生过。

        可,张敦礼,他犯的不是一个小错误啊!

        首先——太后面前进谗言,外戚干政!

        这是踩了皇权的第一个忌讳!

        若只是如此,赵煦念其初犯,加上看在寿康公主的面子上,板子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小惩大诫也就算了。

        可问题是……

        他还踩了结交宗教妖人、阻挠国家大策、与皇权正面冲突这接二连三的红线。

        他张敦礼,要是有个叫郭子仪的爹也就算了。

        但他什么都没有!

        在尚公主前,甚至只能算布衣白身——顶多有些名气。

        那他凭什么?

        若皇权能被这样的人骑在脸上,都不能给出反应。

        那谁还会敬畏皇权?

        抵当所的事情,他这个皇帝将来还怎么管?

        这个世界上,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皇帝若是太过温良谦让。

        那么,士大夫外戚勋贵,都会蹬鼻子上脸的!

        他想做的事情,更是不可能被推动了。

        故此,赵煦只是一笑,就道:“姑姑说什么胡话呢?”

        “御史弹劾驸马?”

        “我怎么不知道有这个事情?”

        他扭头问冯景:“冯景,你知道吗?通见司有送过御史们弹劾驸马的弹章?”

        虽然说,今天早上,都还有对驸马的弹章入宫。

        但冯景却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臣不知有这个事情……”

        寿康公主顿时愕然,她咽了咽口水,眼眶微红:“官家……”

        “恩重如山啊……”

        “妾代驸马叩谢隆恩!”

        说着就要跪下去磕头,赵煦赶紧让人阻止,将公主扶起来,看着向太后,赵煦笑着道:“都是一家人,就不必如此客气了……”

        “母后说,对不对?”

        “六哥说得对!”向太后保持着微笑:“都是一家人,公主不必如此多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