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4章 蔡京的苦恼
书名: 我在现代留过学 作者: 要离刺荆轲 分类: 穿越

        

        紧赶慢赶,高遵惠带着李太德,终于在元祐二年的十月辛丑日(23)前,抵达了廉州。

        此时,蔡京已在廉州数日。

        连日来,他都不曾歇息,一直在岑自亭的引领下,巡视廉州各地。

        或是视察有司,或是慰勉诸军,或是视察州学,并宣讲经义(当然,是新学的经义),或是查问孤寡,抚慰父老。

        总之,蔡京将他的天赋,带到了廉州。

        面对精力旺盛,同时学习能力和管理能力都强到让人瞠目结舌的蔡京。

        包括岑自亭在内的廉州官员以及当地土司们,只有一种感觉——服!

        不服不行!

        蔡京可是青史留名的六贼之首,本身就是天赋异禀的天生官僚。

        若是在玄幻里,差不多就是那种‘天不生蔡元长,官道万古如长夜’般的人物。

        如今,他更是在赵煦这个现代留学生手底下,当了两三年的权知开封府。

        早已被千锤百炼,锻炼成金。

        旁的不提,单单就是他在开封府任职期间,跟着赵煦学到的PUA下属以及画饼技能。

        就够廉州地方上,这些根本没见过世面的土司、士绅、百姓喝一壶的了。

        更不要说,蔡京从元丰八年开始,就一直以权知开封府的身份,主持或参与了包括公考招募吏员、靖安坊改造、街道司建立、汴京城轨道运输路线建设以及市易务欠款追回、汴京诸寺质库合并抵当所等一系列市政工程、体制改革、经济变革。

        于是,工程管理和利益分配,也都学到了七八分。

        当他将他的天赋,带到廉州,廉州上下面对这样的蔡京,自然是毫无意外的就被碾压了。

        才几天功夫,上上下下就都服服帖帖了。

        没办法!

        汴京大逃杀杀出来的优胜者,就是这么牛逼。

        就这么几天功夫,蔡京就已经跑遍了廉州上下。

        甚至亲自登上了当地疍民首领的船只,与之谈笑风声,还喝了人家煮的艇仔粥,顺手还在这几位首领的船上题了字。

        若只是这样,在廉州人眼中,蔡京这位经略相公,也就只是一个‘好相公’而已。

        蔡京接下来的操作,才是真正叫廉州上下服气的原因。

        在将廉州地头上的头面人物,都认识了一遍后。

        蔡京找了个好日子,把这些人召集到一起,与他们谈心。

        顺势就说出了他对廉州的方略。

        廉州,要成为沟通南洋列国与广南东路甚至两浙路、淮南路、京东路的支点!

        所以,他要在这里建港口,修船厂,招募水师官兵。

        钱,不是问题!

        因为,他决定在廉州发行精铁铸造的铁钱。

        并且要上书朝廷,允许这些廉州铁钱在廉州、钦州、交州、交趾、真腊、占城、大理等国流通。

        政策,也不是问题!

        他直接让周邦彦,向廉州士绅、土司们,念了他的结衔——大宋中散大夫、龙图阁学士、上护军、广西经略安抚使、安南都护兼管内劝农使、管内观察处置等使。

        念完结衔,周邦彦就假做说漏了嘴,将蔡京的跟脚也讲了出来——我家经略相公,乃当今官家腹心,曾以权知开封府,侍奉御前,聆听德音教诲两年有余!

        来头这么大,朝廷那边的支持力度,自然小不了!

        于是,蔡京迅速的将廉州士绅、土司们,都给绑上他的船。

        没办法!

        廉州人和广西其他地方的人不一样。

        这里的人,自古就能接触到海贸。

        早在汉代的时候,这地方就有南洋甚至更远的商贾来做买卖了。

        虽比不得广州、杭州、明州、泉州这样的对外窗口。

        可廉州出海经商的人,还是有的。

        同时,海外来的商贾,也会时不时来廉州做买卖。

        去年,蔗糖贸易开始兴起后,廉州这里更是开始火热。

        就连大食商贾,现在都会特意在回国的时候,来廉州停一下,采购些糖霜。

        这就让廉州人,相对广西其他地区的人,更有眼光,也更清楚海贸的利润。

        在一切向钱看的大宋社会,只要是能赚钱的买卖,有的是人肯提着脑袋跟着人干。

        何况,蔡京还是代表的朝廷,基本没有任何风险。

        廉州人甚至都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只要出人出力,帮着蔡京把这些事情办起来就好了。

        这年头的大宋,除了汴京城,其他地方的人力,都是很廉价的。

        廉州的人力,就更廉价了!

        因为,这地方有着大量嗷嗷待哺,只要给点钱的就肯干活的疍民、土司侗丁。

        于是,廉州士绅、土司还有疍民首领,都被蔡京画的大饼给撑住了。

        所有人都开始畅想着,廉州未来,成为海上沟通广南西路、广南东路、乃至于两浙路、南洋诸国的美好前景。

        黄金、白银,将滚滚而来。

        所有人都要发大财!

        在发财的预期下,廉州上下,瞬间就‘士民团结如一人’。

        无论土司还是士绅、疍民,都开始行动起来。

        做完这些事情后,蔡京终于得到了一个难得的休息机会。

        好好的睡了一个懒觉,睡醒后,他便在侍女的服侍下,沐浴洗漱,将离京以来的疲惫洗去。

        正打算着,带人到廉州城里转一转,周邦彦就来了。

        “恩相……”

        “嗯!”蔡京见了周邦彦,露出笑容:“美成来了?快坐!”

        对周邦彦,蔡京还是很欣赏的。

        这个年轻人,很有精神,做事也很有分寸。

        要不是他已经成家了,蔡京都想招他为婿。

        “谢恩相!”周邦彦坐到蔡京面前,然后就禀报道:“恩相,下官方才收到了高防御门客通报,言是防御与交趾国相,已入廉州境内,明日早上就可抵达廉州州城,拜谒恩相!”

        “高遵惠来的倒是挺快!”蔡京哼哼一声,然后就对周邦彦道:“美成,这几日吾命汝打探的消息,打探的如何了?”

        周邦彦点头,然后将他在廉州打探到的情报,仔细的回报给了蔡京。

        都是与交趾有关的。

        譬如说交趾贡米的转运,也譬如说交趾与占城、真腊之间的战事。

        这些事情,蔡京在邕州的时候,吕嘉问就已经和他交过底了。

        而且,暗示过汴京是知道的。

        但,很多事情,吕嘉问语焉不详,蔡京也不好追问。

        所以,蔡京到了廉州后,就派周邦彦去打探。

        周邦彦也不负蔡京所望,将他想要知道的事情,都打探的差不多。

        蔡京听完周邦彦的报告后,沉默片刻才道:“如此说来,那位交趾国相、崇贤候,做的是当年石敬瑭的事情!”

        当年石敬瑭割幽燕十六州,以儿事契丹,换来契丹借兵助其篡国!

        却不意,如今的交趾国里,也出了个石敬瑭。

        每年贡米百万石,然后再以市价和买一百万石稻米与大宋的条约,在过去的一年多,他是不打折扣的,完全落实到位了。

        几乎每隔三个月,就会交割一批稻米与大宋。

        他拿着大宋给的钱,扭头就大量购买广南西路武库里的甲械以及蔗糖、绢布等商货。

        然后拿着这些东西挥师南征,攻伐真腊、占城。

        最后再把攻伐真腊、占城所掳掠的人口、财富带回国中。

        青壮,几乎尽数卖去了交州。

        妇孺则充其军士、将校为嫔妾。

        一手撒钱,一手拓土。

        对内压榨,对外掳掠。

        还真让他把交趾国给控制了。

        就是……

        蔡京看向周邦彦:“此人怎敢离开交趾?”

        这是他想不清楚的问题。

        讲道理,像这种权臣,只要离开军队,让其他人有可趁之机,分分钟都是死全家的下场!

        更不要说去国了。

        难不成交趾的君臣都没读过史书?

        周邦彦摇头:“这却不知!”

        “不过,他是高防御亲自去接的……”

        “想来,高防御是予他承诺过的。”

        蔡京听着,眯起眼睛来。

        高遵惠?

        他有这么大的面子?

        怕不是……

        他看向汴京方向!

        周邦彦也想到了这一点,低声道:“恩相,下官听说,元祐元年交趾崇贤候入朝谢罪,天子欣然宽恕,勉其忠良,恩赏无数……”

        蔡京轻轻的嗯了一声,想起了去年章惇南征,斩俘交趾精锐十余万的往事。

        那也正是,章惇迅速崛起,开始成为宰相人选的起点。

        同时,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官家对章惇的喜爱和圣眷,不再掩饰。

        不止章惇。

        整个建州章氏一族,都是鸡犬升天!

        章衡拜户部侍郎、章縡为店宅务,章楶更是一年三迁,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内郡转运副使,一越成为沿边帅臣,执掌一路军政,然后就在西贼入寇时,大放异彩,环庆路的斩俘人数,甚至超过了鄜延路,只比熙河路少。

        这样想着,蔡京顿时有些烦躁了,这些日子的亢奋,也开始褪去。

        因为,假若那交趾国相李太德,已是官家的狗。

        那他怎么抄章惇作业,挑起战争,擒交趾国王献俘于汴京?

        而,倘若不能挑起战争,开疆拓土。

        在官家心中,他蔡京蔡元长,就算是内政做的再好,怕也只是‘能吏’,而非是宰臣。

        将来就算官家想拜他为相,别人都可以用一句‘蔡元长不通军伍,未有军功,不可为相’来反对。

        这还真不是蔡京乱想。

        而是如今朝中,渐渐开始有的趋势。

        元祐以来,朝廷对外,屡战屡胜。

        大批士大夫,都开始有军功加身。

        而军功这东西,乃是硬通货。

        过去,大家都没有,还可以用‘以文驭武,祖宗之制’来麻醉自己。

        可,当朝中有军功的重臣开始多起来后,没有军功的人就会相当尴尬。

        蔡京是绝不愿让自己尴尬的。

        他这个人,素来习惯将主动权拿在自己手里。

        想到这里,他就对周邦彦道:“官家命我南下,非是叫我来坐在子厚相公的功劳簿上坐享其成的!”

        “而是叫我来立功的!”

        周邦彦的头,顿时如小鸡啄米一样的点了起来。

        他放弃在汴京太学里的优渥生活,放弃勾栏瓦肆中的小娘子们,选择跟着蔡京不远万里,来到这岭南之地。

        难道是因为他忠君爱国,为了国家甘愿来这瘴热之地,为朝廷披荆斩棘,为后人铺路?

        错!

        他来,是因为这里建功立业,让他有机会如同当年的王韶一样,直接跳过选人,飞升京朝官甚至是待制大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