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财政(1)
书名: 我在现代留过学 作者: 要离刺荆轲 分类: 穿越

        

        元祐二年二月癸巳(初十)。

        大拜除!

        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申国公吕公著进拜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兼提举役法检讨所、提举便民低息贷公事。

        吕公著新官上任,开始接受韩绛留下来的政治遗产。

        马不停蹄的走访役法检讨所,察看文牍,一连数日,与开封府、户部,商议役法诸事。

        然后,他正式进入太府寺,以左相的身份,要求诸司专勾司,往后需要定期向其通报,在京诸司审计情况。

        对于这个要求,刘惟简在请示了赵煦后,欣然同意。

        然后……

        刘惟简派人,将吕公著请到了太府寺内。

        接着,甩给了吕公著整整一屋子的账薄。

        吕公著当场尬住,以为刘惟简是在故意为难他。

        但很快他的疑虑就打消了。

        因为,刘惟简同时叫来了数十名精于会计的官吏,现场向吕公著演示计算诸司出入明细。

        同时,还和吕公著交了现在在京诸司的底。

        和户部的左藏都快跑耗子不同。

        在京诸司,有着大量的盈余。

        从元丰八年至今,盈余的总数已高达四百余万贯!

        这就真的把吕公著吓了一大跳。

        「怎有这许多盈余?」吕公著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四百余万贯!

        这可是四百余万贯啊!

        大宋天下州郡,两百万户城郭户,一岁商税总和也就三百多万贯!

        而在京诸司,不过两年多,就能盈余四百多万贯?

        他若没有拜任左相,还真不知在京诸司,居然这么有油水!

        刘惟简微笑着道:「元丰八年前,在京诸司,每岁都需封桩库中出钱接济……」

        「而如今,诸司两岁盈余四百余万贯,自是因当今官家圣明,经营有方!」

        说着,刘惟简就命人取来了诸司专勾司的那本总账。

        刘惟简接过来,微笑着道:「就以军器监与专一制造军器局而言,元丰八年之前,封桩库与户部每岁需拨钱数十万贯甚至上百万贯与军器监、专一制造军器局!」

        「而如今,专一制造军器局不仅仅不需

        宫中、户部拨钱,还能接济军器监……」

        吕公著听着,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专一制造军器局他不熟。

        但军器监他可太熟悉了!

        他当过枢密使,非常清楚,这大宋的军器监是一个怎样的吞金兽。

        每到战时,军器监更是恨不得将户部最后一点底子都舔干净。

        故此,当年他为枢密使,为了要钱,天天入宫堵先帝。

        而现在,刘惟简却告诉他,军器监和专一制造军器局,已经不需要户部和封桩库补贴了?

        人家实现了财政自给自足!

        怎么可能?

        吕公著立刻就头凑到刘惟简面前,眼睛死死盯着他手中的账本。

        刘惟简微笑着将账本递给吕公著,道:「左相可在这诸司专勾司中审阅此账本,但不能带离此地。」

        「也不可无旨与外廷大臣,言说其中虚实。」

        「此乃大家定下的规矩!」

        「过去康国公在的时候,从未出过纰漏!」

        吕公著接过账本,他听的懂刘惟简的话——过去,韩绛在的时候,这个规矩从未破过!

        希望您在任时,也不要破了这个规矩。

        这是君

        命!

        而刘惟简没有说出口的话,恐怕应该是:臣不密则失君,君不密则失臣。

        同时,吕公著也抓住了刘惟简话中透露出来的信息,暗道:「无旨不得与外廷大臣言说……」

        「换而言之,有旨就可以了!」

        「也就是说,外廷有人比我更早接触并知道,这账本里的秘密?」

        想到这里,吕公著的好奇心就难以压抑了。

        他忍不住问道:「敢问押班……康国公曾奉旨与谁说过?」

        刘惟简笑了:「康国公奉旨,与多少人说过?老奴不大清楚,也不敢打探。」

        「但,与康国公在此,共阅账本,或奉旨来看账本之人,老奴倒是知道都有谁……」

        「开封府的蔡府尹、专一制造军器局的沈提举,户部的章侍郎,还有就是学士院的刑学士……」

        吕公著微微吁出一口气,心下了然。

        这些人,都是当朝官家真正的心腹,是核心圈子,基本都是福宁殿东閤静室的常客。

        就是……

        「怎无王子韶?」吕公著心下欢喜着:「看来,王子韶的圣眷并不怎样嘛!」

        这就多少让他放心了些。

        虽然,蔡京、沈括、章衡、刑恕这四个家伙的名声也就那样。

        但和王子韶一比,这四个人全是君子!

        却忘了,刘惟简点名的人,全部是经济、生产相关的大臣。

        而王子韶管的是人事。

        HR不需要知道公司的财务情况,HR只需要做好招聘和开人的事情。

        但在吕公著这里,他却理解成了赵煦是知道亲贤臣远小人。

        对那些有道德污点的人,会用但不亲近。

        对吕公著而言,这就很棒了!

        毕竟,赵官家们是经常性的不做人的。

        哪怕,那位如今在天下论眼中,俨然是宽仁圣君代表的仁庙皇帝也是一般!

        微微吁出一口气后,吕公著打开了手中的账本。

        映入眼帘的,是如今都堂宰执们,都已经很熟悉的"表格",以及被填在表格里的所谓"数字"。

        这些东西,在元丰八年的时候,第一次闯入朝野的视线。

        然后……

        大家就都接受了,接着就习惯了。

        这很正常!

        皇帝的习惯,大臣应该适应。

        不然难道要让皇帝适应大臣?

        倒反天罡了啊!

        而说老实话,接受了表格,适应了数字后,如今都堂宰执都发现这些东西确实很方便!

        将表格一画,数字一填,一切一目了然。

        于是,如今不止都堂习惯了。

        六部和在京有司也都开始用上了。

        这表格与数字、符号甚至开始出现在了汴京城的很多行会的算账先生手里。

        同时,简单的加减乘除的符号,也慢慢流出。

        拿着账本,吕公著细细看起来。

        他本人是财会方面的专家——准确的说,寿州吕氏,从吕蒙正开始,就是大宋的财会专家。

        算账那叫一个又快又好!

        这也是吕家安身立命的基础技能!

        吕公著的学生李常,就以中书侍郎,兼任着元祐会计录编修使的差遣。

        负责撰写大宋第一本财会专业的著作。

        免费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