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我也可以谈,我也可以爱国!】
书名: 大宋泼皮 作者: 很废很小白 分类: 穿越

        

        松溪县。

        夜幕下的县城内,各处燃起火光,浓烟滚滚。

        震天的喊杀声渐渐平歇。

        “张俊,你欲待何为?”

        辛兴宗双手被反绑在身后,满脸不可思议。

        此时此刻,他心中又惊又惧。

        就在一个时辰前,张俊率领千余残兵突然来到松溪,言说齐军突袭,迁阳镇与浦城都已被拿下。

        辛兴宗并未多想,因为齐军确实有这个能力。

        前段时日之所以消停,是因为海边飓风,导致连日狂风骤雨,让道路断绝而已,加上徐州军士兵征战多日,需要休养一段时日,同时等待粮草辎重运送到前线。

        结果等到打开城门后,张俊立刻翻脸,麾下残兵也露出凶残的一面。

        辛兴宗被杀了个措手不及,短短一个时辰,松溪县便彻底落入张俊手中。

        张俊轻笑道:“辛兄,需知识时务者为俊杰啊。方七佛不过一介反贼余孽,能有甚前途。”

        反贼与齐国相比,辛兴宗当然知道该怎么选,问题是他们中了极乐丹的毒。

        念及此处,他忽地醒悟过来,惊喜道:“张兄找到解毒之法了?”

        “呵呵。”

        张俊笑而不语。

        见状,辛兴宗顿时恍然。

        他就说张俊为何投了齐国,应是齐国寻到了解毒之法。

        辛兴宗瞬间换了副笑脸,欣喜道:“有此好事,张兄你早说啊,为兄自然会大开城门,喜迎张兄入城,何必动刀动枪,打打杀杀呢。”

        你张俊可以归降,我辛兴宗自然也可以。

        我也可以谈,我也可以忠于齐国!

        张俊忽地问道:“辛兄,伱我二人关系如何?”

        这番没头没尾的话,让辛兴宗一愣。

        短暂的失神过后,他立马答道:“我与张兄虽谈不上生死之交,但也算至交好友。”

        张俊又问:“既然如此,可否帮兄弟一个忙?”

        辛兴宗赶忙表态:“别说一个忙了,一百个都没问题。”

        张俊叹了口气:“我等降将,归降的晚了,错过了好时机,终归是不如韩世忠那帮人得陛下的喜爱,想在新朝站稳脚跟,困难重重。因此,我想找辛兄借一样东西。”

        “不知张兄想借甚?”

        辛兴宗讪笑一声,心头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

        因为,聊到现在,张俊都没有给他松绑的意思。

        “自然是借辛兄人头一用!”

        话音刚落,一道寒光闪过。

        下一刻,就见辛兴宗硕大的人头冲天而起。

        张俊一手伸出,稳稳抓住落下的人头。

        无头尸体喷涌出一道血柱,旋即重重倒下。

        手中辛兴宗的人头双目圆瞪,骇然中带着不可置信,张俊沉声道:“辛兄请宽心,你我二人相识一场,汝妻儿,吾养之!”

        说罢,他将首级递给一旁的亲信,吩咐道:“寻个匠人将首级处理一番,送往京师。”

        “得令!”

        亲卫接过人头,高声应道。

        翌日。

        在松溪县城歇息了一夜,整编了辛兴宗麾下的数千宋军后,张俊率军赶往建安,与吴璘汇合。

        与此同时,北线战场的岳飞与王彦势如破竹。

        短短三日时间,便接连拿下邵武军和汀州大半地界,剩余的县镇几乎没甚反贼兵力驻守,已经是囊中之物。

        ……

        深山之中。

        方七佛犹如一条丧家之犬,密林中钻来钻去。

        也多亏了福建多山,才让他在匡子新布下的天罗地网中,寻得一线生机。

        可即便如此,方七佛也不好受。

        当初逃出城的数千亲信,而今只剩下不到三百余人,余者要么在齐军的追击中阵亡,要么是慌忙逃窜时走散了。

        “佛子,身后没有追兵了,且歇一歇罢。”

        吕将喘着粗气,胸口如风箱一般,上下起伏,头上的幞头在逃命时遗失,洁白的儒袍黄一块黑一片,被树枝划出数道破口,浑身上下无比狼狈。

        他到底是文人,手不能提,肩不能挑,连日跋山涉水的逃亡,让他快到极限了。

        方七佛答道:“眼下还不安全,再忍一忍。”

        闻言,吕将只得咬紧牙关,继续逃路。

        又翻过一座山头,只见前方丘陵上,坐落着一个小村子,丘陵上遍布着梯田,配上周边崇山峻岭间弥漫的白雾,美的令人窒息。

        方七佛面色一喜,确定身后没有追兵,他下令道:“去前面村子歇歇脚,顺带寻些吃食。”

        他们逃的慌忙,连库房的金银都来不及走带,更别提粮草了。

        这两日逃窜,方七佛只喝了些河水,粒米未进。

        “得令!”

        麾下众人也很开心,纷纷应道。

        走近之后,可以明显发现村落房屋的建筑风格,与汉族百姓的迥异。

        且村落不大,只寥寥几十户而已。

        “是輋人。”

        一名护法说道。

        輋人,又称畲人,是从岭南牵往福建的一支土番。

        经过两三百年的发展,相比起岭南那边的老表们,輋人的汉化程度更高。

        不少輋人不但会说官话,甚至还识些字。

        这得益于福建昌盛的文风。

        千万莫要小看福建的文风,自赵匡胤建国至今,福建共出过两千余名进士,位居赵宋二十三路之首,其中还包括六名状元,在状元的数量上仅次于成都府路,乃是妥妥的学霸省。

        此外,福建还出了诸多大儒。

        由此可见,福建文风之盛。

        三百余人规模算不得小,刚下山就被村中的輋人发现。

        不多时,一名皮肤黝黑的耄耋老者杵着拐杖迎了上来,操着一口不太流利的官话说道:“诸位有何贵干?”

        老者说话间,目光扫视了一圈众人,眼中满是警惕。

        方七佛笑呵呵地说道:“遇到匪寇,想来借些粮食。”

        老者摇摇头:“村中也无甚粮食了。”

        锵!

        话音刚落,清脆钢刀出鞘声响起。

        紧接着,一颗枯瘦的人头冲天而起。

        抹了把喷溅在脸上的鲜血,方七佛冷声道:“一个不留,免得走漏了风声!”

        下一刻,惨叫声在这个静谧祥和的村落中响起。

        半个时辰后,一名护法前来禀报:“佛子,村中輋人已尽数屠戮。”

        方七佛下令道:“此地不宜久留,速速搜寻粮食,待吃饱喝足后,继续赶路。”

        趁着手下生火做饭的功夫,方七佛与吕将来到一处竹楼中歇息,顺带商议接下来的去向。

        吕将提议道:“我等应尽快赶去南剑州,那里还有方虎驻扎的两万士兵,与方虎汇合后,再行打算。”

        “南剑州去不得。”

        方七佛却摇摇头。

        吕将疑惑道:“为何?”

        方七佛反问道:“此番齐军奇袭,显然有备而来,你难道没有发现,齐军追兵似乎有意将咱们往南剑州的方向赶么?”

        “这……”

        吕将倒是真没发现,毕竟一路上只顾闷头逃命,哪里还有心思留意这些。

        况且,山林茂密,穿行在其中他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

        “若我猜的不错,泉州恐怕也遭到齐军奇袭,几方合围,最终直指南剑州。”

        其实方七佛也不确定,但心头直觉却告诉他,不能去南剑州。

        当年正是靠着这种直觉,让他数次在西军围剿下,逃出生天。

        吕将面色凝重道:“那该去往何处?”

        方七佛思索片刻后,斩钉截铁道:“南下两广!”

        吕将不解道:“可闽王不是说泉州也遭到奇袭了么?”

        从福州前往广南西路,需横穿泉州与漳州,若漳州泉州也被攻陷,齐军定然会在边境设伏。

        方七佛答道:“去南剑州死路一条,南下的话,尚且还有一线生机。”

        “好!”

        吕将想了想,点头应道。

        方才那輋人老者还真没说谎,村子里确实没甚粮食了,三百多人放开肚子,一顿就将村中粮食全吃完了。

        吃饱喝足后,略微歇息了片刻,方七佛下令道:“郑三,你率二百人先出发,日夜兼程,赶往南剑州与方虎汇合。”

        一旁的吕将立刻明白了方七佛的意图。

        这是打算让郑三当诱饵,帮他们吸引齐军追兵。

        名叫郑三的护法先是一愣,旋即问道:“佛子你呢?”

        方七佛沉声道:“我带着剩下的人去泉州,福州丢了就丢了,但泉州乃是重中之重。”

        郑三不疑有他,又问:“属下与方将军汇合后,该如何行事?”

        方七佛叮嘱道:“若邵武军与汀州也被齐军攻陷,你与方虎便即刻率兵南下,前往两广。”

        “属下明白了!”

        郑三抱拳应道,神色郑重。

        方七佛大手一挥:“事不宜迟,即刻出发!”

        很快,三百余人兵分两路,各自扎进深山之中。

        在他们走后一个时辰,上百全副武装的齐军水师,顺着踪迹寻了过来。

        看着村落中满地尸体,为首的都头下令道:“搜!”

        麾下士兵顿时散开,在村中寻找。

        “禀都头,多处屋内灶火还有余热,反贼离去应当不超过一个时辰。”

        “禀都头,北边林间有大批人途径的痕迹。”

        闻言,那都头下令道:“你三人回去将消息告知营长,派人提前在水口镇附近设伏,剩下的人随我继续追!”

        ……

        ……

        “小玉儿,小珏儿。”

        延福宫内,韩桢一手抱着一个孩子,在庭院中晒太阳。

        步入秋季,开封府的日头已经变得柔和了许多。

        两个小家伙光着身子,缩在襁褓中,享受着暖阳。

        这会儿天气不冷不热,加上暖阳晒在身上,舒服的很。

        这对姐弟生下来后的第三天,狄玉奴就发现不对劲了,浑身上下包括小脸都泛着不正常的黄色,把她给吓坏了,急忙命人召来御医。

        经过诊断后,御医说是胎疸积累过多,晒几日太阳便好了。

        几天一晒,果然好了不少,狄玉奴这才放下心来。

        麻舒窈俏生生的站在一旁,面露惊奇道:“夫君,小玉儿和小珏儿的眼睛果然是蓝色的哩,像玛瑙一样,真好看。”

        “确实好看。”

        韩桢微微一笑。

        他如果没记错的话,蓝眼睛实际上是隐性基因,而黑眼睛则是显性基因。

        这两个小家伙能继承他们母亲的蓝眼睛,概率着实有点小。

        “夫君呀,我们以后的孩子,也是蓝眼睛么?”

        麻舒窈天真烂漫的问道。

        韩桢调笑道:“你一个黄花闺女,就想着孩子了?”

        是的,如今后宫之中,韩桢就剩麻舒窈没碰了。

        小丫头虽然也在长身子,可比起江素衣三女的速度,着实慢了些,身子太过单薄,一旦怀上孩子,一尸两命的概率只怕不会小。

        这让麻舒窈一度很苦恼。

        麻舒窈撒娇道:“哎呀,总会有的嘛。”

        韩桢摇头失笑道:“你在傻妮子,你我两家祖上八辈都是纯正的汉儿,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又怎会生出蓝眼睛的孩子。”

        “原来是这样。”

        麻舒窈点了点头,又问道:“夫君可想好小玉儿他们的名字了?小荷月与笙奴都大了,总不能一直叫乳名。”

        “想的差不多了。”

        说起这个,韩桢就一阵头大。

        他毕竟是皇帝,取名不能太随意。

        一阵头脑风暴后,最终他还是接纳了吴敏的提议,以五行为偏旁为取名,往后子孙也按照这个规矩来。

        吴敏的意思是,五行轮回生生不息,寓意大齐千秋万代。

        韩桢崇玄色,所以儿女就用水字旁起名。

        水生木,所以孙子辈就用木字旁,以此类推。

        就在两人说话间,就见赵绿竹提着裙摆,一路小跑着过来,口中喊道:“夫君,夫君,安娘姐姐胎水破了,要生了。”

        “可算要生了。”

        韩桢长舒了一口气。

        安娘挺个大肚子已经过了预产期十来天了,却一点动静都没有。

        因为担心胎儿安危,一日要诊断好几次,所以韩桢干脆将庄鸿召进宫中暂住。

        如果一直不生,胎儿极有可能会死在安娘肚中。

        而如今,又没有甚么太好的催生手段。

        这会儿的大夫虽然也会外科手术,但不管是手术条件,还是技术,都与后世没法比,不到万不得已之时,韩桢不会同意破腹取子。

        眼下听到安娘要生了,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我去看看。”

        韩桢说着,就打算将手中的龙凤胎递给麻舒窈。

        还不等麻舒窈接过去,就见安娘身边的贴身宫女喜滋滋的前来报信:“陛下,娘子诞下一名皇子!”

        “这般快?”

        韩桢一愣。

        他知道生二胎很快,可是这他娘的也太快了。

        赵绿竹前脚来报信,后脚就生了。

        不过一想到安娘那如磨盘一般的臀儿,韩桢觉得倒也合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