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出头的椽子先烂】
书名: 大宋泼皮 作者: 很废很小白 分类: 穿越

        

        一时间,雅间内气氛沉默。

        这场的人没一个是傻子,都各怀鬼胎。

        眼见钱先礼打起了马虎眼,不想当出头鸟,虞家主沉声道:“在座的都是自己人,我也就不再遮遮掩掩,敞开了说。官家此番南下,显然是冲着我们来,诸位若不团结一致,最终的下场就是逐个击破。”

        魏圩出声附和:“不错,虞兄所言有理。”

        魏家亦是会稽四姓之一,与其余三家联姻数百年,可谓是同气连枝,同进共退。

        有人发问道:“虞兄的意思是?”

        此人来自吴郡四姓之一的顾家。

        吴郡四姓萌生于东汉,崛起于东吴,鼎盛于东晋,巅峰时期四家联手,能与王氏掰掰手腕。

        就是那个,王与马共天下的琅琊王氏。

        “怕你不成!”

        他膝下无子,先后两位夫人,外加十几名小妾,这些年给他生了八个女儿,愣是一个儿子都没有。

        “那就两千万贯!”

        史家家主冷哼一声,也迈步离去。

        还不待旁人劝阻,明老二丢下一句狠话,便摔门而去。

        全程目睹了这场闹剧的钱先礼缓缓站起身,面露歉意道:“老拙年纪大了,身子困乏,先回房歇息了。”

        “伱等着!”

        没办法,海贸实在太赚钱了,出一趟海,只要能平安归来,利润至少都有三五十倍,运气好甚至能达到上百倍。

        待钱元奇关上房门,钱先礼一扫先前萎靡的神态,一双浑浊的眼睛中,闪动着睿智的光芒。

        片刻后,钱先礼沉声道:“此事有些不对劲,元奇你派人盯着明、史两家。”

        在他看来,能用钱解决的事儿,那就不叫事儿。

        只是随着杨坚一统南北,南方世家逐渐被驱离权力中心,变得无足轻重。

        方才发问的顾家主皱眉道:“若是惹怒了官家……”

        虞相武斜蔑了他一眼,继续说道:“我等退一步,官家便会进一步,何时是个头?当然,此次出血是免不了,权当破财消灾,每家拿些钱粮出来,凑个让官家满意的数字,皆大欢喜,此事应当也就过去了。”

        “一千万怕是不够。”

        待到唐时,关陇、山东、江左登上了政治舞台的中心。

        想想看,如果不赚钱,那些大食人凭甚么冒着喂鱼的风险,漂洋过海来到中原?

        “难不成坐以待毙?”

        说话之人是四明史氏的家主,只见他大手一挥,语气豪迈。

        史家家主当即冷笑一声:“明老二,你用不着冷嘲热讽,我史家能有如今的财富,那是靠着族中先辈们用性命从海上淌出来的。这笔钱,我赚的心安理得,光明正大。不像某些人,整日想着空手套白狼,算计来算计去,活该绝嗣!”

        一路出了雅间,钱先礼在孙儿的搀扶下回到自己房中。

        此事是明老二的心病,也是逆鳞,在场的众人心知肚明。

        虞相武苦笑道:“这叫甚么事儿。”

        南方的世家门阀并非第一次合作了,所以这番话让不少人心动。

        “出多少?”

        史家家主嗤笑道:“我可没指名道姓,明老二你这般激动作甚?”

        一直到唐末五代乱世,南方世家才逐渐缓过劲儿。

        两千万不够那就三千万,直到官家满意为止!

        话音刚落,人群中便响起一阵阴阳怪气的讥讽:“史家家大业大,我等可比不上。据说史家少郎君前阵子豪掷万金,只为博青楼姐儿一笑,可怜老夫一家子,整日稀粥度日,不如史家主替我等把钱出了?”

        “你再说一遍!”

        “阿爷,哪里不对劲?”

        明老二被戳到痛处,如同一只炸毛的猫,蹭一下跳起来,怒目而视。

        论家资,哪怕钱家都比不上。

        虞相武盘算道:“凑个一千万贯,应当够了,每家均摊下来,也就三五十万贯。”

        原本还谈的好好的,要团结,共进退,结果转眼间就开始内讧。

        若还是生不出儿子的话,只能从其他房过继一个来替顶门户。

        “钱翁大病初愈,该多歇息歇息。”

        可见当时吴郡四姓势力之强。

        见状,虞相武等人纷纷起身相送。

        虞相武正色道:“结成同盟,一如当初将王钦若推上相位。唯有如此,才能让官家忌惮,否则我等一盘散沙,下场不用我说,诸位也都应该清楚。”

        史家世居明州,此前还是个小透明,可随着海贸兴起,背靠三大港口之一的明州港,史家发展迅猛,几乎垄断了明州港近三成的海贸。

        有人问道。

        钱元奇面露好奇。

        明、史两家不对付,这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不外乎就是明家眼红海贸生意,也想插上一脚,史家自然不愿意,两家可谓是积怨已久。

        钱先礼并未多言,吩咐道:“你只管去办。”

        “是。”

        钱元奇应下后,立即去安排人手。

        ……

        却说明老二气冲冲的出了雅间后,坐上马车,朝下榻的客栈而去。

        换了一身衣裳,他又坐上另一辆马车,来到城北的一间脚店。

        进入脚店,明老二径直上了三楼,推开一间雅间房门。

        雅间中,史家家主早已端坐在那里,自顾自地品着酒。

        见他来了,史家家主招呼一声:“怎地这般晚?”

        “怕被人看出端倪,特意在客栈逗留了片刻。”

        明老二说着,迈步来到酒桌对面坐下,捻起一颗果脯送入口中。

        “也对,小心驶得万年船。”

        史家家主微微一笑,问道:“你待如何?”

        明老二冷笑一声:“虞相武上蹿下跳,不过是跳梁小丑,殊不知出头的椽子先烂。”

        “会稽四姓同气连枝,要动就一起动,免得落下口舌。正巧官家需要几个倒霉蛋,杀鸡儆猴,就用这四家来庆贺官家南狩。”史家家主提醒道,语气平淡,彷佛在说一件稀疏平常的事情。

        殊不知,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却牵扯着数千人的性命。

        “嗯。”

        明老二点点头,旋即问道:“钱家呢?”

        史家家主微微皱起眉头,沉吟道:“钱先礼这老狐狸城府极深,我有些看不透,常言道狡兔三窟,钱家保不准留有后手,还是不动为妙。”

        “不动也好。”

        明老二附和道。

        钱家这些年虽然低调,却无人敢小觑,毕竟祖上曾是吴越国君,百余年的国主底蕴岂能轻视?

        史家家主端起酒杯,与明老二碰了碰,讥讽道:“官家早在山东之时,便推行摊丁入亩之国策,将土地视若逆鳞,碰则死,虞相武这些蠢货,竟还想破财消灾,简直可笑。”

        明老二摇头失笑道:“他们并非不明白,只是不舍得罢了,个个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高手。”

        土地,是世家门阀的根基。

        让他们舍弃土地,无异于自掘根基。

        说白了,他们不过是觉得韩桢不敢对他们下手罢了。

        将杯中酒水一饮而尽,明老二笑道:“往后还得多多仰仗史兄。”

        史家家主摆摆手:“客气个甚,杨总管说的对,大海无边无际,小国林立,钱永远是赚不完的。”

        “史兄,我敬你一杯。”

        明老二端起酒杯,与对方轻轻碰了碰,相视一笑。

        明家其实也不愿放弃土地,可大势所趋,他又有甚么法子呢?

        好在投诚的早,得了杨总管的保证,换取了一部分海上的利益。

        不管怎样,总归是比虞相武这些人的下场,要好上无数倍。

        ……

        傍晚时分。

        钱先礼正在房间内用饭,他岁数大了,牙口不行,如今只能吃些稀粥蛋羹豆腐这类软嫩的食物。

        “阿爷!”

        就在这时,房门被推开,钱元奇神色慌张的走了进来。

        钱先礼放下手中勺子,拿起帕子擦了擦嘴角,这才训斥道:“戒骄戒躁,喜怒不形于色。”

        食不言,寝不语。

        “阿爷教训的是。”

        钱元奇压下心头惊骇,躬身应道。

        钱先礼这才问道:“发生了何事?”

        “阿爷料事如神,史、明两家果然有问题,离开客栈后,他二人乔装打扮,引人耳目,前往城北的一间脚店密会。在脚店中交谈了近一个时辰,才先后离去。”钱元奇压低声音,一五一十的说道。

        闻言,钱先礼心里顿时咯噔一下,不动声色地继续问道:“沈家那边呢?”

        钱元奇答道:“沈衡前日回去后,忽然召集族人,开始清点田地。”

        “唉。”

        钱先礼叹了口气,幽幽地道:“老夫就知道,官家不会轻易放过我等。”

        钱元奇忍不住问道:“阿爷,官家到底要甚么?”

        “田地。”

        钱先礼口中吐出两个字,整个人彷佛被抽去了力道,又苍老了几岁。

        似钱家这种盘踞两浙近两百年的世家,麾下田产不计其数,少说也有二三十万亩。

        数万百姓仰仗钱家的田地过活。

        两浙气候宜人,温暖湿润,占城稻一年三熟,只要不遇大涝之年,一亩地每年最少可产十石粮食,加起来便是两三百万石。

        如此多的粮食,再加上数万百姓,哪个皇帝不忌惮?

        有钱有粮又有人,一旦到了乱世,随时都可以拉起一支数万人的大军。

        这还仅仅只是一个钱家,算上其他世家,这股力量极其恐怖。

        强势如李世民,建国之初也得向关陇、山东、江左等世家集团低头,只能用修《氏族志》这种手段,来打压世家的影响力。

        “我们该怎么办?”

        钱元奇到底年轻,这会儿已经慌了神。

        钱先礼吩咐道:“你立刻回去,通知你父亲,将族中田契全部送往余杭县衙,乡亲以往欠下的债务,一笔勾销。”

        “这……”

        钱元奇一愣,满脸不可思议。

        那可是二十八万亩田地啊,就这样拱手献给官府,这让他心如刀割,心痛的无以复加。

        钱元奇面色挣扎道:“阿爷,孙儿觉得献上一半,足以表明忠心。”

        “闭嘴!”

        钱先礼爆喝一声,而后苦口婆心道:“你忘了前几日阿爷是怎么教导你的了?做事,要么不做,要么就一口气做到顶。献一半是自保,全部献上,才能彰显我钱家的诚意,一如当初邓王俶携两浙降宋。若是当年邓王俶犹豫不决,只会步孟昶、李煜的后尘。”

        “孙儿明白了。”

        钱元奇深吸一口气,神色郑重地应道。

        钱先礼摆摆手:“去罢,莫要耽搁了。”

        明、史两家密会,让他心头不安,接下来定有大事要发生。

        ……

        钱家与沈家献上田产之事,瞒不了人。

        此事,在两浙路引起了轩然大波,成了不少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这可不是几百上千亩,而是近三十万亩的田地啊。

        若按照市价计算,价值大几百万贯。

        关键,田地这东西一般人不会卖,即便是贫苦百姓,除非实在活不下去了,否则不会轻易卖田,更别提这些个世家大族了。

        “钱翁糊涂啊。”

        得知此事,虞相武等人找上了门。

        看着缩在躺椅上,枯瘦苍老的钱先礼,一行人神色各异。

        钱先礼半眯着眼睛,有气无力地自嘲道:“老头子年纪大了,胆子也愈发小,经不得吓,与其提心吊胆,不如一了百了,如此还能多睡几日安稳觉,多活几年。只是对不住诸位,连累了你等。”

        虞相武赶忙说道:“钱翁这是哪里的话。”

        钱先礼缓缓说道:“我钱家没甚野心,当年邓王俶舍弃吴越国主,甘当富家翁,保住了一家老小。到了我这一辈,该享的福也都享了,只图个儿孙平安。”

        “如此,到了九泉之下,也好向祖宗们有个交代。”

        “钱翁看得倒是透彻。”

        魏圩呵呵一笑,话中潜藏着讥讽之意。

        钱先礼却只当没听出来,自顾自地继续说道:“你们还年轻,今后的路还长着呢。”

        又聊了几句,眼见钱先礼昏昏欲睡,众人告辞离去。

        回到雅间之中。

        顾家家主忧心忡忡道:“如今钱翁先服了软,我等该如何是好?”

        “呵。”

        魏圩冷笑一声:“钱翁被官家吓破了胆,他愿意献地,那是他的事儿,与我等何干?”

        献出家族田地?

        怎地可能!

        这可能魏家几百年积攒的祖业,也是立足之本。

        虞相武斩钉截铁道:“还是那句话,只要我等结盟,同进共退,纵然是官家也得掂量掂量。这天下,可还未定呢!”

        “不错!”

        “算我一个。”

        “……”

        很快,十三家结成临时同盟,对抗即将到来的官家。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